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1962年中印战争一触即发为何不提丝毫的条件就停火?

1962年中国印度战争一触即发中印战争即将爆发。经过一个多月的战争,中国成功地将印度赶回了家乡。就在世界各国都认为中国会乘胜追击继续扩大战火之际,中国政府却主动发表了“停火还击”声明。

声明发表后,各国不解。他们不明白,中国作为一个战胜国,为什么不提一点条件就停火了?

其实中国是想用这种方式“让步”,争取与印度和平谈判,解决中印边境冲突。

然而,印度无视中国的善意,在六国的斡旋会上,装作无辜软弱的人,频频指责中国的所作所为,这让六国开始偏袒印度。此外,印度还与六国开展了合作。美国联合起来,向中国提出了不合理的“新提议”。

那么这个不合理的“新建议”指的是什么?谈判的最终结果是什么?

新中国成立以来,印度一直想侵占我国西藏地区。当我军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抗美援朝战争中时,印度向我国边境发起进攻,将“麦克马洪线”向东延伸至段以南数千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被占领。后来西藏和平解放后,我国加强边境管控,中印矛盾逐渐平息。

1960年代左右,印度政府提出“前进政策”,再次以我国西藏为侵略目标,并计划直接进军西藏南部建立军事据点。面对来自印度的多次挑衅,我国曾多次选择忍耐,却没想到印度政府贪得无厌,屡屡侵犯我国国土。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毛泽东做出了“攻打印度”的决定。

尼赫鲁(左)

中国 印度 战争_战争即和平,自由即奴役,无知即力量_中国印度战争一触即发

印度领导人尼赫鲁认为,西藏远离中国核心统治区,环境恶劣。在这里战斗的印度军队将打败中国士兵,而印度军队将赢得西藏指日可待。

然而,尼赫鲁政府很快就被中国军队打了耳光。在整个中印自卫反击战中,中国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将印度在西藏的剩余据点全部清理完毕,印军全部返回家园。

由于我国没有占领印度领土的野心,随着战争接近尾声,我国公开表示希望和平谈判解决两国领土争端。

今年11月19日,周恩来在会见印度驻华使馆大使巴纳尼时,直言不讳:“中印应该从更深层次看,我们的关系应该继续下去。要友好。”

为以实际行动展示中方和平解决中印边界问题的诚意,11月21日,中方主动发表“停火、撤退”声明,声明称:

中国军队将全线停火,并从印军无法越过的实际控制线撤退20公里。

锡兰总理班达拉奈克夫人

声明一出,世界各国都震惊了,因为在之前的战争史上,从来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明明打赢了战争,却停火撤军,却不举败方的条件。中国的举动让许多国家感到困惑。他们心中暗暗猜测,中国停火是个大阴谋。

就这样,中国的善意被一些国家曲解了。在中印斡旋会上,这些国家开始不分是非偏袒印度,一味向中国施压。

中国印度战争一触即发_中国 印度 战争_战争即和平,自由即奴役,无知即力量

中国宣布停火后不久,锡兰总理班达拉奈克夫人致电周恩来,主张召开六国会议以促进中印和解。

周恩来欣然同意了锡兰总理夫人的提议,因为虽然此时中国与印度已经正式停火,但中印边境仍处于紧张的军事对抗状态。为了尽快解决中印问题,周恩来在这次调解会议上寄希望于与印度通过和平谈判解决领土争端。

1962年12月10日,印度尼西亚、锡兰、阿联酋、加纳、柬埔寨、缅甸干预中印冲突,在科伦坡召开调解会议。

让周恩来没想到的是,在这次会议上,印度与其他六国一道,将矛头对准了中国,提出了针对中国的“新提案”。

他们表示,中国边防部队应在11月7日撤退到阵地,无条件再撤退20公里。

当中国代表询问印军情况时,他们说印度边防部队不需要撤退,印军可以重新占领中国边防部队放出的地方。

对于这种“不合理”的建议,中方自然不会同意。中方表示,中国对印度的盲目容忍是为了建设国际和平,而不是印度想依靠“和平”手段入侵中国土地。而这一提议无疑违背了科伦坡六国会议的初衷,即通过斡旋实现两国停火谈判。

尼赫鲁

12月12日,会议最后一天,印度领导人尼赫鲁在联邦议院发表讲话,公开表达了对中国停火和遣返战俘的看法。他告诉在场的新闻媒体记者:

“这其实是对印军的侮辱,中国人交出武器装备,是故意的,也是为了展示印度遭受的惨败,这是中国人的初衷。”

就这样,印度把自己包装成受害者,开始在六国面前哭诉指责中国,让科伦坡六国会议的谈判难上加难。

后来,当周恩来得知会议上的“新提案”和尼赫鲁的“无理言论”时,他质问六国:“你们这个结论的依据是什么?你们这样背叛了我们的中国。人民,毫无原则地取悦印度和印度背后的势力。”

针对周恩来的指责,印尼外长苏班德雷霍表示:“不得不承认,我们很佩服中国政府主动停火、撤退的举措。既然我们都是小国,做决定的时候不会做决定。”有意识地偏袒小国,印度确实是比中国弱的小国,所以我们不会考虑对错,做出这样的判断,请理解我们的想法,做出进一步的让步。”

(左)周总理,(右)尼赫鲁

面对这些国家的道德绑架,周恩来公开表态。他明确告诉六国,中国不会无视人民利益,不会同意印度的无理要求。

虽然中方谈判代表对此结论十分愤怒,但为了国际和平,中​​方仍持“良好谈判”态度,要求印度再次谈判,但中方多次谈判要求均被拒绝。印度拒绝了。

此时,依靠中国的休战不开火,印度政府开始变得贪得无厌。他们想在国内外宣扬中国的阴谋论,想把中印边界争端提交国际法院解决,以达到占领中国领土的目的。目的。

中国印度战争一触即发_战争即和平,自由即奴役,无知即力量_中国 印度 战争

对于印度的做法,12月28日,英国外交部明确指示英国驻联合国代表:“不要向联合国提出中印边界冲突问题。”英国政府的这种做法限制了尼赫鲁政府。扩大中印边界冲突的做法。

(左)周总理,(右)班达拉奈克夫人

在如此复杂的国际环境下,中国做出了最后的让步。

1963年1月,周恩来对锡兰总理班达拉奈克夫人说:“为了国际和平,经过深思熟虑,我们决定再进一步!按照最后的建议,中国可以撤退。 20公里,但相应地,印度不能后退,但绝对不能前进!”

夫人。班达拉奈克听到周总理的话,眼睛一亮。她说她一定会把中国的想法告诉印度和其他六个国家。

此时,世界各国的目光都集中在中印边境冲突问题上。当中国做出让步并表示将撤退时,几乎所有国家都认为边界冲突会得到解决。然而,没有人预料到,印度政府对中国的让步视而不见。在金班达拉奈克夫人与印度总理尼赫鲁会晤后,班达拉奈克夫人再次发表新声明,阐明了印度政府的态度,即“中国后退20公里后,印度可以继续前进。”

此时,周恩来已经明白印度政府的做法。他表示,印度无论如何都不会接受中国的提议。他们想以这种方式占领中国的土地。这简直是​​一厢情愿。既然印度要跟中国合作,中国“消费”,我们就“消费”。

今年2月21日,面对班达拉奈克夫人的斡旋请求,周恩来明确表示:“条件成熟时,中印和平谈判,我们负担得起!”

中国有句古话,“忍不忍,不忍。”

3月4日,周恩来在给印度总理尼赫鲁的信中强调,中印谈判没有那么紧迫,中方愿意一直“消耗”。就这样,中国摆出自己的态度,把“和平谈判”的问题抛给了尼赫鲁政府。

收到这封信后,尼赫鲁再次向六国施压,要求与中国进行斡旋和竞争中国印度战争一触即发,但尼赫鲁的算计注定要失败,因为中国已经不再信任六国了。

因此,当班达拉奈克夫人再次写信给周恩来“说服中国同意印度的条件”时,周恩来在信中明确表示拒绝。他大致写道:至于印度政府的条件,我们已经说了很多次,他们不会同意。中国和印度别无选择,只能耐心等待。中国可以承担等待的后果。

在这之后,六国终于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中国不是一个弱小霸道的国家。面对印度的狼性野心,中国不会做出任何让步。两国之间没有话语权。”总而言之,与其被中印踢得像球一样,还不如退出两国的争端。”

在这个想法下,1963年4月27日,六国会议的代表公开发表了“不干涉印中争端”的声明。此后,六国相继退出中印边境。冲突问题的争执,让这件事变成了中印之间的私事。

六国撤退后,“中国军队后撤20公里,印军可进可占”的荒谬说法再也没被提起过。

毫无疑问,在这场外交战中,中国用自己的方式撕下了印度要“占领中国领土,假谈判”的面具。同时,中国在此次事件中的“让步”,也赢得了国际舆论的赞赏。

尼赫鲁政府因六国退出而被国际舆论嘲笑。此后几年,由于中印战争的失败,尼赫鲁再也不敢在我国边境发动大规模武装。冲突,中印边境局势逐渐由紧张对峙转为缓和。

后来,自从1964年尼赫鲁去世后,印度的和平希望情绪不断高涨,中印边境半个多世纪没有发生过战争。到1980年代,印度领导人多次强调,中印边界争端得到和平解决,中国也调整对印战略,为两国关系“破冰”,结束了两国长达数十年的对峙。中印两国友好交往的新起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