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二战至今由“喀秋莎”衍生的火箭炮系统超过10万部

(温馨提示:本文约5900字,42张图,原创不易,感谢您的耐心阅读。)

二战期间,有许多武器装备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苏联人制造的“喀秋莎”火箭炮就是其中之一,可以说是苏联所有火炮武器中最著名的一种。秋沙衍生的各类火箭炮系统已超过10万支。在苏德战争中,大规模的火箭齐射几乎是苏军火力强大的最好象征。物理打击效果和心理冲击效果都很强,受害最大的是德军。德军官兵惊恐地称苏联火箭炮为“斯大林的机关”,弹奏的是死亡之魂。所以,以制造大炮技术而闻名的德国人,不是吗?有类似的武器吗?事实上,德国在二战前和二战期间也研制了各种类型的火箭炮武器系统,还抄袭了苏联式的“喀秋莎”火箭炮。型号不亚于苏联,性能也不差,只是因为“喀秋莎”火箭炮“沙”的名气太突出,让德国火箭炮显得面目全非。其实德版的《喀秋莎》也很有特色。太突出了,让德国的火箭炮显得面目全非。其实德版的《喀秋莎》也很有特色。太突出了,让德国的火箭炮显得面目全非。其实德版的《喀秋莎》也很有特色。

■二战时苏军装备的BM-13火箭炮是最具代表性的“喀秋莎”。

隐形吸烟者

众所周知,德国是世界上最早研究火箭武器的国家之一。早在1920年代,仍受凡尔赛条约约束的德国,就秘密开展了火箭及其发射装置的研究。为了避免英法等国对德军军备的监控,德军在研制火箭炮时使用了Nebelwerfer这个匿名名字,意思是“烟雾发生器或烟雾迫击炮”,也被翻译成更形象的“烟雾喷雾器”。外界误以为这种武器只是用来发射烟雾弹和制造烟幕的。

■从1936年到1945年,紫色的德国烟雾部队的旗帜实际上是德军的化学战部队。

德军最初研发的两种武器,名为Nebelwerfer,均为105mm重型迫击炮,确实配备了特殊的烟雾释放装置。后来,大多数德国制造的火箭炮也使用了这个型号名称。事实上,无论是迫击炮还是火箭炮,德军赋予“烟雾机”的真正使命,就是发射毒气弹和进行化学战。与弹壳较厚的普通弹相比,弹壳较薄的火箭在相同重量下可以装载更多的化学毒药或炸药,因此在运载量和威力上具有优势,这也是德国人最初看重火箭的原因。一。然而,在随后的战争中,德军再也不敢发动化学战了。

一个德国电池操作 10 厘米 Nebelwerfer 35 烟雾迫击炮,105 毫米化学迫击炮。

在战前研究中,德国人确定了两种规格的火箭弹:一种是弹头直径为150毫米,另一种是直径为280/320毫米,并为其研制了专用发射器。前者使用六个安装的发射管,后者使用六个安装的开放式发射器。值得注意的是,苏联“喀秋莎”使用的火箭弹是从机载航空火箭弹发展而来的,而德制火箭弹从一开始就是作为陆战武器弹药发展起来的。德国制造的火箭的突出特点是采用倾斜喷嘴设计,具有自旋稳定性,以提高精度。1940年,德军第一台量产的火箭炮安装完毕,比苏联的“喀秋莎”晚不了多少。相比之下,

■今天在博物馆展出的德国150毫米火箭(上)和320毫米火箭(下)。

然而,火箭发射器在其存在之初并没有受到德国火炮的欢迎。在德国火炮的传统概念中,特别强调火炮的射击精度和射速,对射程也有很高的要求,而这些恰恰是早期火箭炮的不足之处。火箭虽然在装药量上有优势,单次打击威力显着,但散布太大,精度远不及传统桶装火炮;火箭一次发射后装载时间长,射速慢;射程基本在10公里以下,难以提供更大深度的压制火力;此外,火箭发射时会产生大量烟雾和明显的尾焰,容易暴露阵地位置,被敌方火炮反击。因此,最初德国火箭炮的数量和规模是有限的。

■德军火箭炮群齐射时的场景,会产生大量浓烟和明显的烟雾痕迹,很容易暴露阵地的位置。

火箭炮在德国火炮系统中的地位在 1942 年发生了变化,原因有二:一是战时德国火炮制造能力不足,难以为部队生产足够数量的传统桶装火炮。结构简单,成本相对较低。,可快速制造的火箭炮成为炮兵部队的重要补充火力;其次,苏联“喀秋莎”在战场上造成的巨大冲击促使德军开始大量装备火箭炮。

■ 1942 年夏天准备在东线发射的 150 毫米六管火箭炮。

吸烟者的家谱

1940年夏法国战役结束后,德军开始安装火箭发射器,并在战争期间研制了多种类型的火箭发射器武器系统,包括牵引式和自行式。战争期间,德军研制安装的火箭炮主要有以下几种型号。

15 厘米 Nebelwerfer 41

15cm Nebelwerfer 41火箭炮是德军的主力火箭炮。它设计于1930年代后期,1940年装进部队,采用六装发射管设计,口径为158毫米。它的轮式炮座是基于37毫米Pak 36式反坦克炮的炮座设计,牵引机动,炮的空重为510公斤,总重量为770公斤,手榴弹带有一个发射重31.8公斤,装载2.5公斤TNT,也可发射烟雾弹和毒气弹,高低射程+45~+5度,方向射程27度,初速342米/秒,最大射程6900米。

■今天修理了一个新的德国15cm Nebelwerfer 41 六联装火箭发射器。

15cm Nebelwerfer 41火箭发射器的火箭结构比较特殊:火箭发动机布置在弹体前部,26个倾角14度的喷管围绕弹体三分之二布置,实现自旋稳定,而弹丸的后三分之一是装药。这种后置式弹头的目的是使火箭能够在地面以上引爆,增加爆炸效果和杀伤范围。

■ 1943 年在东线装载的 15 厘米 Nebelwerfer 41 火箭发射器。

15cm Nebelwerfer 41 火箭发射器及其弹药箱。

15cm的Nebelwerfer 41是德军火箭弹数量最多的火箭炮。总共制造了5283枚火箭弹,约占德军火箭发射器总数的一半,所用火箭弹的产量高达550万发。值得一提的是,这款火箭炮的单价为3350马克,与德军主力野战炮的105mm leFH 18轻型榴弹炮相比,单价为16400马克,几乎相当于5 150毫米六联装火箭发射器。15cm的Nebelwerfer 41火箭炮发射精度差,甚至偏离目标数百米,但在进行大规模火力打击时非常有效,会对敌方步兵造成严重的心理冲击。

■ 1944 年 1 月在东线作战的 150 毫米六联装火箭炮。

28/32 厘米 Nebelwerfer 41

28/32 厘米的 Nebelwerfer 41 火箭发射器是比 150 毫米火箭发射器更重的火箭发射器。安装于1941年。该炮没有采用枪管设计,而是采用了六联装开放式发射器,同样安装在两轮炮架上,牵引机动,空重1130kg,全重1600~1630kg ,高低射程+45~+13.5度,方向射程22.5度,初速145m/s,发射280mm火箭弹最大射程1925米,发射 320 毫米火箭时为 2,200 米。共生产了 345 台。

■半履带牵引机牵引的28/32厘米Nebelwerfer 41火箭采用六联装开放式发射器结构。

28/32厘米的Nebelwerfer 41火箭配备两个口径的弹药,采用常规设计,弹头在前,动力部分在后。280mm火箭重82kg,使用50kg高爆弹头;320毫米火箭重79公斤,弹头可装50升(约45公斤)燃烧剂、化学毒药或消毒剂。当用作燃烧弹时二战德国pak38型50mm反坦克炮,可覆盖200平方米的面积。战争期间,生产了约 60 万发 280/320 毫米火箭弹。

■一个28/32厘米的Nebelwerfer 41火箭发射器正在装载操作,地面上有一排300毫米的火箭。

■两名美军官兵正在仔细观察缴获的28/32厘米Nebelwerfer 41火箭发射器。

两种280/320mm火箭都具有自旋稳定能力,发射台可以通过增加导轨来共享。此外二战德国pak38型50mm反坦克炮,这两枚重型火箭还可以直接从木制或金属框架盒发射储存,框架盒上带有铰链脚可以调节角度,也可以放在简单的发射器上,可以单发或发射形式多样,仅靠简单的位置和电点火装置即可点火。使用起来非常灵活,经常被用作前线应急支援火力,被称为“陆地斯图卡”!

■以上两张照片拍摄于1944年8月华沙起义期间,记录了德军使用简易发射器发射重型火箭的场景。

21 厘米 Nebelwerfer 42

21 cm Nebelwerfer 42 火箭发射器是一种类似于 15 cm Nebelwerfer 41 型的五联装火箭发射器。它安装于 1942 年。它还使用了 Pak 36 反坦克炮的枪托。它被拖曳,空重为 550 公斤。1100公斤,高低射程+45~-5度,定向射程24度,初速320米/秒,最大射程7850米,发射管加导轨后也可发射150毫米火箭弹,总制造部门数量为2626个。

■ 1943 年 4 月,准备在前线发射的 21 厘米 Nebelwerfer 42 型火箭。

■德国 21 厘米 Nebelwerfer 42 型火箭发射器及其弹药的彩色侧视图。

21厘米Nebelwerfer 42火箭发射器使用的火箭是弹头的前部结构。它采用了全新的外形设计,改变了以往火箭弹的圆钝型弹头,采用了尖头锥形弹头,提高了弹丸的气动性能。采用倾斜喷管的设计实现自旋稳定,以进一步提高精度,但由于推进剂燃烧不均匀的问题,210mm火箭的单发散射范围仍高达500× 130米。210mm火箭只有高爆弹,没有烟雾弹和毒气弹。重量109.55kg,充电10.17kg。您可以选择安装触发引信或延迟引信。战争期间,210毫米火箭弹的产量为40万发。

■21厘米Nebelwerfer 42型火箭炮正在装填,可以观察210毫米火箭的全貌。

1943年,210mm火箭被德国空军改进为空降火箭,型号名称为Werfer-Granate 21,用于攻击盟军重型轰炸机。它是使用安装在战斗机主翼下方的发射管发射的。可携带2枚,双发战斗机可携带4枚。空射火箭弹与陆军使用的火箭弹相比,采用40.8公斤的高爆弹头和定时引信,具有最大射程1200米,有效杀伤范围约30米。

■德国空军地勤人员为一架 Bf 110 战斗机装载 210 毫米火箭弹。

30 厘米 Nebelwerfer 42/Raketenwerfer 56

30 cm Nebelwerfer 42 火箭发射器是一种六联装牵引式火箭发射器,类似于 28/32 cm Nebelwerfer 41 型。毫米火箭。30厘米的Nebelwerfer 42火箭发射器安装于1943年,空重1100公斤,总重1860公斤。高低射程+45~+13.5度,定向射程22.5度。954 份。

■ 30 厘米的 Nebelwerfer 42 火箭于 1944 年 1 月在东线发射,注意其 300 毫米火箭的流线型形状。

30cm Nebelwerfer 42火箭发射器中使用的300mm火箭弹是为之前的280/320mm火箭炮的短程设计的新型火箭弹。采用流线型机身造型,降低了飞行阻力,改善了弹道。性能,这样可以扩大射程,同时增加装药比,增加爆发力。300毫米火箭还采用了新的推进剂配方,降低了发射火焰和烟雾,有利于战场的隐蔽性,降低被炮火反击的几率。300mm火箭重127kg,弹头重67kg。它可以装载 TNT 或燃烧弹,初速为 230 m/s,射程为 4,550 m。战争期间300毫米火箭的产量约为20万发。

■保留至今的德国火箭实际型号从左到右分别为300mm、320mm、280mm和150mm口径火箭。

德军还研制了另一种300毫米火箭炮,30厘米Raketenwerfer 56,这也是一种六联装框架式牵引火箭,与30厘米Nebelwerfer 42弹药通用。主要区别在于 30 厘米的 Raketenwerfer 56。车架源自 50 毫米 Pak 38 反坦克炮,配备导轨时也可以发射 150 毫米火箭弹。30厘米Raketenwerfer 56火箭炮的空重为1004公斤,总重量为1735公斤。制作了694个。

■今天在博物馆露天展示的30厘米Raketenwerfer 56式火箭发射器。

乌弗拉门 40

Wurfrahmen 40是德军在战争期间研制的最早的自行式火箭炮,即在机动车辆的底盘上安装了框架式火箭炮,使德军火箭炮能够具备首次“打了就跑”,提高了战场的生存能力。Wurfrahmen 40 最常见的底盘是 SdKfz 251 半履带装甲车。车体两侧倾斜安装有6个发射器,每侧3个,发射角度可在5度到45度之间调节。它可以发射300毫米、280毫米、320毫米口径的重型火箭弹,附加火箭弹可以在机身内携带。除了SdKfz 251,德军还利用缴获的车辆底盘改装火箭发射器,如法国制造的雷诺装甲运输车、法国制造的H35坦克、美国制造的M3半履带装甲车。Wurfrahmen 40 于 1940 年底问世,广泛用于各个战线,主要用于支援装甲部队。虽然精准度较差,但在大范围打击中却是相当强大的。Card”或“Roaring Cow”,具体修改次数未知。

■Wurfrahmen 40自行火箭由SdKfz 251半履带装甲车改装而成。

■ 德国士兵正在为Wurfrahmen 40自行火箭发射器装载火箭,您可以观察安装装置的细节。

■Wurfrahmen 40自行火箭炮在战斗中射击的场景。

15 厘米装甲兵 42

15厘米的Panzerwerfer 42是德军于1942年研制的自行式火箭。15厘米的Nebelwerfer 41火箭安装在机动车辆的底盘上,以提高战场机动性。1943年安装。15厘米的42坦克主要使用两种车辆底盘,一种是Sd.Kfz 4型半履带卡车,另一种是重型半履带牵引车。Panzerwerfer 42采用10装发射管,分为上下平行两排,携带20发弹药,可进行两次齐射。使用Sd.Kfz 4底盘时,整车重量7.1吨,装甲厚度6~14.5 mm,配备1挺MG34/42机枪,行驶速度40公里/小时,有效射程4500-6500米,最大射程可达7000米。Panzerwerfer 42于1943年4月投产,同年秋季首次投入使用。生产一直进行到 1945 年 3 月,欧宝是主要生产商,其中大约 300 辆已建成。

■在Sd.Kfz 4半履带卡车的底盘上改装的Panzerwerfer 42自行火箭。

■Panzerwerfer 42自行火箭炮正在装填。

■使用重型半履带牵引车底盘发射Panzerwerfer 42自行火箭发射器的绘画。

8 厘米 Raketen-Vielfachwerfer

8厘米Raketen-Vielfachwerfer火箭发射器是德国仿制版的“喀秋莎”。有趣的是,这种武器是由武装党卫军绕过国防军私下开发的。1941年在“巴巴罗萨”行动中看到苏制火箭炮威力后,在德军中掀起了模仿的呼声,但由于资源不足,德军并不热衷,已经装备了它自己的火箭发射器类型。相反,武装党卫军利用政治特权获取资源,自行推行仿制计划,研制出这种火箭筒。因为它的形状类似于“喀秋莎”,所以被德国人称为“希姆勒风琴”。

■SS版“喀秋莎”,上图为安装在Sd.Kfz 4半履带车底盘上的发射轨细节,下图为使用法国S307(f)半履带牵引车的车型机壳。

8 cm Raketen-Vielfachwerfer 安装于 1943 年。它借用了苏联制造的火箭发射器的发射轨道。它有24和48两种形式。它安装在旋转底座上,具有 360 度全方位射程。高低射程+37~0度,空重6200公斤,全重6853公斤。8 cm Raketen-Vielfachwerfer 可以发射德国制造的 78 毫米火箭和捕获的苏联制造的 M-8 82 毫米火箭。使用德制弹药时,初速290米/秒,射程5300米。弹药的初速为340 m/s,射程为5900 m。德制78mm火箭基本上是M-8火箭的仿制,略有改进,有自旋能力,重量6.9kg,装药600g。8 cm Raketen-Vielfachwerfer 可以安装在各种车辆底盘上。主要有两种,分别是缴获的法国S307(f)半履带牵引车和德制Sd.Kfz 4半履带卡车。改装数量约为 300 辆。

■用48根火箭发射轨绘制的“希姆勒风琴”。

战斗准备

德军将火箭集中装备在烟雾迫击炮部队,即化学战部队。它的基本作战单位是烟雾迫击炮连。每连装备6至8门105mm重型迫击炮或6枚火箭弹,3个连。组成一个烟雾迫击炮营,3个营组成一个烟雾迫击炮团,部分迫击炮团将加强一个自行火箭连,配备6至8枚自行火箭。战后,德军组建迫击炮旅,每个旅有2个团,是德军火箭炮部队规模最大的编制。武装党卫军也在1943年组建了自己的火箭炮部队,其编成从未超过营级,编成类似于陆军的烟雾迫击炮营。

■党卫军火箭炮的炮兵重新装填150毫米火箭炮。

1939年9月波兰战役开始时,德军有3个迫击炮营准备战斗,第5营1、2、,其中第2营1、参加了波兰战役. 在 1940 年 4 月的挪威战役中,第 222 炮兵团的一个连被改造成一个烟雾迫击炮连。到1940年5月法国战役前夕,德军已组建8个烟雾迫击炮营,其中第1至第5营已具备作战能力,各单位均配备105毫米重型迫击炮。

■这幅画展示了德国烟雾迫击炮部队在前线操作150毫米火箭炮的场景。

1940年7月,随着15cm Nebelwerfer 41式火箭炮的安装,德军组建了第51、52、53烟雾迫击炮团和第71、7烟雾迫击炮团形成了。炮兵营编入第54团。1941年4月,在烟雾部队学校的基础上成立烟雾迫击炮教学团,下辖2个营,分别装备烟雾迫击炮和火箭发射器。在法国战役前组建的8个独立营中,除第8营在巴巴罗萨行动前被火箭发射器取代外,其余营均配备了迫击炮。1941年11月,德军将8个防化营全部更换为280/320毫米火箭炮,

■这幅画描绘了在冬季战斗的德国火箭炮部队。

1942年初,第104防化营改组为第10山地迫击炮营,隶属于芬兰第20山地集团军。1943年底,组建了第11山地迫击炮营,其中包括原第222炮兵团的硝烟。一个迫击炮电池和一个新的自行火箭电池也在芬兰运行。1944年9月芬兰退出战争后,这两个营撤退到挪威北部。

■ 1944 年夏天,一群德国士兵在法国前线推进了一枚 21 厘米的 Nebelwerfer 42 型火箭。

第9烟雾迫击炮营由火箭发射器组成,后来成为第71迫击炮团第1营,并被派往北非。1943年初,第71团第2营抵达突尼斯,该团于5月向盟军投降,残部继续在西西里岛和意大利本土作战,直到战争结束。

■ 1943 年 5 月盟军在突尼斯缴获的 15 厘米 Nebelwerfer 41 型火箭。

从 1943 年中期开始,新的自行式火箭炮被加强到现有的迫击炮团中。1944年初开始,迫击炮团编成旅,被称为“全国迫击炮旅”,但组织结构没有变化。战争期间,德军共组建了15个国家迫击炮旅和1个要塞迫击炮旅。

■被苏军俘虏后公开展示给公众的德军28/32cm Nebelwerfer 41火箭炮,炮弹两侧成堆的弹药。

结语

德国火箭炮自1940年安装以来,参与了除巴尔干以外的所有战区的作战行动,成为德军火炮火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多场战斗中提供了强大的火力支援,但其影响力却始终未能如愿。与苏联相提并论。与“喀秋莎”相比,主要原因在于苏德两军火箭炮的设计特点和战术用途上的差异。

■21厘米Nebelwerfer 42型火箭半履带牵引,大部分德国火箭被牵引。

与苏制“喀秋莎”相比,德制火箭炮的主要特点是口径大、威力强、精度高,但组合式发射器数量少,以牵引式为主。战场机动性不足。苏制火箭炮最常见的弹药口径是82毫米和132毫米,而德制火箭炮的最小弹药口径是150毫米。大多数苏制火箭发射器是自行式的,安装在轮式或履带式底盘上,可以快速转移阵地。每个发射器都有大量的导轨,通常超过16个,其单发齐射能力优于德国制造的火箭发射器。,而德国制造的火箭炮数量大多不到10个,而且大多使用拖挂式炮架,

■这幅画描绘了苏联火箭炮齐射的壮观场面。

在火箭发射器的战术应用上,苏德军队始终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苏军习惯于大规模使用火箭发射器进行大规模打击。火箭炮兵力很大。到1942年底,已组建57个火箭炮团和几个独立的火箭炮营,相当于216个火箭炮连。到战争结束时,甚至还组建了火箭炮师;德军坚持通过技术手段提高火箭弹的精度。希望在小范围使用时也能取得不错的作战效果。其火箭炮部队多为营连级单位,分配到一线部队作战,很少大规模集中使用。

■日本田宫公司生产的Wurfrahmen 40自行火箭炮模型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