滚动新闻

拒绝仿制美国B-2,中国轰-20对标美国B-21,核常兼备更能反航母

原标题:拒绝仿制美国B-2,中国轰-20对标美国B-21,核常兼备更能反航母

作为“20”家族中压轴登场的重头戏,国人对轰-20的期待早已望穿秋水,奈何轰-20却“只听楼梯响,未见人踪迹”。近期,中国航空工业隐晦地展示了轰-20想象图,进一步激发了国人的想象力,毕竟这次展示的轰-20造型有些特别。

目前全球现役的七款主流轰炸机中,美国B-2隐身轰炸机被公认为当之无愧的性能“霸主”。因此,在广大军迷此前对轰-20的各种构想中,B-2一直是轰-20的对标模板,背后隐含着更深刻的期盼,就是希望轰-20作为中国最新型轰炸机,能够赶超美国在轰炸机领域的优势,但这种想法其实是远远不够的。

B-2是美国在冷战期间为抵消苏联战略威慑而开发的关键机型,本身带有浓重的冷战意味,极度追求性能的先进,在造价高昂(超过20亿美元)的同时,维护保障的难度极大。目前服役的20架中,有三分之一长期处于维护或升级状态,再除去训练和保养的情形,能够用于任务行动的数量不超过二分之一。再加上B-2本身是30多年前的设计,其飞翼构型带来的隐身性能虽然在当年无懈可击,但在今天已经暴露出不少不足和缺陷。

轰-20作为中国应对未来20~30年战场需求的战略轰炸机,倘若仍然以B-2为模板,性能无疑是不够的。在国内已经攻克隐身技术门槛,顺利解决隐身涂料、隐身飞行器设计制造,歼-20隐身战斗机批量生产超过100架的情况下,实际上已经具备对标美国正在研发的最新型B-21战略轰炸机的技术实力,这才是中国作为新兴航空强国的豪气。

当年我国在发展隐身战斗机时,没有选择技术要求更低、风险更小的中型隐身战斗机型号,而是置之死地而后生,坚定地走上了研制歼-20重型战斗机的道路,最终打破了“鸭翼不能用于隐身战斗机、鸭翼与大边条翼不能共存”的所谓“公理”。这就是因为面临美国已有的规模和先发优势,我们必须在单机性能上有所超出。实际上,一款不能帮助力中国空军取得优势的中型战斗机,风险再低也没有多大意义,轰-20也是同理。

说起来,中国航空工业并没有完整地研发轰炸机的经历,目前使用的轰-6源于苏联的图-16,早年开发的轰-8也中途夭折。因此,理论上以美国B-2为蓝本的技术风险更低,但实际上并不可取。这种跟踪模仿美军装备的方式,在早些年大型航空器领域技术薄弱、资金匮乏的情况下,确实可能会少走弯路、避免浪费,但在国内技术已经达到当今水平的情况下,就必须趟出一条符合自己需求的新路径,一味跟在美国身后模仿,永远不可能赶上甚至超越美军装备。

目前,中国空军对轰-20的应用集中在核战争、常规战争两个领域。在核战争领域,战略轰炸机可以保持长时间空中巡航,随时对敌国发动核打击,同时又可以通过声势浩大的飞行展示自身实力,对敌国进行战略威慑,这是战略核潜艇、陆基弹道导弹所不具备的特性。尤其是后者,这种将刀子架在敌人咽喉上的战略行动,将是中国面临大国讹诈时,能够公开发出的强硬反击的底气。

当然,对中国而言,战略轰炸机的运用还存在距离问题。从我国最东部到美国本土的典型作战距离超过10000公里,假设我军远程空射核巡航导弹射程能达到4000公里,由于无法半途进行空中加油,战略轰炸机需要具备至少6000公里的作战半径。在载重较低并使用省油的高-高-高作战剖面时,整体性能与作战航程 12000公里(轻载)的B-2相当。需要提高的是易维护性,保障高出动率。毕竟,倘若出现B-2那种“天上飞行一小时,机库维护一整天”的情况,将导致使用效能大打折扣,这种情况将推高轰炸机装备数量,大幅增加开支成本。

在日常战略巡航中,轰-20也可以以距离较近的美国驻日本、韩国、关岛甚至澳大利亚军事基地为目标,超过10000公里的航程,就意味着至少8个小时的滞空时间,凭借搭载的远程空基核巡航导弹,轰-20将成为这些美军基地头顶的达摩克里斯之剑。

当然,除了看起来不够“实用”的核领域,轰-20在常规作战领域仍然可以大展身手。就目前美国逐渐放松第一岛链、加固第二岛链的做法来看,解放军势必要开始考虑如何在第二岛链与美军作战。原本在第一岛链内作用巨大的战斗机、对陆巡航导弹等装备受作战半径及射程限制,就很难再有上佳发挥。弹道导弹固然可以覆盖第二岛链,但其成本太高,使用灵活性不足。轰-6K、轰-6N等大型轰炸机倒是能满足需求,不过作为一款使用数十年的型号,又缺乏在高烈度战场上的隐蔽和防护能力。

而轰-20凭借庞大的载弹量,可以搭载上至远程巡航导弹,下至精确制导炸弹的各种武器,凭借高载油量长时间在战场上空巡逻,随时对目标进行打击。隐身性能带来的安全保障,也使得轰-20在更多的战场环境中能够如鱼得水。

此外,轰-20庞大和丰富的武器库,对美军航母打击群也能构成巨大威胁。目前,我国最有效的反航母手段,毫无疑问是东风-26和东风-21D反舰弹道导弹,但由于目前只能部署于陆上,使得美国航母打击群理论上只需要针对面向中国大陆的一面,就可以有效保证自身的空中预警。而倘若轰-20搭载远程反舰导弹加入反航母作战体系,即使导弹射程比不上反舰弹道导弹,也能使美国航母需要警惕可能来自四面八方的威胁,预警区域从一面变成四面,大大分散了美国航母有限的防空力量。即使没有参与最后的攻击,也能为反舰导弹、弹道导弹完成致命一击创造更加有利的战场态势。

总的来说,从中国空军的战略需求,可以勾勒出轰-20的基本轮廓:这是一架执行核威慑作战兼顾常规作战,能够携载大量弹药长时间飞行,具备应对复杂战场情况的先进隐身轰炸机。轰-20本质上是吸收借鉴美国B-2轰炸机的优势,改进提升可维护性,并充分应用近年来的最新航空技术,进一步提高隐身性能造就的型号。

其中隐身性能的重要性无需多言,这是轰-20赖以生存的基础。凭借国内近年来多款隐身战机开发获得的经验,以及更先进的翼身融合、V型翼等隐身技术的助力,轰-20的隐身性能相比于B-2将有大的提升。从性能要求和当前技术方面对比分析,成功研制轰-20并没有无法克服的困难。

易维护性其实是战略轰炸机比较少见的特性,美国B-1B、B-2以及俄罗斯图-160战略轰炸机都算是维护性较差的典型。其中俄罗斯空天军装备了超过16架图-160战略轰炸机,但从未在公开场合一次性展示超过8架。美国空军更是深切体会到B-1B的拖累,恶劣的维护性能使得美国空军已经开始将部分B-1B退役,这恰恰是我们开发轰-20需要提高的领域。

从传略战术需求上分析,在2011年歼-20出现后,最迫切需要研发的应该是轰-20,但实际上进入公众视野的却是运-20和直-20,这曾一度引起热议。背后的原因其实很简单,歼-20是中国空中力量的核心,在下一代战斗机大规模服役前,是空中作战力量的绝对基石,担负争夺战场制空权的重任,可以视为空军的躯干。

运-20不仅仅承担战略运输任务,更是改造成大型预警机、远程加油机、电子战机的平台,是空军的四肢和大脑。直-20灵活多变,是空军最末端的手指。而轰20就是中国空军这个巨人使用的武器,它的出现代表国内空军真正完成向进攻型空军的转型,毕竟战略轰炸机和固守防御之间实在是相距万里。

目前,中国空军歼-20服役数量已超过100架,运-20也形成一定规模,以至于能够频繁执行飞往世界各国的抗疫任务;而直-20服役时间虽然不长,但装备成军速度却异常迅猛,并已在各军种中开枝散叶。待到中国空军完成整个装备体系的更新,形成稳定的造血、供血循环,具备保障轰-20服役的基础,轰-20自然就会水到渠成。届时,真正攻防兼备的中国空军,势必会让那些不怀好意的国家,领略中国铁拳的真正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