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正是沙龙军事生涯巅峰之作:逆向思维迫使中东和平进程前进

2014 年 1 月 11 日,二战后最熟练的“闪电战”将军和最喜欢装甲突击的阿里尔·沙龙在与死神战斗八年后离开了。走了。然而,正是这位一向主张对阿拉伯人强硬的以色列军政领袖,在他执政的晚年做出了决定性的决定,促使以色列撤出被占领58年的加沙地带,并在中东和平进程迈出一大步。

Sharon 于 1928 年 2 月 26 日出生在特拉维夫附近的 Malal 村。他的父母Shalior和Vera原籍俄罗斯,1922年移居巴勒斯坦。14岁时,Sharon加入了以色列建国前的犹太军事组织Hagana,后来他在坎特伯雷参谋学院学习军事在英国。 1947年起,沙龙任“哈加纳”教官,开始军旅生涯,历任步兵团连长、戈兰旅旅长、伞兵旅旅长、北方军区司令员、装甲师南方军区司令员兼司令员。 1967年获少将军衔。

本文作者想从一个军迷的角度来评论一下莎朗军旅生涯的巅峰之作。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他采取了逆向思维,率领一支军队进入埃及,迫使埃及的军事行动休战。

以色列受到攻击

对于军迷来说,第四次中东战争的另一个名字,赎罪日战争,可能更为人所知。这场战争是中东五次战争中影响最大的一场,基本确立了目前的中东格局。战争一方是阿拉伯联军,主力是埃及和叙利亚军队,另一方是以色列。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埃及和叙利亚被以色列击败。以色列占领了埃及的西奈半岛和叙利亚的戈兰高地。阿拉伯国家的士气也因战败而低落。 1973 年 10 月 6 日,是犹太年“赎罪日”中最重要的节日。 “赎罪日”来自圣经,犹太人在这一天完全不吃不喝或工作,以赎回他们在这一年中所犯的罪。赎罪日是以色列军队一年中最脆弱的时期,因为该国正在放假,许多士兵离岗回家过节。

为了羞辱,埃及和叙利亚利用以色列的赎罪日假期对以色列发动了突然袭击。经过对埃及和叙利亚的精心准备,他们取得了战术上的突兀,让以色列措手不及。阿拉伯联盟向前推进,以色列措手不及,失去了分裂,失去了阵地。埃及军队配合各种兵种,冲破以色列重金修建的巴列夫防线,闯入西奈半岛。以色列全国紧急动员,大批青壮年冲入战场。埃及和叙利亚的战略优势维持了不到一周,战局就急转直下。正是沙龙率领的军队扭转了以色列一方的战局。埃及军队打赢了首战,却犯了一个致命的战略错误:开始巩固据点,不追求胜利,为日后的失败铺平了道路。

沙龙率军进入埃及

沙龙当时已经退休。战争爆发后,他被紧急征召入伍,任以色列陆军第143师师长。他有4个旅,包括3个装甲旅和1个空降旅。沙龙的部门属于以色列南部军区,部署在西奈半岛。战斗的主要目标是埃及军队。战争刚开始不久,沙龙就主张率军进入埃及,摧毁埃及的军事设施,切断埃及军队的补给线,迫使西奈半岛的埃及军队返回援助。

以色列工作人员和国防部之间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许多高级将领担心,如果他们贸然单独进入,他们可能会被埃及军队包围并全军覆没。以色列高级将领分为两派,一派支持沙龙的提议,另一派持谨慎态度。沙龙从10月9日就开始和工作人员吵架,吵了好几天都没有结果。幸运的是,美国侦察卫星和高空侦察机提供了准确的照片。照片显示,在蒂萨姆湖和大苦湖之间,埃及军队的防线出现了一个巨大的漏洞——第二军和第三军之间有10000名埃及军队。仪表没有强化间隙。

10月15日,以色列最高军事当局下定决心,命令沙龙率军进入苏伊士运河西岸。由于埃及将其主力部队压向西奈半岛,运河西岸空无一人。沙龙一接到命令,就立即行动起来,抓住了这个稍纵即逝的机会。他的方法仍然是“闪电战”——突然袭击。为了欺骗埃及军队,他收集了数十辆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缴获的埃及苏制坦克和装甲车,并让数百名精通阿拉伯语的以色列士兵驾驶这些标有埃及军队标志的车辆。战车,穿越运河的缝隙,建造桥头堡。这支伪装的“埃及军队”伪装成从前线调回运河西岸的部队,从伊斯梅利亚以南的埃及军队建造的浮桥越过苏伊士运河。特遣队立即摧毁了埃及在陶索姆和伊斯梅利亚地区的地对空导弹阵地和高射炮阵地,为以色列空军开辟了通往运河地区的空中通道。

沙龙指挥的主力也向运河西岸冲去。 15日晚18时许,沙龙拉开了以色列军队“勇敢骑士”行动的帷幕。他手下的空降旅利用埃及军队的空隙,乘坐橡皮艇渡过苏伊士运河,没有遇到任何敌人。 16日凌晨1点左右,空降旅领导部队拆除了运河沿线的铁丝网,随后空降旅指挥部、两个空降营和十几辆坦克通过运河城门桥过运河。以色列军队。 16日上午,空降旅已牢牢控制了运河西岸5公里宽的区域,为沙龙后续部队突入运河西岸筑起了坚实的“桥头堡”。 .

16日上午9点,沙龙的部队在运河西岸集结了2000余人,配备了30多辆装甲车。沙龙命令两个装甲旅保卫通往苏伊士运河的走廊,从南北阻隔埃及军队,以掩护更多通过“走廊”进入埃及的以色列军队。他亲自率领一个旅和数十辆坦克来到运河西岸。他在 16 日晚上渡过了运河。

以色列军队迫使埃及军队停止战斗

以色列军队迅速集结在渡口。 17日,以色列军队在渡口附近集结了6个装甲旅和2个步兵旅。到19日晚,在约旦河西岸的以色列军队已经到达4个坦克旅、1个机械化旅和1个伞兵旅。

以色列军队过河分三路,一路沿达库湖,向南向苏伊士进发;一路向西,然后转向东南向埃及第二军发起进攻;沙龙率领第143师进攻埃及军队第三军,然后进军伊斯梅利亚。过河的以色列军队猛烈袭击埃及的防空导弹阵地和后勤基地,以及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他们摧毁了埃及军队1/4的防空导弹基地,再次为以色列空军获得空中优势,因此以色列空军对埃及军队进行了连续轰炸。以色列军队濒临突破埃及的空地,埃及第三军陷入重围。以色列军队围攻苏伊士城。为了避免第三军全军覆没,埃及请求联合国介入。 22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停火决议。埃及和以色列均表示接受停火,但并未终止战斗行动。 24日,第四次中东战争结束。沙龙成了以色列的英雄,他的部队距离开罗只有101公里。

第四次中东战争以以色列的胜利告终。在美国的帮助下,以色列投入40多个旅40万余人,对抗阿拉伯联军20个师1个旅共计70万人的进攻。沙龙入侵苏伊士运河西岸,导致埃及接受联合国停火决议。此次行动是擅长装甲作战的沙龙进行“闪电战”的经典尝试。

战斗评价

第四次中东战争是二战后的一场重要战争,在世界大战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在此期间,爆发了二战后规模最大的坦克战。 10月14日,埃及和以色列军队进行了1800多辆坦克的大战。在这场战争中,美国和苏联的一大批最先进的武器投入了实战。战争双方都收到了来自美苏侦察卫星的情报。埃及军队依靠“山姆”系列防空导弹组成的防空系统,在战争初期击落了多架以色列战斗机。飞机和轮船。双方还进行了激烈的电子对抗。

总的来说,这场战争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0月6日至7日,开战前两天,以埃及和叙利亚为主力的阿拉伯军队占据明显优势。埃及成功攻占巴列夫防线,深入西奈半岛15公里,叙利亚则占领戈兰高地部分土地。战争的第二阶段是从 8 日到 15 日。在这个阶段,以色列将力量集中在戈兰高地和前来支援的伊拉克远征军对付叙利亚,因为戈兰高地离以色列本土比较近。军队可以直接攻击以色列本土。西线的西奈半岛距离以色列本土较远中东战争中的装甲战,暂时不能优先考虑。第三阶段为16日至24日。以军重重越过苏伊士运河进入埃及,切断了埃及第3军的退路,将埃及军队一分为二,围攻​​苏伊士城。攻打开罗的形势迫使埃及军队接受停火协议。

在战争的第一阶段,阿拉伯国家的突然袭击引人注目,尤其是埃及方面的多武装联合行动。但最大的问题也出现在这一时期。埃及和叙利亚双方都不敢离开防空导弹的保护半径,生怕以色列精良的空军。对技术装备的重度依赖,束缚了阿拉伯军队的手脚,无法在总体有利的战略形势下积极扩大战争成果。在技​​术装备上,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相差不远,但在军事实力上具有更大的优势。在战争初期,他们被捆绑在一起,让以色列有机会全面动员并稳定前线。

对于以色列一方来说,这是一次反击,每一次破门,都是一次出人意料的胜利。它在战争初期受到了攻击,它使用了完整的动员系统,迅速稳定了战局。

第二阶段是以色列重点解决戈兰高地问题的阶段。以色列确定的北线和西线作战目标是根据威胁的严重程度确定的。戈兰高地战局稳定后,自然会调兵到西线。至此,以色列军队实现了战略目标。

第三阶段是以色列解决西线问题的阶段,也是整个战争中最精彩的阶段,也是沙龙不拘一格、大胆指挥和光彩闪耀的阶段。处于守势的以色列军队果断出动以沙龙为首的部队,利用埃及军队的空虚,对埃及军队的后方进行反击,积极扩大战果。在这个阶段,有几个因素对成功至关重要。首先,美军侦察卫星和侦察机提供的高空照片,为反击提供了战略通道。二是沙龙率部坚守登陆点,摧毁埃及大量防空导弹基地。前者为以色列军队到达埃及后方提供了安全通道,后者则让以色列优秀的空军充分发挥威力中东战争中的装甲战,为以色列重新夺回制空权。第三,以色列军队入侵埃及后,迅速将埃及的二、第三军一分为二,并摧毁了埃及的防空、交通、后勤设施,使得埃及在苏伊士运河东岸的部队缩减为孤独的危险。以色列军队利用苏伊士运河西岸的兵力围攻并试图歼灭埃及重型集团军,导致埃及接受停火协议。

从战术层面来看,沙龙在这场战争中的表现可圈可点。战争初期,他主张进入埃及边境作战,甚至想直奔开罗。这是利用这种情况的典型策略。用中国话来说,就是“围魏救赵”。这对于一个将军来说,需要相当大的勇气和勇气,因为如果军队单独深入,可能会全军覆没。沙龙的成功在于他没有把战争当成自己的个人表现,他的军事行动是在整个以色列军队的框架内进行的。他的部队过河后,一方面派出突击部队,向埃及的防空导弹阵地发起进攻,另一方面,他牢牢守住了“登陆场”,为以色列扩大兵力提供了有力保障。过河。以军形成军事优势后,他又与友军合作,将部队分成小块,摆出歼灭埃及军队的架势。历史无法假设,但可以想象,如果战争继续下去,在北方战线​​已经稳定下来的情况下,埃及军队的三大主力很可能被分崩离析。

沙龙大深大穿插的风格,与公孙瓒抗曹操兼并幽州的风格十分相似。不仅是“围魏救赵”,还可能变成直接打击黄龙的斩首行动。

在技术装备方面,沙龙作为二战后最擅长使用装甲突击部队的指挥官,充分发挥了技术装备的优势。他麾下的装甲部队,真正起到了铁腕的作用。沙龙利用坦克装甲部队的速度和火力,进行了一次大而深的进攻行动。在这方面,与他的竞选活动相类比的是二战后期德军在阿登的反击,这是广大军迷津津乐道的突出战役。德军在阿登的反击也充分发挥了装甲部队的攻击速度和火力优势。由于德军缺乏进攻的后劲,阿登战役无法取得战术效果。沙龙运河以西的进攻行动不同于阿登的反击。阿登的反击只是德军在垂死挣扎的最后时刻刺出的“致命利剑”。德军在阿登的反击只能在没有协调部队的情况下向一个方向进攻。 而沙龙的部队只是在外面作战的以色列部队之一,还有其他部队与他合作。进攻锋线分好几路,不存在被埃及军队围攻的危险。

就个人指挥风格而言,沙龙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的指挥艺术与巴顿最为相似。和巴顿一样,他强调快速进攻。他们都擅长使用装甲部队进行快速突击。他们的指挥风格比较强,敢于实施大胆的战术行动,敢于纵深穿插。可以说,沙龙的指挥官收到了巴顿的真传。

总而言之,沙龙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的战术成功,主要是运用了逆向思维。他果断抓住机会,一举扭转了西线战局。这一战,也是对突如其来的胜利和士兵的速度的最好诠释。

结论

“审时度势,果断决策”是以色列著名军人沙龙的一贯作风。他在赎罪日战争后进入政界。 In July 1973, he participated in the formation of the Likud, and was elected to parliament as a member of the Likud after the "Yom Kippur War" in October. 1975年至1976年,担任老战友总理拉宾内阁高级安全顾问。 1977年6月,利库德集团成为执政党,任农业部长和国防部长。 1982年6月,爱好战争的沙龙为了消除巴解组织游击队的威胁,组织了入侵黎巴嫩,被称为历史上的第五次中东战争。沙龙依旧采用了惯用的“闪电战”突击方式。对巴解组织造成严重破坏。

1990 年代初期,沙龙主持在以色列西岸和加沙地带建造犹太人定居点。这项工作对他后来的政治生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Sharon won the prime minister's election as Likud leader in 1999, became Israel's prime minister in 2001, and was re-elected in 2003. On August 15, 2005, in disregard of the opposition of the domestic right-wing forces, Sharon launched a unilateral行动计划,以推进中东和平进程,主张犹太人完全撤出加沙地带。这一举动直接导致了利库德集团的分裂。作为利库德集团的创始人之一,沙龙离开了利库德集团,组建了以色列前进党,并担任最高领导人。沙龙的举动类似于他不拘一格的军事指挥。 2006年,沙龙中风,住进了医院。 2014年1月11日,他在与病魔抗争8年后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