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推迟首飞,被寄予厚望的苏-75能否如期进入军贸市场?

今年8月,据塔斯社报道,俄罗斯工业和商业部长丹尼斯·曼图罗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正在研发中的第五代战斗机苏-75“将军”(Checkmate)的首飞日期将从原定的2023年推迟至2024年。

丹尼斯·曼图罗夫表示:“因对飞机设计进行了修改,推迟了首飞时间。与此同时,模块化设计和现代数字技术使我们有可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做出这些改变。”

低廉售价,抢占发展中国家市场

苏-75采用机腹进气道设计、“V”形尾翼和内置弹舱,单发结构也有效降低了维护成本和燃料消耗。

其所采用的“产品30”(izdeliye 30)发动机,则与苏-57所采用的发动机是同款,最大推力可达17.5吨。

根据俄罗斯此前的宣传,苏-75的最大飞行速度马赫数约为1.8,其最大航程为3000千米左右。此外,苏-75还具备无人机协同作战能力,用来应对敌方防空系统。

而可与该机协同作战的无人机将由人工智能机载计算机和航空电子系统管理。据称,该系统能够同时跟踪和接触达6个目标。

自从在2021年莫斯科国际航展上首次亮相以来,苏-75就以其独特的设计和价格吸引了一批国外潜在买家。

同时俄罗斯也将其低廉的价格作为卖点之一大肆宣传。据称,苏-75的单架价格为2500至3000万美元左右。

从俄罗斯军方的态度来看,目前似乎并不青睐这款单发战机。不过俄罗斯已经将其目标客户对准了阿根廷、越南、印度以及非洲的一些发展中国家。

俄罗斯为苏-75制定的初步销售目标是300架,其中土耳其、沙特、阿联酋等国家被视作重点潜在客户。

研制工作在艰难中继续

2022年初,俄乌冲突爆发。受国际政治影响,俄罗斯航空制造业也受到了来自各方的制裁。

在飞机研发生产所需的精密加工设备、半导体以及高端芯片等领域,俄罗斯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外国技术和设计,自身的芯片生产能力也很有限。

根据联合国数据库Comtrade的数据,2020年俄罗斯进口了价值约4.4亿美元的半导体设备,包括二极管和晶体管等组件,以及价值约12.5亿美元的电子集成电路或芯片。

而目前,在高端芯片制造领域占据主导地位的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以及在芯片制造材料和设备领域实力雄厚的日本都已经将俄罗斯列入了禁出口名单。这使得俄罗斯被切断了从正规途径获得高端芯片及其材料的通道。

以苏-57为例,此前韩国半导体公司AC led Acriche一直向俄罗斯提供砷化镓(GaAs)器件,该器件制成的信号发射和接收单元(T/R组件)被用于苏-57战机的N036有源相控阵雷达。

尽管国际上最新的雷达T/R组件已经基于第三代半导体——氮化镓(GaN),但俄罗斯同样并没有相关的技术和制造能力。

因此,在韩国等国家在芯片领域将俄罗斯列为制裁对象之后,苏-57战机的生产进度受到了显著的影响。

不过,虽然在部分技术上被“卡了脖子”,但俄罗斯从苏-75项目开始,就没有停止寻找“外援”。

在2021年底迪拜航展上,俄罗斯与阿联酋针对苏-75战斗机的研发合作进行谈判。谈判内容涉及战斗机所需的复合材料和通信技术。

从俄罗斯的视角来看,这样的合作是双赢的:俄罗斯想借此振兴目前发展不如人意的国防工业,而阿联酋则可以在战斗机减少上对美国和西方的依赖。

首飞被推迟的背后

2022年8月,在俄罗斯工业和商业部长丹尼斯·曼图罗夫明确表示将推迟苏-75首飞后,俄罗斯联合航空制造集团公司(UAC)总裁尤里·斯柳萨尔表示:

(我们)仍将计划继续制造4架苏-75原型机。

据称,苏-75项目将使用现代超级计算机技术,此举能够显著缩短原型机的建造时间,并确保最早在2024年开始飞行测试。

虽然俄罗斯对苏-75的研制进度相当乐观,但外部环境并不如此。此前有意与俄罗斯开展合作的阿联酋已经“阶段性”地暂停参与苏-75项目。据媒体评论,这可能会导致关键的资金和研发来源断裂。

从苏-75的研制进度来说,其“产品30”发动还处于测试阶段;其将使用的复合材料、半导体、芯片等材料,依然没有明确的国产化解决方案,而这将涉及机体、有源相控阵雷达等多个关键部件的研发和制造。

“产品30”发动机

对于俄罗斯来说,苏-75是一款被寄予厚望、有机会在国际装备市场再次为俄制飞机打下一片天地的创新产品。但计划不如变化快,在俄乌冲突的背景下,苏-75是否能够如期进入国际市场,并扛起为俄制装备获得新市场份额的重任,正变得前途未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