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刘伯承提出打头切尾击背剖腹

1962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发生在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当时我是国防十一师司令部侦察科科长,从头到尾参与了这场战争的全过程。

自1962年9月20日印军向我边防部队开第一枪以来,中印边境局势日益紧张。我方边防部队正在按照总参谋部的指挥,积极备战,随时准备出发。

作者军队步兵师第11师是对印度的自卫反击行动的迂回路线图

■根据印军“铜头、锡尾、紧背、松腹”的特点,刘伯承提出了“头、断尾、反击、断腹”的战略方针

中央军委为这次自卫反击制定了3条反击路线:中印边境印军入侵的西藏阿里方向为西线,山南方向为中心线,万农方向为东线,反击集中在中线。

中线第一战的战场,选在柯基浪河谷。入侵这一地区的印军第七旅有四个步兵营和第四炮兵旅两个营。旅长是约翰·帕拉希拉姆。达尔维准将。

我参战部队为西藏军区第419军第11国防师第154团、第155团、第157团和第32团第2营,隶属第308团军区炮兵。

根据战前侦察敌情,军区前指分析称,印军的部署特点是:前重后轻,机翼外露,深度又短又浅。军区的前指决定使用两翼作战,绕道而行,围剿,歼灭他们一个个。即命令第155团作为右翼突击,第154团从左翼作战,第157团穿插包围,并由第32团和第2营担任战斗预备队。 .

根据各自的作战任务,10月19日下午,各分队在夜幕降临前翻越拉策山口,以河北岸茂密的森林为掩护,秘密行军到各自的攻击阵地躲藏起来。 .

10 月 20 日上午 7 点 30 分,指挥所上空升起了三枚红色照明弹。这是我边防部队发起反击的信号。憋了许久的士兵们纷纷跃起,手中持枪冲向敌人。枪声、大炮声、杀戮声、手榴弹爆炸声顿时响起。

中国如何打击入侵印军_尤猛军王印_印江县李仕军简历

经过11个小时的激战,当日18:00战斗结束时,除少数人逃跑外,大部分印军全军覆没。我军在印军第七旅旅长达尔维准将以下共死伤俘虏1987人,缴获大量枪支弹药和军需物资。其中,第11师第32团第2营全歼72人,缴获火炮120余门,加农炮6门,配合主力打赢克杰朗战役。

10月21日18时,我军第32团和第419部队按照原军区的指示,在邱三谋、龙步、鸡米塘、永直桥四个方向进行了战役追击。敌人逃走了。

10月23日,按照总参“摄制达旺”的指示,我军第11师、第32团、第419军、山南军师共下辖5个团1个营。以达旺为例。在我军的震慑和威慑下,达旺地区的敌人已于当日逃往达旺河以南和西山口线。我军24日、25日分别占领东新桥、达旺等地后,就地集结整顿,准备再战。

克杰朗战役后,印度当局仍不甘失败,断然拒绝了中国政府10月24日提出的和平解决中印边界问题的三项建议,即:印度边界问题应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定居点前,双方武装力量撤离实控线20公里;两国总理就边界问题举行会谈。印度政府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组建“紧急内阁”,加紧扩军备,进一步全面谋划扩大边境冲突。在这种情况下,边境紧张局势无法缓和,只能以牙还牙。因此,中央军委决定对印军入侵的东线、西线和中线进行全面反击。

新疆军区负责阿里西线方向;万农东线方向由第54军负责;大王中线方向由西藏军区负责。以达旺方向为全线反击的重点。该地区位于喜马拉雅山脉的南侧,是典型的高山山谷和茂密的森林地区,居住着门巴族、珞巴族和藏族同胞。

只有沿着山腰山谷向达旺方向的一条简易路,通往西山口、圣宗、德让宗、拉洪桥、班迪拉、登嘎威里,最后到中印边境线伏特山口,然后通往到印度的蒂斯普尔。印军以这条公路为轴心,以两边的山河谷地为依托,以西山关为重点,进行单线分段防御。

中央军委高度重视这场战役。中央军委战略组组长刘伯承根据西藏军区前手指向总参部汇报的印军布局,随即指出,印军布置了“蛇形编队”。一字之差,以“铜头、锡尾、紧背、松腹”为特点。他深思熟虑后,提出与印军作战的方式是“打头、砍尾、打背、开腹”。他特别强调:“要做好猛烈进攻的准备,做好打硬仗的准备,啃骨头。插、绕、分、围、杀、伤、擒敌,就是胜利。战争。”

张国华中将

■为完成“断尾”任务,十一师师长于正权满怀信心地提出了四个明确的理由

根据中央军委命令,原西藏军区司令员于11月8日在达旺总部召开参战部队指挥员作战会议。转达中央军委意见后,张国华司令员说:“刘帅提出了‘八字’的打法,非常好,完全符合战场上的实际情况。但是,高山密林低谷作战是困难的,尤其是‘割尾'。任务很艰巨,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穿插的人少也没有用,人多的话就更难了。另外,地势不熟,路未知,又没有准确的军图,是硬骨头!谁来‘咬’大局?”

参加会议的老师和老师们都在争先恐后地“咬”这块“硬骨头”。参加长征的十一师师长于正全坐不住了。他斩钉截铁地说:“我代表红军师全体指挥员,坚决要求军区司令员把绕道‘断尾’的任务交给我师。”对于这块“硬骨头”,他自信地提出了打仗的四个理由:“一是克杰朗之战,我师没有赶上,全师官兵奋发图强;机动性方便,可以争取时间;三是我师在解放战争和甘南、西藏剿匪中多次进行长途迂回突袭,有实战经验;当时29人侦察由第33团副参谋长郑殿武和侦察科科长宋全伟率领的支队,伪装成印军,深入敌方勘察地形和道路。”

张国华闻言,满意的点了点头,对于正权说道:“老于!我们是英雄,看到的东西是一样的。告诉你,这块硬骨头我已经送你了。”在场的其他战友都会羡慕的看着于正权。张国华定了定神,吩咐于正全:“你们师的任务是绕道敌人右翼,插在邦迪拉和德朗宗之间。必须在11月18日0时过拉洪桥,到达拉洪桥。”截断道路,形成正面阻拦,让南北敌人逃跑。”

接下来,张国华对刚从青海调来的兰州军区第55师师长王玉坤(原陕北老红军第11师参谋长)说:“我的主啊!组成联合指挥所,指挥第154、155、157、163、164、165、山南军师、306、308团、540团、136工兵团,攻歼西山口敌圣宗地区。”王玉坤道:“军区长请放心,我们保证完成任务。”

接着张国华对4月19日分队司令员柴洪全和山南军分区司令员郭志贤说:“你们是西藏军区第一批进藏的老部队,你们只能打得好,不坏。”张国华看了看在场的其他人,下令:“所有部队必须在11月17日到达指定位置,18日早上7点,全线将对来袭的印军展开全面攻势。首先,第55师3个步兵团,在3个炮兵团的支援下,开始向西山口的敌人发起进攻,首先摧毁了印军的‘铜头’。”

军区前沿作战会议结束后,各单位进入紧张有序的战前准备工作。

10月24日至25日,第11师带领第32团、第33团及直属通信、炮兵、工兵等支队,前往集结地东新桥西北侧的老詹地区。这里有几个稀疏的家庭,隐藏在茂密的森林中,但房屋已经空荡荡。河对岸不远处就是西山口。印军戒备森严,人员车辆来来往往,严密监视我军动向,不断骚扰炮击我军。

为了监视印军在西山口的活动,师指决定各营、连派出观察所,师团组织观察所,形成敌观察网。侦察连连长杨和鹏与6名侦察员在师指挥所西北设立师观察所,昼夜观察印军活动。 10月28日至11月8日,西山口的印军共向我集结区发射了788发炮弹,一天一夜最多180发,师指挥所周围发射了318发炮弹。白天,印军一发现我集结的森林冒蓝烟(做饭冒烟)就向我军开火,晚上开火(做饭用的开水)。最初几天,我军伤亡惨重。后来我军修了工事,挖了猫耳洞,改炉改无烟炉,控制了烟花,我军没有伤亡。

绝望的印军举着白旗向我边防部队投降

■士兵们的速度非常快。经过7天5夜,我军边打边推进,提前50分钟完成了战斗环岛。 “剪尾”成功

根据军区前线分配给我师的绕过敌后方、截断道路的任务,我师决定以第33团为前卫,以躲避敌方的观察。 11月10日晚,西山口。王河,沿着河北岸的山腰羊肠小道,夜里偷偷开车。 11日晚到达亭步,师指示部队就地扎营,在茂密的原始森林山坡上埋的锅里煮饭。在挨饿 24 小时后,每个人都吃了他们的第一顿行军餐。

12日凌晨5点,我军从汀步向南转,经过我方工兵搭建的桥梁,翻过100米的石滩,进入“一线天”峡谷。这是向南延伸的主要喜马拉雅山脉的一个分支。它威风凛凛,宛如一把神剑和一把斧头,底部有暗光和潮湿的苔藓。大部队和骡马驮着枪,前后拥挤,难以驾驭。奋力走出“一线天”后,便是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足足三个小时才到达鹿塘。主力在这里休息,埋锅做饭,中午才吃早餐。离开鹿塘,在古树参天的森林里又走了四个小时,来到了一个小小的草坪盆地,那里绿草如茵,阳光明媚,温暖宜人。部队稍作休息,走出盆地时,已近黄昏。然后,开始攀登海拔5400米的泽多拉山口。

Zedola 山陡峭崎岖。另外,夜幕降临,山高缺氧,冷风吹过。够7天吃的武器弹药和生熟口粮加起来有30多公斤,不堪重负。每一步都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终于,我们爬上了山顶。

山顶光秃秃的;我们在泽多拉山口停了一会儿,等待队伍到达。然后,穿过山口,继续沿着崎岖的山腰小道前进。这个时候,上天似乎在刻意与我们作对,大风大雪。艰难行走了五个多小时后,他们又遇到了另一座冰川。跋涉过冰川后,他们来到了泽拉山口北侧的山谷地带。这是师指挥所安排的其余部队的地方。艰难行军的四天四夜,让不少人的脚上起了水泡、血泡。有些人的鞋袜上甚至还有脚上的水泡和血泡。每一步都很痛苦。这时候,人累了,累了,再选地方也来不及了。听到大休息,众人当场躺下,很快就睡着了。

11月15日12:00,当主力部队还在休息时,第33团来报,泽拉山口侦察排哨兵与北上的印军一个排(30余人)交战经过20多分钟的激战,除杀1人俘虏1人外,其余敌军转身南逃。据战俘称:他们是印度阿萨姆步兵第五营的一个排。他们奉命在泽拉山口设点,监视有没有中国军队来这里。

先生。于正权立即召集各团团长紧急会议。他分析说,印军在北部的泽拉山口设立了一个点,说明印军对这条道路非常重视。我侦察排在点与印军交战的​​意义在于,我们提前发现了敌人——因为根据上级报告的敌情,印军的据点只在博辛山口,这意味着我们可以按照原计划再过一个日日夜夜与敌人会面;其次,在战斗中,我们攻占了敌方电台,侦察排轻装上阵追击逃亡的敌人,敌人来不及了。向上级汇报,守在坡心关和卡拉据点的敌军,依靠这个排北上,容易产生麻痹思想,有利于我军突袭;大歇后,部队将在下午 5:00 出发,现在准备在下午 1:30 出发。

尤猛军王印_印江县李仕军简历_中国如何打击入侵印军

在紧急会议上,于正权司令反复强调:“在印军还不知道我军实力的情况下,我们必须立即行动,日夜奔波,遇到敌人据点,赶紧追击。” “指挥员于正全毅然根据时空、敌情变化下达命令,随后带领战斗参谋、侦察参谋等几名精干人员跟随前卫团第三十三团。之后,各级指挥员可以随时根据自己了解的情况,通过摄像头处理突发变化。

11月15日18:00,第33团侦察排和4连作为先头部队抵达波辛山口。在浓雾中,他们可以隐约看到印军建造的碉堡,就在唯一往南的小路中间。军队的声音。第33团团长田启元命令侦察排从左翼绕行,四连突然同时从正面开火。一阵剧烈的枪声和手榴弹爆炸撕裂了寂静的山脉和河谷。伴随着震耳欲聋的杀戮惨叫声,勇士们冲向了敌人的碉堡。战斗只用了6分钟就结束了。八十多位守卫的敌人大部分被歼灭,剩下的敌人仓皇逃窜。我军立即展开追击。前卫部队发现喀拉山的印军正在冲天而起,便加快了步伐,迅速追击。敌人放火烧毁营房和物资仓库,先逃走。我军来不及喘息,继续沿着山脊小径向南追击。

又过了一天一夜。大部分指挥员和战士的体力消耗都太大了。汗水浸湿了棉衣,嘴巴难受。同志们利用休息空间,舔了舔路边树叶上的露水,润润喉咙。有的士兵在偶然发现的石缝里接了半罐渗水,带回来给战友喝。山脊两旁的深谷里,我听到流水声,却没有人能把水弄出来。

上来吧。小径两侧高耸的树枝上挂着融雪形成的冰柱。队伍中无数双眼睛齐刷刷的将目光投向了悬垂的冰柱。他们忍不住用舌尖舔了舔干裂的嘴唇,看着“冰”解渴。直到17:00,我才绕道走完无水山岭羊肠小道,带水抵达东日泽北山。

16日14时00分,第33团近卫军第2营第5连在拉洪桥向北遇到了逃亡的敌人卡拉和印军近卫联队第5营第2连。我侦察排和先锋队。该排采用正面和侧面相结合的战术中国如何打击入侵印军,猛冲冲,激战了大约20分钟,歼灭了一部分,其余的敌人逃进了茂密的森林。三十三团二营立即以六连为先锋向拉甘挺进。 15时30分,先锋排抵达拉甘,防守敌人是印度近卫联队5营2连的一个加强排。一旦立足点不稳,就被我军的正面进攻和侧翼进攻彻底歼灭。夜幕降临,我军先头部队赶到了边马。

17日12时许,我师全军绕道至庞马及其东线。师指挥所立即组织营、团长勘察地形。于正全大师对大家说:“我们一路上摧毁了印军的5个据点。登坂是最后一个据点,也是最关键、最重要的一个。因此,第33团必须坚决果断地歼灭敌人。”登坂,然后迅速抢占拉洪桥,过河插路,形成邦迪拉的外部战线,要不惜一切代价抵抗敌人的反击;第32团留下1个营作为师预备队,其他两个营紧随其后。第33团后,截断道路,向德让宗发起进攻,阻止敌人靠近本迪拉,并配合第419部队歼灭德让宗的敌人。”

17时40分,隶属于第33团的第31团2营开始执行前卫任务。离寄宿舱只有一公里。先开火攻击敌人,让敌人措手不及,不战而逃。五连胜后,他们逼近了登坂敌主阵地的前线。登坂守军立即发起反击,用野战炮和迫击炮向拉洪桥方向压制我军火力,疯狂阻击我军后续部队。第二营立即发挥我方炮火威力,两次击退敌人的反击中国如何打击入侵印军,第四、第五连冲入敌阵。为争取时间到达环岛尽头,第33团主力不等全部占领登板,于是第2营进入第31团第5营右翼作战团,直冲敌军深处,冲向拉洪桥。

18:00,我军全军占领登板,主力穿越敌重炮火力和抵抗,冲向拉洪桥头。桥下,印军来不及吹响装载的炸药,便仓促逃命。 19时00分,我军经过拉洪桥,继续向拉洪汽修厂挺进,23时10分截断道路。师指挥所立即发射三枚红色信号弹,宣布我师历经7天5夜,边打边推进,行程250多公里,提前50分钟完成战斗环岛,并顺利完成“剪掉尾巴”。

中国如何打击入侵印军_印江县李仕军简历_尤猛军王印

我军宣传中国政府对印度战俘的政策

■毛泽东:“古今中外,人人都怕后路,这一次,十一师跑在后面。”

西藏军区前指接到电报,我师提前到达终点线。日夜焦急的张国华露出轻松的笑容。他对身边的人说:“十一师不愧是红军的英雄。”

11月18日黎明,第33团第2营推进到拉洪东南5公里处,筑起防御工事,并向邦迪拉方向发出警报。 12时许,团长田启元向师请示,派三个营沿途侦察,向班迪拉山主峰挺进。

18:00,第33团第3营经过激战,攻占了邦迪拉山主峰的印军阵地。 19日0时00分,我军发现本迪拉的印军已经南逃。田启元上校率领主力立即下到本迪拉,追击沿路向南逃窜的敌人。 8点左右,追了杜坎帕尼之后,他们发现有一条小路通向比力山口。纵然二营直奔碧梨山口,该团的主力依旧沿路追击。 12时00分,前卫军第3营在登加维利与北援克什米尔第67旅第3营会师。八连分两路进攻敌人,九连沿路进攻。该营有两门迫击炮和六挺重机枪来掩护步兵冲锋。经过近两个小时的激战,该营全军覆没,奥齐亚·辛格中校以下204人阵亡、受伤或被俘。

20日5时许,沿途追击的第二营夜袭察库守军第67旅第8廓尔喀团第6营,歼敌220人。

21日10:00左右,第31团和第33团的散兵前往多伦桥北侧,找到了敌军第48旅马德拉斯1营。我军在康德新参谋、连长王文宝的指挥下,向敌人发起了进攻,仅战斗了20分钟,歼敌241人。

至此,中印边境反攻战役第二战圆满结束。在这场战斗中,作为“领头人”的第55师、4月19日分队和“打背”的山南军分区分队,歼敌4800余人,缴获大量枪支,弹药和军事用品。第十一师作为迂回战“断尾”任务,作战15次,歼敌1476人,缴获大炮56门,各类火炮1268门,弹药30万余发,坦克9辆,汽车311辆,大量的军队。用品。

战后,当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向党中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汇报中印边境反攻情况时,毛泽东插话说:“这场战斗是打的很好,前面守了,后面不守了,后屁股就完了。”​

文/牛俊熙

本文为“党史博览”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