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揭秘新中国有史以来:敌人非但不投降反而胆敢向我军进攻

在新中国的内外战争中,以弱攻强,以弱装备对抗敌人的优势装备。但是,有一场战争是个例外,那就是1962年的中印战争。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尝试感受对技术和装备的压制。

当我军缴获大量印军装备时,我们该怎么办?

一、敌人非但不投降,还敢攻击我军

印度自1947年独立以来,一直奉行对外扩张政策,企图在南亚大陆建立霸权。为此,印度不断向北推进,以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为基础,不断侵占我西藏领土。印度“国父”尼赫鲁称这一政策为所谓的“前进政策”。

进入1960年代后,新中国可谓四面楚歌。蒋介石在东南沿海不断挑衅,美国对越南发动侵略战争,威胁我国南门。中苏关系也从意识形态分歧转向国家层面的全面决裂。可以说,1960年代是中国被国际反华势力包围的时代。

在此背景下,印度趁火打劫,向北推进,尽其所能。尼赫鲁声称新中国永远不敢对印度做任何事,更不用说开火了。

印度一再挑衅,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领导人不愿惹事。但印度认为我们的撤退是弱点。1962年中国军队轻武器,毛泽东终于下定决心,决定向印度发起一场风暴般的打击。为此,我军组建了藏字“419”部队,共计1万人,暗中突击敌人的前线。在张国华将军的指挥下,我军以毁灭性的方式彻底歼灭了印度王牌第7旅。

印军惨败让印度政府和反对派感到震惊,因为他们无论如何都不相信“强”的印军会输给“弱”的中国人。在我们现在看来,印度人的自信是非常可笑的,可以用“迷恋的自信”来形容。但在当时的印度人心目中,中印之间的军事实力对比确实是这样的。

为什么是这样?众所周知,印度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也是英军最大的征兵地。二战期间,有150万印度士兵为大英帝国作战,可以说他们征战欧亚非三大洲。无论是日军还是德军,印军都曾交手过,战斗经验非常丰富。

早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印军就跟随英军来到中国首都北京,以极少的兵力击败了占统治地位的清军。因此,在他们看来,他们比中国人更有优势,尤其是在武器装备方面。

印度军方曾经有一份文件,根据武器装备的复杂程度来比较各国的军事实力。这份文件声称中国军队是最差的,印度士兵的数量足以超过一到十个,甚至更多。

后来他们的军事代表团参加了朝鲜停战监督,修改了这个估计,认为中国士兵是勤奋的,但即使有这个因素,他们仍然认为印军的单兵战斗力仍然是可以承受的水平五五六名解放军士兵。这种无端的嚣张,正是印度敢一次又一次挑战我军底线的原因。

当印军第七旅全军覆没,旅长被俘时,印军依旧无法改变傲慢的态度。印度普遍认为自己的军队仍然是一支强大的力量,只是因为政府过度的“懦弱”和“撇脚”,才阻止他们攻击蹩脚的中国军队,最终让中国人占了上风.

因此,歼七旅不仅没有打消印军的嚣张气焰,反而将这种震惊化为果断的决心,最终产生了乐观情绪。无论是政界人士、军队还是人民,他们都将这场战争视为印度的伟大时刻,并相信这场战争的结果只能是国家的统一和最终的胜利。

最终,印度集结了大量军队,准备与我军摊牌。不仅如此,印军还将派出参加二战的主力旅第11旅前往我军驻扎的瓦农地区。按照计划,印军将于1962年11月13日发动进攻,一天后中国军队将被驱赶到麦克马洪线。

负责指挥战斗的是印度陆军中将考尔。在他看来,11月14日是值得庆祝的日子,因为那一天是印度总理尼赫鲁的76岁生日。所以考尔准备给尼赫鲁最好的礼物,“第一次战胜敌人”。

11月14日,印军第11旅真正对驻扎在瓦农的第54军第130师发动了进攻。印度各大报纸都在头版刊登了这条新闻:

“印军已经转向攻势,很快就会将‘侵略者’赶出印度的圣地。”

印军的嚣张气焰,正是战斗英雄庞国华后来所说的:“敌人非但没有投降,反而向我军发起进攻。”

二、注定要用鹅卵石击中鹅卵石

第54军是解放军的一支年轻部队,也是一支精锐部队。1952年10月,中央军委决定将第四野战军第45军和第44军合并为第一军参战。这是强大联盟的合并。

这两支军队中的三个师都是经历过血与火考验的老部队。在合并之前,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取消指定意味着这个单位从地球上消失了。如果在战争期间取消部队编号,那将是巨大的耻辱!

因此,第44军领导要求,按顺序,我们在前线,指定给我们;45军官兵说,我们来到了一个军部和两个师,当然是45军的指定。最终,周恩来做出了最后的决定。他招募了第44军司令员张才谦和第45军代司令员丁升。他说:

“你们都说得对,想保留军衔是可以理解的,其实这个问题不难解决,两军军衔都可以保留。”

后来,周恩来从第44军的编号中选择了一个“4”,从第45军的编号中选择了一个“5”,组合成了第54军。

1952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4军正式成立,人称“丁达然”的丁升任第54军第一军长。1949年的横保会战中,丁胜率领第135师将第七军一分为二,以一个师的实力拖着广西“钢铁七军”,最终取得了胜利。

在进入朝鲜战争之前,第54军进行了全面改造,成为一支完全由苏式装备组成的强大军队。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可谓铁军。第54航空队从抗美援朝归来后,参加了青海、西藏的平叛战争,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962年10月,第54军驻川第130师接到命令,立即进入西藏,沿川藏公路向中印边境开去。

这一次,我军动用800多辆汽车机械化行军,克服西藏复杂的天气,在极短的时间内驶入了瓦农地区。

此时在瓦农,印军第11旅3500余人已经就位。敌人在瓦农河两岸修建了战壕、碉堡、碉堡等坚固工事,从正面难以突围。

14日,印军“攻势”开​​始。在此前的印方报道中,印军在装备方面比解放军更有优势。然而,他们的智力显然已经过时了。

当时,中印两军的装备并不先进。高原作战,当时落后的飞机和坦克用处不大。两支轻步兵大军交战,胜负不仅取决于双方的战略战术,还取决于他们所持的枪械。

我军的装备主要是56式半自动步枪和AK-47改装的56式冲锋枪。这两把枪有着优秀的苏联血统,而且精准有力。其中,56个半可以轻松击穿300米内3mm的钢板。退伍军人的回忆录说,他们经常利用两个半自动射速和高精度的优势压制印军的机枪。

那么印军的单兵武器呢?李恩菲尔德步枪是主要步枪。这是起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步枪。虽然准确性很好,但射速令人印象深刻。拉动螺栓一次射击。

当时,解放军一个步兵班的典型配置是:7挺56式半自动步枪、2挺56式冲锋枪、2挺56式轻机枪。火力方面,我军以自动化火力轻松压制印军。所以,我军区只有几个人,往往可以压制数倍甚至数十倍于我军的敌军。

所以,印军第11旅对我瓦农地区的进攻,将是一场装备碾压,士兵素质也碾压的战斗。用外行的话来说,这是用鸡蛋打石头。

14日,印军与库马翁6营两个连先行进攻我军某高地。这些来自喜马拉雅山脚下的印军,对高原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也很顽强。在上一场战斗中,他们在一场激战中击败了我军。然而这一次,他们就没那么幸运了。

我们的部队从容地守在高地,不间断地向他们开火。仅仅六个小时后,这两家印度公司就筋疲力尽了。

当晚,我军发起反击,将敌军全部下山。回到大本营后,这支部队的兵力不足一半。然而,此时的印度报纸仍在吹嘘印军的“大胜”。

在掩护库马翁营地撤退的战斗中,印度炮兵惊慌失措并发射了大部分炮弹。因此,130师16日发动大规模反击时,敌方火炮的作用极为有限。

11月16日,Warong行动全部启动。4时40分中国军队轻武器,第390团与第3营一起进攻“07”高地,该团带领1营、2营从“06”高地向“05”高地东南方向进攻。

仅仅半个小时,我军就攻占了07高地的前沿阵地。这时,印军突然以强大的火力压制了我军。子弹如倾盆大雨般倾泻而下,我军的进攻一时间被挡住了。连长王传斌率队和伤员进行了10余次突击。

情况非常危急。第二排机枪班班长谭正贵带领机枪班三人勇敢地抢占有利地形,用56式轻机枪猛烈压制敌人的火力。随后,该支队与印军人手不足,展开了机枪与机枪、手榴弹与手榴弹的鲁莽战斗。

随后,6连75炮连5连副班长方春德急了。他看到灌木丛不适合安装枪支,所以他用背包带将第 75 支枪绑在一棵树上。方春德抬头看了看树,发现十几个敌人的碉堡都看得一清二楚,便吩咐下面的人交出炮弹,然后一个接一个的将敌人的碉堡送上天空。

一名印度军官看到树上的解放军大炮大叫,立即指挥机枪开火。但是,方春德的枪正好在机枪的盲区,根本打不中。

一名印军机枪手拿着机关枪从掩体中跑出,一名56发半的士兵当即开枪打爆了他的头部。在树上大炮的支援下,整个印军全军覆没,包括联队中校营长,高地300余名印军全军覆没。战后,方春德被授予一等功。

80高,我军也巧妙地使用了火炮。当时我军攻打西山梁支队,分两个梯队。第一梯队由九班、轻机枪大队等14人组成,由七连三排长周天喜指挥;第二梯队由第三营副营长陆行峰率领。第八班带着轻武器隐蔽在第一梯队后面前进。

当他们接近敌人时,他们将手榴弹从手臂上扔下来,炸毁了敌人的血肉。然而,印军占领了察隅河西岸的五个高地,并利用这些制高点向我军连续发射炮弹。在这一战中,战斗英雄周天喜英勇战死。

为了夺取80阵地,我军调动了一个炮兵排。分管炮兵连长李凡武从望远镜中看到了印军炮弹。他们都被放置在一个叫做“虎口”的悬崖上。悬崖边上建有永久性工事,十多门火炮一字排开。

于是李凡武冒险,命令士兵在灌木丛的掩护下将大炮向前推,直到距离敌人500米。随后李凡武下达命令,用“刺刀”的方法将虎口的五个碉堡全部摧毁。

之后,我军大炮继续在原始森林中来回穿梭,开炮换地,炸得印军血肉模糊。印军统帅大怒,组织大炮试图反击。然而,除了原始森林中冒出的青烟之外,什么也看不见。这时,我军已经移动到了敌方炮兵的侧翼,接着又一轮炮火轰击着印军毫无还手之力。

印度道格中校看到,如果他继续这样打下去,他的火炮就完全报销了。于是他停止了炮战,准备集中火炮对付我们的步兵。然而为时已晚,我方炮兵冲上八十高地,将高地的敌军全歼。随后我军突击部队向高地发起进攻,在山顶插上红旗。

道格中校看了一眼,命令士兵们放火烧松柏和灌木,试图用火墙挡住我军的进攻。然而,我军不畏艰难险阻,高喊革命口号,冲入熊熊烈火,再与敌人展开肉搏战。

看着这群火力全开的士兵,击败隆美尔的印军第11旅官兵们终于忍不住了,他们的防线瞬间崩塌。

我军攻占07高地、80高地,彻底击败了第11旅。在短短10多小时的战斗中,印军全线溃败,留下数百具尸体,逃往深山密林。

此时,考尔中将也在瓦农。他见自己麾下的大军大败,连忙乘坐水獭运输机向后方逃去。逃跑前,他还写了一封惊恐的电报:

“因为敌人非常凶猛和强大,我有义务敦促你向最高当局请求愿意帮助我们的外国军队的支持。否则,我过去曾重申,我们的武装力量将无能为力。阻止势不可挡的中国军队。敌人已经集中并继续集中优势力量对付我们,使我们处于劣势。这种意见不是出于恐惧,而是面对现实的严酷现实。

曾经狂妄自大的考尔中将这一次被彻底劝导了。他终于知道,他的军队根本不是解放军的对手。逃到后方后,考尔中将认为自己走不下去了,于是乘坐直升机返回瓦隆,试图收拾残部。而这个决定几乎让他成为我军的俘虏。

三、十一旅的惨淡结局

战斗结束后,我军清理战场,发现除了数百具尸体和伤兵外,还有2000多人失踪。丁升得知情况后,立即做出了判断。我们打的是一场歼灭战,而不是一场失败的战争。万农一带森林遍地,敌人必须躲在山林之中,所以现在正是追捕可怜的歹徒,搜山抓俘虏的时候。

丁升命令部队不能休息,立即进山寻找敌人。我军要严格封锁山口、沟口、路口、河谷,控制水源和粮源。高山、茂密的森林、灌木、草丛中,用追、堵、蹲、喊等方式进行大规模出兵,绝不会给印军任何喘息的机会。

我军进山后,立即追击敌人。第11旅不愧是“老牌部队”。军队里的士兵都很“老”。他们大多是“长须银巾”的“大胡子士兵”,而我们的士兵都是20多岁的年轻人。. 敌人跑在前面,我军壮壮的青年几步就追上了敌人。见敌人跑不掉,又打不起来,他只好交出武器。

截至26日,我军设伏,击毙俘敌1000余人。曾经有一个连俘虏了100多个俘虏,连长也为此做出了特殊贡献。

在搜山的过程中,印军并不知道部队已经逃走,继续用飞机投放补给,地上到处都是白色降落伞。我们的军队已经饿了,敌人只是给了我们食物。打开包装一看,里面全是豌豆和土豆,却看不出有肉味。印度本身并不富裕,如此无情,简直是自取其辱。

值得一提的是,考尔中将差点被我军俘虏。当时他正乘坐直升机寻找伤兵,正好遇到我军的追击部队。就在考尔准备逃跑时,他乘坐的米8直升机被我军击落。但他滑得太快,钻进了灌木丛中,甩掉了追兵,然后开着一辆由牛拉的敞篷吉普车冒雨逃回了印度大陆。在这场战斗中,被称为二战强队的第11旅全军覆没。

在其他方面,我军也全力进攻。在整个自卫反击行动中,印军共3个旅(第7旅、第62旅、第4炮兵旅)全军覆没,印军3个旅(第11旅)基本全歼。、第48旅、第65旅),歼灭印军第5旅、第67旅、第114旅、第129旅,击毙印军第62旅旅长霍西尔·辛格准将(4885准将手下有3068人)吉普将军 印度陆军第7旅旅长达尔维。

其中,丁胜的第54军给印军留下了深深的阴影。瓦农之战是反击印度的关键和最后一战,而与之抗衡的印军也是印度的精英王牌。网上有人曾说,在印度军校里,模拟的假想敌人数还是“54”,可见敌人被打得有多惨。

在新德里,尼赫鲁等人还在乐观地等待着瓦龙前线的战报。结果,又是一个惨败的消息。此时,我军在东西两线都取得了重大胜利,前方距新德里仅300公里。如果我军继续进攻,印度可能有灭国的危险。

当时,新德里一片混乱,人们成群结队地逃往农村。当时的美国驻新德里大使说,“我第一次看到一个国家的士气低落。”

就在印度政府和反对派惊慌失措的时候,毛泽东下令我军撤出原来的实控线。更让人意外的是,我军居然将缴获的装备全部归还给了印军。

四、归还武器

本次战役,我军缴获印军飞机5架,口径51毫米以上火炮234门,51毫米以下迫击炮144门,轻重机枪631门,长短枪5772门,炮弹7万余发。火,以及一些战斗材料,如子弹、手榴弹和地雷。

但战斗结束后,我军将这些武器全部归还给了印军。枪械方面,我军一捆二十支枪,排列整齐;汽车和坦克都装满了油,甚至装满了炮弹。每一件武器,我们的军队都把它们擦干净了。

一开始,很多士兵并不理解这一点。但经过政委的解释,士兵们信服了。我们为什么要归还这些武器?

政委说,印军的武器很可怕。这些缴获的武器是二战遗留下来的旧武器。它们都是过时的,对我军没有任何价值。

士兵们想:“确实!” 我军士兵除非子弹用完,否则会选择拿起印军的枪。敌人的枪实在是太落后了。

政委还从国际主义的角度分析:“如果我们不归还这些武器,印度反动派就会花更多的钱从国外购买更新的武器。” 更高。

我们的军队已经归还了武器。印军感激戴德吗?答案是否定的,根据澳大利亚学者内维尔《印度对华战争》的记载:

“印方虽然按照中方的通知正式收到了归还的军用物资,但他们觉得这件事对他们来说极其丢脸,经常感叹。因此,他们充满怨恨,指责中方的做法是宣传。”诡计。”

恨到恨,羞到羞。但印军只能咬牙咬血。他们明白,中国之所以敢于归还武器,正是因为中国军队更先进,更有余力。我们撤军不是因为我们不能再打了,而是因为我们不想再打了。如果印军还敢进攻,我军将毫不犹豫地进行下一轮猛烈打击。因此,印军虽然多次在边境挑衅,但时至今日,仍不敢越过雷池一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