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对知识的简单照抄照搬无异于其败其败其败

学习的“道”

空军新闻记者董斌

对于军校来说,“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

教什么?曾经有人给出答案:知识。

但是,知识大多是对过去经验的总结和积累。对于一个永无胜负、千变万化的战场来说,单纯的抄袭知识无异于弄巧成拙。

在空军指挥学院接受采访时,记者从一名航空兵学生那里听到了一个略显“残酷”的结论:证明有效的战术将开始消亡。

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也有这样的警告:将军们总是在为最后一场战争做准备。

你不能用昨天的经验赢得明天的战争。以“育人为战”为目标的军校教学,不能单纯地以传授知识为基础。教师要教以克服未来战场的不确定性,学生要学会获得胜利的确定性。

学习是为了获取知识,也是为了赢得未来。一味地传授知识,或者简单地获取知识,而不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内化为能力,知识很容易成为影响大脑思考和决策的负担。信息时代的学习尤其如此。

要避免这个问题,就要提高转化知识的工具——思维能力的使用。正如一位教授所说:思维能力是通过知识信息的演绎推理来感知现在和未来的能力。它是决定我们科学世界观的底层密码,也是军事指挥官的一项关键能力。 .

什么样的思维可以看到和改造什么样的世界。以工业时代的思维,无法推断信息时代的多彩;以经典力学的思维,无法想象量子力学的神奇。同样,以机械化作战的思维方式,无法想象信息化战场会是什么样子。

难怪有人说一支军队只在指挥官的头脑中成长。

基于这样的认识,空军指挥学院在教学模式的改革中,不仅着眼于“为今天的战争做准备”,更着眼于“打赢明天的战争”。他们正在努力实现从再传授“技能”到再传授“道”,从传授知识技能到传授战争基本规律和潜在思维能力的转变。联合思维、批判性思维和战略思维。

这种学习“方式”的改变有什么意义?曾经有同学问:提高思维能力有什么用?它可以教会我们如何赢得战斗吗?

老师回答:“科学思维就是这样。我可能不会告诉你如何指挥、如何判断、如何取胜,但我可以告诉你如何科学地思考,并在你习惯的地方看到它. 不同寻常,将战争知识转化为胜利智慧。”

在这里,让我们套用著名的冰山理论:冰山运动是雄伟的,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海上。思维力是海面以下的“七分之二”。看不见摸不着,却蕴含着无限的力量,可以演绎出无限的可能。

这是军校转变学习的初衷和意义,也是我们可以借鉴的学习“方式”。

空军漳州指挥所领导_空军指挥学院是几本_解放军空军指挥学院招生

■ 教学就是战斗,研究就是战斗,学习就是战斗

■为了战场,为了军队,为了未来

让思维的力量在学习中裂变

——空军指挥学院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与思考(上)

空军新闻记者乔松柏董斌

亮剑天。杨军摄

独家原创的第一视角似乎舞台上的主角总是被聚光灯照亮。现在,学生是主角,聚焦“追光”。

这是空军指挥学院学生马晓在“00日教学”后的直观感受。

“第 0 天教学”是指在新课程开始之前,负责课程的讲师首先概述课程目标、问题、教学安排和要求。

下次交给学生。

阅读是马晓要做的第一件事。随着网线端口的指示灯不断闪烁,马晓将导师推荐的精选阅读内容打包下载到学习电脑中。

“迪!”马晓刷卡进入图书馆阅览室进行延伸阅读。他必须参加课程中相应主题的研讨题,完成必读、选读和延伸阅读内容,才能进入下一个学习环节。

“阅读、教学、研讨、作业、评估”,这是学院近年来新创的学习环节。在整个环节中,学生是“主角”。

0 - 这个数字很有哲理。从不同的角度解读,这既是学习的本义,也是知识的源泉。这个本义和来源充分突出了学习者的学科地位。主动调动学习者的主动性,让学习者从知识灌输对象和被动学习者转变为主动学习状态;从单纯的学习知识到积极的实践思维和强大的能力。

为实现这一目标,正在进行学习转型。

三年前,空军指挥学院全面贯彻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研究型教学改革,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为核心要素。 2019年,军校校长专门介绍并观摩了他们在集训营的感受。

改革从改变模式和学习方式开始。

空军指挥学院是几本_解放军空军指挥学院招生_空军漳州指挥所领导

只有“不知道”才能“知道”

热烈的掌声让马晓“摸不着头脑”,让他感受到了更深的意义。

马晓来自第三代空军部队。他们班的学生报名后,学生大队的队长张强安排他给大家讲课。

课堂上,马晓为大家播放了两段激烈的空战视频,分享了自己参加新飞行教官培训的心得体会。

在掌声中,马晓读出了学生们对他的赞美和对学习新知识的期望。但他也有点奇怪:新飞行教官的培养已经开展了这么多年,但那些地导、雷达等部队的学员却知之甚少。

虽然马晓在日常训练活动中经常与其他兵种官兵合作,但他对友军兵种的了解却不是那么丰富。

我们正朝着联合作战的目标努力,任重而道远。

《人类简史》的作者尤瓦尔·哈拉里(Yuval Harari)有句名言:科学革命不是知识革命,而是无知革命。

学习就是这样。只有知道自己“不知道”,才能带来求知的动力,才能“知道”。

让学生在入学后首先看到未知和差距,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这是空军指挥学院的好意。他们尽最大努力安排来自不同手臂和位置的学生住在一起,以促进交流。在讨论和组织的时候,他们也尽量将不同专业背景的人分成一个小组,以促进不同观点的交流和碰撞。

入校后不久,马晓接到通知:所有学生必须提交典型案例、成功经验和实践、所在单位的重点研究课题,每个人都要在大队或学院进行学术交流.

通过交流,很多同学感觉“就像打开了一扇窗”。很多人也第一次意识到自己以前的眼界是多么狭隘!

探索未知,因此变得紧迫。

动力十足,马晓意识到自己在很多领域几乎是一张白纸。他感叹“我来晚了”,更加珍惜这次学习的机会,并采取措施加速学习。除了学习这门专业课,他还拿起了社会科学和人文方面的书籍。有同学开玩笑说他“学习进步狂”。

高效的学习一定不是外在的灌输,而是内在的知识。记者提出的这一观点引起了战略与战役司司长秦千福的共鸣。

秦主任还记得,在他上完一门晦涩难懂的课后,有一个学生趁着休息时间讨论了这个问题。

“很多同学看到公式就头疼,没想到这位飞行领导干部的同学竟然用数学公式分析得很好!”秦主任说,当时他就注意到了那个学生好奇的眼睛,闪闪发亮。

优秀的学者进入。如今,这位学生已经走上了重要的领导岗位,但他热爱学习的习惯却丝毫没有改变。

解放军空军指挥学院招生_空军漳州指挥所领导_空军指挥学院是几本

研究性阅读成为“必修课”

王浩宇报到当晚,在宿舍墙上安装了一个三层木头书架。很快,他从图书馆借来的书堆满了书架。当他放弃攻读博士学位的机会时,他清楚地知道自己为什么来到这里。参加空军指挥学院的培训。

学习从研究性阅读开始。这也是学院打造的学习链的初始环节。

一个数据显示,在一些军事大国,士兵每年阅读 40 到 50 本书。为了帮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空军指挥学院要求教官在每个课程计划中明确规定必读内容、选读内容和延伸阅读内容。同时,还规定阅读时间应纳入课程,阅读时间不得少于课堂时间的50%。

因此,过去常说的“课外阅读”成为了“常规课”中极为重要的第一环节。

改革我们的学习从图书馆开始。在学院图书馆二楼学术文献阅读区,书目按专业课程划分,陈列在不同的书架上。图书馆馆长卓伟介绍空军指挥学院是几本,为了方便学生找资料,他们还用红牌标注了老师指定的阅读章节;他们将相关电子资料打包,并根据课程模块精准推送给学生。

当然,这些变化是外部的。学院教务处处长黄志勇表示,阅读分为知识型、心理型、娱乐型三种。学院提倡读心术。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带题阅读,锻炼逻辑思维能力,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从知道“what”到阅读“why”和“how”,学生不仅需要对指定的阅读材料进行深入分析和独立探索处理,还需要准备问题清单并撰写研讨会大纲。因为,只有扎实深入地阅读,才能更好地进入后续学习的各个环节。

对于这种阅读方式,即便是已经有良好阅读习惯的王浩宇,依然觉得很“烧脑”。 2014年至今,已阅读书籍300余册,电子阅读笔记40万余字。

在王浩宇看来,与传统意义上的阅读相比,围绕一个主题进行研究性阅读,就像一个好侦探绞尽脑汁,挖掘竹笋,寻找可能的答案。

有同学感慨地说:不读书不深入思考,听课就吃“熟饭”;如果你不提出新的想法,你就不会在以后的研讨会上获得高分。

阅读本身不创造价值,只有阅读带来的改变才能创造价值。

发生了很多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变化:马晓养成了看哪位老师讲课好的习惯,课后一定要赶上,请他推荐几本书;学生吴海军边看书边开始批注,翻阅着,翻开桌上的几本书,看到书页的空白处,红蓝两色的笔记密密麻麻地排列着,不乏思绪的火花……

最近,空军指挥学院的一项统计显示,学生每天阅读 50 到 80 页,总计超过 20,000 字。

让学生走到教室的中心

与传统教室相比,这间教室没有讲台。 15名学生围成一圈,合同战术教研室教授王明志和学生坐在一起。

在这个教室里,记者发现,无论坐在任何位置,都可以清楚地看到所有人,方便师生近距离交流。

原来空军指挥学院是几本,空军指挥学院借鉴清华大学苏世民学院的经验,改造了小班、马蹄式、混合式等66个不同类型的研讨室,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以讲台为中心的课堂模式。

空军指挥学院是几本_解放军空军指挥学院招生_空军漳州指挥所领导

在传统的教室里,老师站在三尺高的讲台上,位于教室的“C位”,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老师身上。研讨课教室里,人人都在“C位”,学生成为主角。

教室的变化无声无息地发出一个信号:在学习中,学生是主体,是中心。

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每节课前,老师都会给每个学生发送“课程教学计划”,让学生了解整个教学安排,方便学习准备。他们创新开展“0日教学”,由负责教师在开课前安排教学,让学生提前掌握教学全貌,自主进入学习情境,真正成为当家作主的教学活动。

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一个明确的目的:让教室还给学生。

学院还提倡密集讲课——学生能读懂的知识,导师就不再讲授,也不会在研讨课上讲什么需要讨论……起初,这让导师们已经习惯站在舞台上“说话”的人。他们不习惯。同时,学院也明确要求教师在传统课堂上两节课后至少要组织两次课堂讨论。

讨论,表面上是在说话,但在更深的层面上,它们是思维能力的展示。学院实行研讨式教学模式之初,教室里有人大声说话,也有人沉默寡言。有些人把讨论变成了争吵。

我该怎么办?教学团队围绕战斗案例和案例选择讨论话题,让学生在讨论中有方向;介绍结构化、思维导图、鱼骨图分析、防御等讨论方法和工具,让学生学会讨论;约15人。小班混合分组,让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分享集体思考成果。

同时,学院努力营造轻松、包容、民主、平等的讨论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从那时起,教师们被赋予了一个新的头衔——“催化剂”。

记者参加了王明志教授组织的“空军合同战术基础”研讨会。

“如果在协同作业中运输线路被切断怎么办?”王教授先后询问了空军空降兵团、某汽车运输团、某地导旅的学生。

在同学们一一解答后,王教授接连抛出几个问题:“这种情况,我该如何配合军队?” "在物资运输过程中,如何防止敌人的侦察和偷袭?"

在研讨会上,很少有赞同的声音,经常有热烈的讨论。每个学生都尽力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或从后勤保障的角度,或从协同作战的角度,或从精准运筹学的角度,提出高价值的观点。他们分析了原因并给出了对策。在相互启发下,“金点子”不断涌现。

思想的燧石,在一次又一次的敲门声中,迸发出璀璨的火花。

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说,低层次的学习只是信息的获取,而高层次的学习应该是思想的碰撞和意见的交流。

这种交流碰撞带来了思想的转变和智慧的汇聚,令人欣慰。

引导指挥官在思维空间中成长

几年前,有一个事实有点尴尬:学院教给学生很多知识和技能,但是很多学生回到部队后,发现学到的大部分知识都没有用,或者他们不知道怎么用。

为什么?能力不足。能力的成长离不开知识的获得,但知识不等于能力,就像一堆沙子、水泥、钢筋混在一起,不能自动成为高楼。

很多学生缺乏的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工具。

有人说,每个人的能力都是多种多样的,但真正决定一个人能走多远的,是相对内在和支撑性的能力——学习的能力。学习能力是一切能力的基础,也是“元能力”。

也有人说,思维的力量是决定科学世界观的底层密码。时代在变,首先要改变的是思想。

正如合同战术司副司长陶全明所说,一支军队只能在指挥官的思想空间中成长。这就是改变主意的意思。

说到底,作战指挥是一种高层次的思维活动。对于这个以培养空军优秀指挥官为主要职能的军校来说,无论是研究式阅读还是研讨式教学,其深远的目的都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王浩宇同学在课堂上以犀利的观点和独到的理解,经常受到师生的欢迎。

在研讨会上,学生们讨论一项活动。很多同学同意一个观点:外军战损率高的原因主要是忽略了电子干扰的应用。

王浩宇得出了完全不同的结论:“外国军队其实是用电子干扰的,但总是按照战术行事,对手摸索出规律,所以战损率越来越高。”

王浩宇的分析赢得了一片掌声。他感慨地说,知识经过批判性思维,真正内化到我们的知识体系中,进而产生力量。

他们通过坚持不懈地转变学业获得了什么?

其中一个收获:我学会了提问。合同战术教研室教师张商秋说,有时候战场上不缺少执行力强的人,但更缺少的是敢于质疑并通过分析和分析提出自己观点的人。判断。

第二个收获:学会表达。作为一个统帅,只有能表达自己,才能有追随者,才能指挥千军万马。研修班期间,学员们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提升了自己的领导能力,同时提高了文字和语言的运用能力。

第三个收获:掌握了思维工具。人改造工具,工具也在改造人,甚至淘汰人。在学习研讨中,学院引入了大量研讨方法和工具,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基本的指导方针,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习惯和思维方法。

第四个收获:学会了科学决策。 “这种分析决策的方法到处都适用,即使家庭遇到夫妻矛盾。”政工部副主任傅土望说这话时,不少学生会心地笑了起来。

对于大多数指挥和管理人员来说,正确的决定直接影响战斗的结果。为了避免“打额头”和“随心所欲”,他们必须学会做出科学快速的决定。

在本次“决策示范课”中,同学们通过独立思考、发表意见、澄清问题,迅速提出宝贵意见和对策。

在研讨会的最后,傅土望说了一句深刻的话:“科学思维就是这样,它可能不会告诉你如何去指导它,但它可以帮助你打开通往胜利的新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