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军报:习近平导弹劲旅解锁胜战密码:全岗互换操作

我们要始终坚持战斗力的唯一根本标准,全神贯注战斗,努力战斗。

——习近平

导弹强者解锁胜利密码

中国军事网记者 王新娟 林从义 通讯员 许健宣泽辉 王杰

深冬的西北高原,寒风刺骨,滴水成冰。戈壁中央停着一个导弹发射器,导弹高高耸立。

“1号,点燃!”随着指挥官何贤达的一声令下,发射小号手按下发射按钮,导弹腾空而起,喷出烈焰,划破天际。

至今,一等英雄、一等军士长何贤达还记得2015年的实弹发射,因为那是火箭军某旅发射的第100枚导弹,也是该团的他带领的年轻人。号手发射的第一枚导弹。

同年8月,习主席签署总令,授予全旅集体二等功,成为全旅官兵的骄傲时刻。

2015年12月31日,是全旅官兵永生难忘的一天——习主席为火箭军授旗并发表讲话。 “努力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火箭军”,这个指挥官的殷切期盼,也成为了这支军队的使命。

1990年代,作为战略导弹部队“核标准部队、全方位威慑”战略规划中的重要作战力量,这支导弹部队应运而生。 20多年来,该旅始终站在新一波军队改革的前沿,为解放和发展战斗力交出了精彩答卷。

驻香港澳门部队条件兵_云南火箭部队技术兵是_闪电部队爆破兵

导弹点燃,划破天空。王杰 摄

一专多技,所有岗位互换

2016年9月26日,习主席视察火箭军组织,并勉励全体指挥员和战士,要使火箭军的兵力结构和兵力组织更加科学化,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战斗力。

指挥官指什么,士兵就去哪里。在这场解放和发展战斗力的“硬仗”中,该旅始终走在前列。

该旅发射的第100枚导弹呢?让它成为荣誉的光环是简单而安全的,还是……? “无论战斗如何打,士兵都是训练有素的。”训练参谋王飞云说,“我们觉得这是一个难得的实践机会,这枚导弹应该对提高我们的战斗力发挥更大的作用。”

何贤达记得,导弹起飞的那一刻,小号手们高兴得哭了起来,这不仅标志着该旅又一个有实弹发射经验的作战部队诞生了,更重要的是,“当时,我们创造了火箭发射器。它是同类产品中第一个在军队极端温度条件下发射实弹的。”

到处都是训练场,人人都是斗士。新兵磨练成钢铁,战士在挑战中解锁更多可能性。

到目前为止,王明熙少校一直在“沉思”着一次“精彩”的锻炼经历。

在那次演习中,当发射临近时,导演组突然认定,发射台瞄准小号手王明希被“击毙”。训练场突然爆炸,当后备号手接手时,错过了“点火”时间,任务被判定失败。

王明希想象了无数艰难的战斗可能,却没想到自己连一战的机会都没有。

在第二天的排练中,领队厉声问道:未来的战场,如果骨干被杀,我们该怎么打?

闪电部队爆破兵_云南火箭部队技术兵是_驻香港澳门部队条件兵

一专多能、随机减员、全岗位交换作战……新的训练方式在这个旅中应运而生。不同职业岗位之间的差距被打破,浓浓的学习追赶帮助的氛围席卷了这支导弹部队。小号手们学习和训练的任务更多,但他们的心更踏实。

“现在,如果发射装置大幅缩小,我们仍然可以准确地发射导弹!”旅长王哲说。

“我们要求一个作战单位至少有5人掌握全岗位操作,指挥官必须掌握所有数位操作。”谢中华中士告诉记者。

指挥官是发射器的核心位置。过去,这个职位一般由官员担任。士官可以当指挥官吗?士兵能做军官做的事吗?这个方案一出,全旅哗然。

任何有助于提高战斗力的想法都值得尝试!

该旅开始分层次、分批次组织中士业务培训。通过学习,何贤达、谢中华等专业技术精湛的小号手在短短半年时间里就掌握了所有小号岗位的专业理论和实际操作。于是,火箭军军士长试点工作在该旅全面展开。

自此,旅中诞生了一批中士参谋和中士教官……专业的中士队伍不断壮大,成为了这个导弹强国的中坚力量。

2022年3月云南火箭部队技术兵是,经习主席批准,中央军委发布了《中士暂行条例》、《义务兵暂行条例》、《中士职业发展管理暂行条例》等配套条例,将指挥员对士兵队伍的指导精神固化为政策设计,转化为制度规定,新时代军士之路越走越宽。

精准操作,严格控制。宣泽慧 摄

不断学习和创新是毕生的使命

2021年3月末,数十名导弹部队“高手”齐聚导弹旅长大赛考核现场。而该旅“家人”在问答环节的一举一动,引来不少关注:无证件入会场,“裸考”答题!

闪电部队爆破兵_云南火箭部队技术兵是_驻香港澳门部队条件兵

当时提到这一举动,旅长解释说,在军队的发展建设中,难免会遇到很多新情况、新问题。在考场里逼自己,不利于提高指挥能力,不利于促进单位的长远发展。建设有很多好处。

“家人”的态度是一种力量的态度。准确把握国家安全和军队斗争形势变化,加快提升学习能力,大力培养与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相适应的学习态度、学习动力、学习效率和学习创新能力已成为共识全旅官兵。

“我最佩服的就是班长何贤达了,他已经那么优秀了,他依然每天坚持学习,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在了自己的专业上。”说起自己的“偶像”,害羞的老兵王克达打开了聊天框。 .

2002年出生的大学生士兵入伍后被分配到何贤达班。 “在一流英雄手下当兵,其实压力很大,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我不想随时拖累大家,我要凡事争第一。”

在他的榜样的鼓励下,王克达推着自己,主动挑战,现在已经成功地从后备小号手变成了正式的发射小号手。

何贤达等高级中士被该旅新的科技训练方式深深打动。 “以往的模拟训练设备,大多是以减少装备损耗,缩短小号手的训练周期为基础,是一种‘硬训练模拟’。”何贤达说道。现在,依托该旅研制的某型导弹模拟训练系统,官兵可以完成全部数位过程操作训练,以及导弹结构知识、分段性能测试等内容,是一个高度集成的系统。智能模拟。模拟训练系统应用以来,该旅已探索形成操作规程、技术规范、作战规程、动作规范4大类18项成果。

在训练任务期间,正在进行多波导弹重传。宣泽慧 摄

2022年1月4日,习主席向全军发布训练动员令,要求大力推进系统训练,大力推进科技训练,全面推进军训转型升级,培养精干精兵。能打得好。

“火箭兵是技术含量高的兵种,科技训练一直是我们的重点。我营第一连是‘科技训练示范连’,”该旅“导弹”教官袁一光说开办先锋营”,“我们鼓励一批技术骨干带头组建‘锐锋工作室’,着力提升作战技能,发明创造,提升战斗力。”

如何快速学习,形成战斗力?旅女试排的姑娘们也给出了响亮的答案。

“如果说发射职业是大国长剑的剑客,那我们的检测职业就是导弹法医。”女考班长臧玉娇说,她和一群平均年龄不到23岁的少女组成了军长。女子测试队。

女子试验排成立之初,上级要求当年组建战斗力。女兵在执行训练任务时,白天练操作,晚上背程序、学理论。 “那个时候,每个人都在窒息,甚至希望自己在梦中也能训练,”女孩们告诉记者。

女兵们除了专业上的刻苦,在其他方面也毫不妥协。该旅技术营营长段波说:“我们的女战士个个都非常上进,都积极报名参加了激烈的‘猎人意志’训练和各种比赛。”

近年来,女试排圆满完成多项重大训练任务,被评为“全国3月8日红旗集体”和“全国妇女文明岗”。

测试女兵,传授作战经验。宣泽慧 摄

准备战斗

私人张林浩还记得他来部队报到的那一天。

在先锋营的楼梯口,一张醒目的海报引起了他的注意:“先锋营官兵时刻戒备!下一场战争可能还有0天!战争没有倒计时!” ,随时准备上战场!”

“这是我们营对战备状态的看法。”袁一光告诉记者,“导弹部队的核心能力指标是‘准时发射,有命令’,为了确保这个目标,我们必须抓紧时间。”

打开任意一个兵营的门云南火箭部队技术兵是,你会发现每个士兵的铺位上不仅放着“豆腐块”,还有三个整齐叠放的袋子和一个士兵背着背心一样的装备。

“先锋营每个人都有一个装满水的水瓶,每块电池都充满电,背包总是装在枕头边上。”

闪电部队爆破兵_云南火箭部队技术兵是_驻香港澳门部队条件兵

火箭军一个旅一个营的宿舍。宣泽慧 摄

“如果你能战斗,你就能阻止战争。如果你准备好战斗,你可能不必战斗。你越不能战斗,你就越有可能被打败。这就是战争与和平的辩证法。”近年来,他们坚持打仗、备战、建在边上,对标未来战场,着力应对边上强敌和随时战斗的风险,不断增强抗战能力。赢了。

“与过去相比,现在的训练强度更加激烈。将近半年的时间都花在了户外执行任务上。培训强调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更加系统、科学,针对每个人的不同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努力挖掘每个人的潜力。”二中士、特种车司机赵旺告诉记者。

王明希还记得去年的对抗演练:“导演组在飞行中布置各种情况,瞬间无人机过境,小敌特攻……身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还要做到最精致的操作,味道,更别说酸爽了!”

在对抗中,多个导弹部队是对手,千方百计设置复杂局面,千方百计阻挠对方的发射任务。

“我不能说未来的战争会是什么样子,但我们现在的训练必须根据最复杂的环境来设置。”王明希坚定的说道。

导弹在训练任务中成功发射。宣泽慧 摄

20多年来,该旅坚持以能打能打为核心,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完成了40余次重大军事行动;曾获国军荣誉30余项,火箭军荣誉80余项;全国、全军、火箭军表彰140余人;曾获集体三等功4次,集体二等功1次。

“我们的军队,为迎接挑战而生,为战争而强大。只有保持随时待命的高水平状态,坚持真正艰难严苛的铁标准,才能有效提高执行新时代使命任务的能力,关键时刻能否拉动绳子。平局、冲刺、取胜。”旅长说。

“一切工作都要坚持战斗力的标准,注重能打能打。”统帅的命令,引导着这枚导弹强者不断锤炼,“大国之剑”将越来越有利可图!

来源中国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