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北京市2020年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36.4%

7月16日上午10点,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就健康中国行动实施两年来取得的进展与成效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北京市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一级巡视员高小俊 针对健康北京建设进行了介绍。

健康北京建设历经十余年,取得了明显成效。那么,健康北京建设的优势体现在哪些方面?

高小俊:

北京市从2009年就已实施了“健康北京人九大全民健康促进行动”,通过完善工作机制,健康北京建设优势逐步显现。

一是夯实了基层健康北京建设网底 。2018年,北京市开展村(居)公共卫生委员会建设,全市村(居)实现全覆盖,有工作人员2.9万人。同时,按照“条快结合、以块为主”原则,全市各区、各行业和各社会单位已成立各级各类爱国卫生工作机构19.3万个,其中14万个非公组织,持续开展基层卫生健康政策宣传、健康促进和爱国卫生运动等工作。

二是发展了健康北京志愿服务队伍 。大力培育发展各类志愿者团队,全市有体育指导员6.1万人,家庭保健员20余万人,控烟志愿者1.5万人。

三是提高了基层社区卫生服务能力 。全市组建了家庭医生团队5100多个,签约795万人,签约率为37%,重点人群签约率在90%以上;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患者预留三级医院号源30%;对五类慢病患者实施长处方服务460万人次。截至今年6月,全市基层门诊量已连续46个月增幅高于二、三级医院,居民对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满意率达88%。

我委与市体育局正在联合编制《“十四五”健康北京建设发展规划》,这是首次将健康和体育两个规划合并编制,希望通过体育与健康融合,更加有效地推动健康北京建设。

近年来,北京市持续强化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建设,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大幅提升。对此,北京市采取了哪些措施?

高小俊:

居民健康素养是城市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也是每个人是健康第一责任人的体现。近年来,北京市多措并举持续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2020年全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36.4%,提前实现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目标。居民健康素养的提高,也促进了地区健康指标的提升和优化,北京市目前的人均期望寿命是82.43岁,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十万分之4.34,婴儿死亡率下降到千分之1.98。

我们重点在健康素养水平提升上做了三个方面工作:

一是坚持关口前移,重视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素养提升 。加强健康细胞工程建设,调动社会力量关注健康,开展全生命周期健康照护。目前,北京市有健康促进社区1594个,健康学校1161所、健康示范村1002个、健康医院204个。

二是关注城乡差别,重点加强农村居民健康素养提升 。2018年,北京市实施农村居民健康素养提升三年行动,对13个涉农区开展了健康教育进乡村行动,比如向农村居民讲清楚什么是高血压、糖尿病,有什么危害等等,使农村地区居民健康素养持续上升。2020年,农村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35.8%,较2018年增长4.2个百分点。

三是注重宣传引导,将健康提示落实到居民日常生活环节 。采取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日常宣传和重点宣传、一般人群与重点人群相结合的方式,形成了具有首都特点的健康素养推广常态化、大众化模式。为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组织实施了《首都市民卫生健康公约》进社区活动,通过电视台播放爱国卫生公开课、组织线上答题、原创短视频评选等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图片来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