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德军转型成为一支“国际干预力量”的“豹”系列主战坦克

黄耀威

为了适应国际形势的发展,德国军队进行了重大改革,从1955年成立之初的领土防御和北约集体防御部队转变为“国际干预”力”。

目前,德国联邦国防军的武器系统基本都是在冷战时期采购的,专为防止苏联入侵而设计的,比如总重50多吨的“豹”系列主战坦克德国联邦国防军缺乏许多重要的作战能力,例如远程投射能力、轻型干预部队、独立防空和战略侦察能力。这使得德国联邦国防军参与联合危机行动的能力极为有限和无能为力。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德国正着力提高部队的快速反应能力,成为真正以能力为导向的“国际干预力量”,应对包括危机管理在内的非传统威胁。 1990年代初期危机应对部队的成立,2000年国防军改革的三份报告,2003年斯特鲁克组建三类部队,都是这一思想的具体体现。德国国防军正在努力提高以下领域的作战能力。一是C4ISR系统。德国(甚至整个欧洲)与美国在C4ISR系统上存在巨大差距,这也是德国及其盟国无法有效协调的重要原因。德国军队将通过开发军用卫星来提高 C4ISR 能力。 2005年以来,德国军用卫星与法国、比利时和西班牙联合研制生产的“太阳神2A”一起为德国和欧洲军队提供信息服务。二是发展战略航空运输,提高军事投送能力。未来,德国将采购大量新型A400M军用运输机,以提高这一能力。三是提高武器装备水平。德国采购的现代武器装备主要包括精确制导弹药、GTK多用途装甲车、欧洲战斗机、柴电潜艇、护卫舰、“流星”空空导弹等。

德国联邦国防军的转型涉及欧洲的安全与防务,牵动大西洋两岸的敏感神经,将对北约新战略的演进产生重要影响。然而,国防军转型遇到两大难题:义务兵役制的存在与废止,直接制约了国防军结构的缩减,国防预算不足,阻碍了其顺利实现。国防军转型。

2000 年,德国国防军大学进行的一项研究得出结论,军队专业化的好处每年可以节省 35 亿欧元。但改革应征入伍者具有深远的社会和政治后果。自冷战结束以来,两个德国政府都小心翼翼地避免讨论义务兵役制改革。德国将义务兵役视为将国防军与社会联系起来的最佳工具,是维持文官对武装部队的控制,防止职业军人发动战争的最佳方式,也是民主的保证。 2000年的三份报告都主张保留义务兵役制,但服役人数和服役年限各不相同,现任国防部长也支持服役期为9个月的义务兵役制。在议会的五个政党中,只有基民盟和社民党支持废除征兵制。义务兵役虽然有其弊端,但为职业军人的招募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美、英、法、西班牙等国废除义务兵役制后,都面临着招不到合格志愿者的问题。这也是德国不愿废除义务兵役制的原因之一。

德国统一以来德国联邦国防军战术刀,国防预算从1990年的575亿马克下降到现在的242亿欧元,仅占GDP的1.3%左右,不符合北约的标准2%。采购、研发和基础设施的投资预算下降幅度更大,它们在国防预算中的份额从 1990 年的 32% 下降到 2001 年的不到 24%,而人员支出的份额从 1990 年的 46% 上升到 52%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国防预算中的人事支出仅占 26.04%,研发和采购支出分别占 13.02% 和 20.71%,而德国仅占26.04%。 3.60% 和 14.96%。由于国防费偏低,国防军转型受到很大影响。为国防军顺利转型,建议增加国防预算,加大研发、采购经费的比重。现任国防部长斯特鲁克提议将现代装备开发和采购的份额从目前的20%提高到30%。为实现这一目标,尚有 15 亿欧元的缺口。在不增加国防预算的情况下,不得不采取减少军事人员、关闭军事基地、将某些项目(如军餐)私有化等措施。但如前所述,德国在减少国防军数量方面遇到了另一个障碍——强制军事制度。根据美国4轮关闭基地的经验,关闭基地需要几年才能省钱。尽管 Struck 宣布关闭 105 个军事基地,但由于对当地经济影响较大,遭到当地反对。

在增收节支成效不显着的情况下,国防军被迫缩减多项武器采购计划:“猛虎”攻击直升机数量减半,现代化改进计划“旋风”战斗机减产50%;购买的 A400M 运输机数量从最初的 73 架增加到 60 架,取消海军无人机计划等等。在这种情况下,盟国开始怀疑德国联邦国防军在欧盟和北约中的作用。

德国政府尤其受到美国的批评,因为它无法提供更多的资金来支持国防军的改革。

军队

到 2010 年,德国陆军将拥有 20,000 人的快速反应部队、36,000 人的核心部队和 26,500 人的支援部队。值得注意的是,应急部队基本排除了应征入伍者,专业化程度高。除非应征入伍者申请延长服役期并自愿要求执行海外任务,否则将被禁止在快速反应部队服役。陆军参谋长汉斯·奥托-巴德说:“快速反应部队将承担北约、欧盟、联合国和国家授权所要求的任务;它将以网络为基础,能够作为多国部队的成员在高“他还指出,反应部队将具备在防区外进行精准打击的能力。同时德国联邦国防军战术刀,该旅还负责指挥虎式攻击直升机、NH-90战术运输陆军直升机总队和CH-53G重型空运直升机。”

到 2010 年,德国陆军的兵力将从目前的 133,000 人(包括 33,200 名应征入伍人员和 12,400 名服役期延长至 10 至 23 个月的人员)减少到 105,291 人(包括 15,800 名应征入伍人员和 500 名预备役人员)。陆军师由8个减至5个,陆军旅由22个减至12个,陆军营由120个减至70个。未来5个陆军师中,1个陆军师将被分配到快速反应部队(该师拥有三个机动作战旅和即时作战支援和作战服务支援)。此外,1个特种作战师和1个空中机动师将准备部署。剩下的两个九币将作为稳定部队的核心力量,每个师分配两个旅,不会有直属部队。大约 70% 的应征入伍者在军队或机构中担任职务,发挥支持作用。其余 30% 将部署在战斗支援连、排和安全排。

德国陆军还计划保留一支重型部队。不过,豹-II主战坦克的数量将从目前的1500辆减少到852辆,另外还有70辆豹-IIA6和74辆黄鼠狼-IA5正在安装防雷设备。首批改装车已交付,将由中央后备队控制,用于海外部署。 M-113履带式装甲运输车和123 Fox-16x6装甲运输车及其衍生品正在升级中。

德国陆军于2004年10月接收了第一批装备有Triggert远程反坦克导弹的欧直虎式攻击直升机,共计80架。共计83架NH-90战术运输直升机也完成了首架在同一时期交货。明年起将改造80架CH-53G重型运输直升机,延长使用寿命。预计其中 40 台将在 2008 年开始升级。

德国陆军目前使用的无人机包括 CL-2(于 1992 年投入使用)、Luna 和 Aladdin。这三款无人机已经在波斯尼亚、科索沃、马其顿和阿富汗广泛使用。

阿拉丁无人机于2002年在阿富汗进行了测试。它是由小虎4x4侦察车发射的,目前由ARGE集团生产。目前该车的采购量为202辆,但实际情况是陆军需要额外采购168辆小狐狸火炮观察车。正是出于这个原因,陆军接受了第一批原型。陆军还订购了由 Atlas Electronics 子公司生产的 KZO 目标捕获系统,并于 2005 年开始交付。

空军

到 2010 年,精简后的德国空军将由 35,500 名现役部队和 10,000 名训练部队组成,战斗机数量减少 50% 至 265 架。在 35,500 名现役部队中,6,000 人在响应部队,11,000 人在核心力量,18500人的支持力量。除属于保障部队的预备役单位/大队外,其他人员不以旅或中队形式严格划分为上述三类单位。空军师和大队的结构将基本保持不变,并且将形成灵活的模块化单元以满足特定的任务需求。从2007年开始,空军作战编制将包括3个空战师和1个空运师,共7个战斗营、3个空运旅、3个陆基防空旅和1个飞行训练分队。

到 2010 年,德国空军将有 180 架台风和 85 架龙卷风在运行。为了延长飞机的使用寿命,多达85架“狂风”战斗轰炸机正在进行中期升级,计划于2010年完成。升级包括新的显示设备、新的雷达预警设备、防御辅助子系统的联动到中央计算机、夜视系统,以及土星雷达和数据链路容量与 MIDS 低容量终端的集成。

空军已斥资 13 亿欧元订购了 42 架 NH-90 战术运输直升机,以替换 UH-1D 直升机。为满足空中加油需求,空军计划将四架A-310多用途运输机改装为多用途加油运输机。这意味着空军将能够以每分钟 1,500 升的速度同时为两台 Gale 或 Typhoon 或其他配备加油设备的型号加油。预计所有四架飞机仍将在 2004-2005 年投入使用。

海军

到2010年德国海军总人数将减少到1.9万人,分为三类:反作用力、核心力量和支援力量。为更好地适应反应力和支援力的需求,海军舰队将从目前的五个合并为两个大型舰队。关于海军未来部队的水平仍然是一个敏感问题。新装备正在进入服役,如3艘F-124防空护卫舰、4艘U-212级常规潜艇和5艘K-130护卫舰计划于2007/08年交付,但从最近几个月来看,德国海军未来的装备计划已经被大幅打折。例如,即将升级的八艘 F-122 不来梅级护卫舰将被四艘 F-125 护卫舰取代。

此外,潜艇的数量也会减少。 12艘U-206A潜艇即将退役,海军原本计划建造至少8艘新的U-212A潜艇来替代它们。第一批四艘U-212A潜艇将于2006年底服役(第一艘于2004年9月下水),但费尔特指出,第二批潜艇只有两艘,要到2012年以后才会服役。

海军原本计划采购 15 艘 K-130 轻型护卫舰。虽然海军已经下单5艘,并计划采购第二批,但原定15艘的计划已经被认为不切实际。在短期内,海军唯一令人鼓舞的举措是更换老化的 8 架荷兰皇家海军 P-3C Orion 机队,价值 2.95 亿欧元(3.5 亿美元)。预计从 2005 年 11 月到 2006 年 3 月交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