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在中国,为什么很多人对差异不包容?(上)

为什么很多人不能容忍中国的差异?换句话说,为什么很多人对与自己不同的人、观点、行为等缺乏包容?快速搜索后,我发现我不是第一个问这个问题的人。官媒《人民日报》的一篇评论文章提出了同样的问题(人民日报,2014年4月24日,《宽容去哪儿了?》),一位网友也在知乎上提问(为什么中国人普遍缺乏宽容?-心理学)。我想从社会学制度主义的角度简要讨论这个问题。为了让这个问题更容易理解,我先从两个对比鲜明的例子开始,这两个例子首先让我想到了这个问题。

第一个例子来自一部经典的美国二战电视剧《兄弟连》(如果对战争片感兴趣的话强烈推荐,另外两部经典分别是《拯救大兵瑞恩》(Save Private Ryan)瑞恩)和《The太平洋”)。剧中,导演描述了美国士兵在战争中的表现,不仅描述了勇敢的士兵,还重点描述了一个害怕战争的懦弱士兵阿尔伯特(Albert),躲在沟里,不敢射击,总是躲在后面。安波特的描述中没有讽刺或批评,而是对一个正常人对战争和死亡危险的反应的理解和客观描述。我特意问了几位美国同事,他们对安波特这个角色的看法,他们都觉得可以理解,认为如果他们处于同样的境地,他们的表现可能不会比他好。当然,我的样本可能不具有代表性,因为我的同事都是高级知识分子,他们的理解和包容可能比普通大众要强。

第二个例子来自中国的综艺节目《跟随钟声历险记》。在节目中,大张伟非常笨拙,甚至胆小。几次因为冒险的困难不得不退出,任性的他甚至不理会队友。这场表演招来了几乎片面的、暴风雨般的批评,比如“可耻”、“根本不是男人”、“他是男人吗?”贝尔的侮辱”等等。我不得不承认,我的第一反应是大致相同的,我厌倦了这个家伙。然而,这些批评似乎忽略了一个非常明显的个体差异: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每个人的心理力量是不同的,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千篇一律的标准:你必须是一个男人,你必须像勇士一样前进,不惧生死。事实上,这些批评者可能做不到做这个对吧?身体虚弱恐高的人不在少数吧?就算我这十年坚持健身的体质,也不敢说能完全完成里面的挑战。但不管怎样什么中国人的攻击性,很多人神奇地拿着这样一个非黑即白的标准来评价大张伟。

手段性攻击_中国人的攻击性_性,谎言与网络攻击

这两个例子中表现出的行为本质上是一样的中国人的攻击性,但是为什么公众的反应不同呢?为什么中国公众对个体差异了解甚少,而在美国却充分尊重个体差异,不要求每个人都是英雄? 《人民日报》评论说,在中国社会转型期,人们抱怨的东西很多。我不认为这是本质。知乎网友木马星河回复称,因为中国社会有很多标准要求我们从小学习和记住,我们不能容忍不符合这些标准的意见和行为。我基本同意,但这个答案并不能解释为什么单一的标准体系在中国如此根深蒂固,以至于它不能容忍多种想法和标准。

性,谎言与网络攻击_手段性攻击_中国人的攻击性

我认为这种现象有很深的历史和制度原因。秦朝之前,中国是一个多元社会,所谓的百家思想反映了思想体系和标准的多样性,没有一种思想被视为唯一或主导的标准。但自秦统一国家以来,历朝历代都在努力建立统一的思想体系以利于治理,而高度集权的政府对这一单一思想体系的建立起到了很大的帮助。经过2000多年的反复强化,“非黑即白”的态度和认知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扎根于中国人的大脑中,让大多数人无法理解也不愿意理解不同观点和行为。没有区别和区别。 1949年以后,这种强化没有改变,反而变强了,因为现代宣传手段更加有效,不同的是封建单一的封建思想体系被社会主义思想体系所取代,改革开放以后的对外交往开始了。不同的西方思想和一些中国传统思想的复兴,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从单一的思想体系接受和理解多种思想体系还需要很长时间。

一心一意的标准体系的根深蒂固的习惯会产生几个非常严重的认知和行为后果。首先,意见和想法容易两极分化。只有是和否,黑白,同意我的人和不同意我的人,没有中间立场。这种激进化与宗教信仰的激进化本质上是一样的。第二,缺乏同理心,无法理解别人的观点,无法站在别人的角度看待问题,也就是说,不去想“如果我是他/她,我会怎么想、怎么做”,而总是想“他/她”/她为什么不喜欢我的想法和行为。”例如,在大张伟这件事上,很多人不能认为如果大张伟身体虚弱,他的身体失去平衡,他就是恐高,心不善,所以无法完成野外求生的挑战,而批评他的野外求生爱好者大多只有我能想到的“我能行,他怎么这么懦弱” .

第三,当我们从小被教导去接受一个思想标准时,我们自然会保持这个思想标准,因为我们对整个世界的认知都是建立在它之上的,没有它,就会导致我们思维的混乱和危机我们会认为任何不同的意见和行为,如果盛行起来,就会威胁到我们心中已有的思想标准,所以我们会强烈抵制和反对,而这种影响往往是潜意识的。比如在大张伟这件事上,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有英雄气概,认为男人应该像影视中不断塑造的高大形象,大张伟的言行举止直接挑战这种标准,显得格格不入,自然会受到诟病。第四,由于长期接受单一的意识形态标准,大多数人不习惯与持有不同意识形态标准的人进行合理有效的沟通。一旦面对这些差异,反应往往是简单粗暴的滥用。宗教信仰是一个东西,不同宗教的人往往被斥为异端,受到攻击甚至迫害,生怕威胁到自己的宗教信仰。相比之下,美国是一个更加多元化的国家。大多数美国人从小就与不同的种族和文化打交道,自然而然地学会了各种有效的沟通技巧。不同的想法可以通过和平的辩论来实现。沟通和相互理解,即使不能接受对方的观点和行为,也可以互相尊重。不像很多中国人做不到“不爱不疼”,而是“不爱不爱,就一定要疼”。

这种差异的包容性以及由此产生的极端行为在在线社交平台上被无限放大,因为很多人都是匿名的。如果他们没有道德感和羞耻感,几乎不可能虐待和攻击他人。结果。比如在我发的截图中,一位匿名网友用小号辱骂大张伟的粉丝,而小号的名字也显示了他对大张伟的攻击性。这个人的微博显示她是欧迪的。粉丝们,她的观点无疑是极端的。有欧弟,就没有大张伟!在我看来,很难想象一个女孩会这样骂。这也表明缺乏同理心。这些人不知道被虐待者的感受,也不知道如果其他人这样虐待他们和他们的家人,他们会有什么感受。这实际上是网络暴力。匿名让这些人可以肆无忌惮地攻击他人,但他们也是非常懦弱的人。如果你真的有胆量,不妨用你的真实姓名,看看你是否会因诽谤而被起诉。因此,网络实名制势在必行。

缺乏宽容的社会是不成熟的社会。不同观点的对立会导致危险的极端,排斥和压制差异会抑制创造力,人与人之间的紧张会使我们的社会充满暴力,缺乏信任。让我们学会包容,理解包括我自己在内的不同人的不同观点和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