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二战中的日本海军偷袭珍珠港绝对是他们的得意之作?

文/郑公子

说起二战时期的日本海军,偷袭珍珠港绝对是他们引以为豪的作品,充分体现了日本对航母作为军事装备的理解和重视。今天和大家聊一聊二战时期日本星航母的故事。

泰丰短暂的一生

这艘星航母舰叫大凤。日本海军于1941年7月开工建设,直到1944年3月才正式建成服役,此时已进入太平洋战争后期。泰丰是当时世界上最新最好的航空母舰之一。它的主要属性是:出色的防护,通俗地说就是耐用,可以被轰炸。

大凤号可以说是装甲航空母舰。它的甲板上覆盖着一层8厘米厚的特种钢板,装甲最厚处达到10厘米。这种装甲厚度可以承受美军1100磅炸弹的轰炸。再加上先进的雷达、成熟的泡沫灭火系统等,大凤的防护绝对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水平。据记载,大凤号出发前,日军总司令小泽中将亲口称赞:“真是不沉的航空母舰!”

然而,在大凤号完工仅 3 个多月后,它就在第一次探险中沉没了。可悲的是,击沉它的不是一群轰炸机,而是一艘潜艇和一枚鱼雷。等等,不是说泰丰是最好的防护航母吗?能够防止鱼雷不是很好吗?为什么有人报销了?

1944年6月19日,“大和”号率领其他8艘航空母舰对抗美国14艘航空母舰。双方此前曾进行过著名的马里亚纳海战,这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史上最大规模的航母大战。当时,日本海军集结全部海军力量,对美军展开了不顾一切的反击,期盼一下子夺回太平洋战争的主动权,而日军的信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先进的“大丰”号航母。

19 日上午 8:00。大凤号上的日军突然发现,海面上有两道白色的鱼雷航迹正在快速接近大凤号。原来,一艘被日本人忽视的美国潜艇发现了大凤号,一口气发射了六枚鱼雷。然而,在发射过程中,美国潜艇也发生了故障,最终只有两艘击中了大凤号。更让日军庆幸的是,一位名叫小松冠雄的飞行员刚刚从太丰号起飞,就看到空中有一枚鱼雷。为了保护母舰,他驾驶飞机下海自杀。使鱼雷坠毁的方法。最终,只有一枚鱼雷击中了大凤的船头,只是在船头造成了一个大洞,并没有造成致命的伤害。

结果,航母舰长小泽中将不以为意,命令大凤继续保持航速,让舰载机按原计划起飞执行作战。此时,已是当地时间上午 9:00 左右。 6个多小时后,下午3点20分,大凤号船体内部突然响起巨大的闷响,随后巨大的撞击撕裂了航母的整个甲板,整个船体顿时变成了闷响。有一个火球,火势根本无法控制,然后弹药库和油库发生连环爆炸。烧了2个小时,太峰就莫名其妙的下沉了。

泰丰号沉没只是个意外?

由于大凤“意外”爆炸沉没,日军士气一落千丈。此外,他们赖以生存的超级航母也不见了。日军自然并没有赢得美军的信心,所以马里亚纳海战就以日军的惨败收场。战后,经过日军的调查,大凤号突然猛烈爆炸沉没的真正原因被查明。

首先,美军潜艇的鱼雷并未对大凤号造成致命伤害。但因为鱼雷的爆发力有点过于猛烈,太凤舱内的一个油箱被挤了出来。随后,大量挥发性汽油从这个缝隙中漏出,逐渐充满了整个机舱。接到机组人员的报告后大凤级航母上的飞机,最高指挥官小泽中将下令砸碎机舱所有玻璃窗,让混有挥发性汽油的空气随风吹出。正是这个错误的指令导致了接下来的悲剧。

砸玻璃确实可以让整艘航母通风,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阻止含有挥发性汽油的可燃气体的扩散,反而让可燃气体乘风破浪,钻遍了泰丰的每一个角落。当一个微小的火花出现在船上时,瞬间点燃了整个大凤,导致这艘先进的航空母舰沉没。

乍一看,你可能会认为这是一个倒霉的故事,一个很小的意外因素造成的悲剧,可以归结为一次意外。但真的是这样吗?事实上,事实并非如此。就算再给大丰一次机会,它还是会下沉。为什么?因为整件事情的发生,证明了当时日本海军的损控能力太差了。

为什么日本海军的损害管理如此糟糕?

所谓damage control是damage control的简称,是指船舶为保持或恢复自身生命力以预防、限制和消除损害所采取的措施和行动。当时,欧洲国家和美国海军的损管队伍水平很高。该系统最初是由俄罗斯人发明的,然后英国人将其发扬光大,并与他们的盟友美国军方分享了这一知识。

船上的损管小组就像战场上的军医,但他们的目标不是人,而是船本身。一旦船体受伤,损管队最先赶到。如果船体着火了,他们就把火扑灭;如果货舱被淹,他们会堵住洞。损坏控制小组负责尽一切可能防止船舶沉没。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损管人员必须在船舶受伤后开始工作。他们通常需要不断清除船上的安全隐患。因为这件事不仅是他们的职责,也是他们自己的生命。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根据海军规定,一旦战舰在战争中受重伤,舰上人员的疏散是有条不紊的,比如经验丰富的飞行员、炮手、舰队军官会最先离开舰艇,然后是其他技术人员。和普通的水手,因为这些人不必死在船上。但不管其他人怎么走,损管人员都必须坚持到最后,因为他们必须做最后一件事,确保船不沉,或者放慢沉没速度,为其他人争取足够的时间。撤离。一般来说,如果一艘船最终因为损坏太大而沉没,那么损坏控制人员基本上会全部死亡。

所以,通常情况下,当损管小组清除船上的安全隐患时,他们不仅是在拯救船舶,也是在挽救自己的生命。任何不听损害控制小组成员的意见的人都是在拿这些损害控制小组成员的生活开玩笑。如果船上发生事故,其他人可以先撤离,但损管人员不能撤离!因此,损管小组实际上是付出了自己的生命来换取他们在船上安全问题上的绝对权威。

但是这种情况在日本军舰上有个微妙的区别,那就是全舰的人只会听从舰队指挥官的命令,包括损管队。这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日军内部等级制度严密,上级对下级有绝对的指挥权。相信看过抗日剧或者看过描述日军资料的读者会比较了解,这里就不展开了。无论如何,军衔较低的损管人员在舰队指挥官面前没有所谓的权威。第二点,日本人对死亡的恐惧是一个巨大的坑。日军以不怕死而臭名昭著。最典型的例子是日本海军在太平洋战争末期制造的自杀式“神风”,让美军头疼不已。但恰恰是日军所崇尚的所谓不怕死,才导致日军缺乏必要的对生命的尊重。当然,没有人会在意损管团队的权威和专业意见。

所以,就算这次太峰运气好没有沉没,它的寿命也不会长久。因为日本海军连自己的生死都不在乎,谁真正关心航母的生死?

结论

综上所述,日本航母大凤号的沉没说明,在风险无处不在的战场上,安全隐患无处​​不在。推翻。也就是说,即使是在死亡为家的战场上大凤级航母上的飞机,对死亡的恐惧也是正确的。当然,这里的怕死并不是说逃兵或者举手投降,而是要懂得敬畏权威,尊重生命。即便是航母,也有其存在的意义。当士兵懂得尊重航母的生命时,航母自然会反过来保护士兵的生命。这是互惠互利的行为,并不代表可以用“不怕死”来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