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为了让陆军满意,这些年直-8改了啥是怎么做到的?

为响应全军动员大会的号角,83集团军空中突击旅在中央战区跨年训练的形象很快出现在央视的报道中。除了军迷熟悉的Z-9/10/19武装直升机和Z-8/Mi-17运输直升机外,最抢眼的还是一小群被广泛称为Z-18军型的新机型早些时候。 Z-8 直升机。

随着新疆军区某陆航某旅的同型号飞机也出现在官媒上,这批涂有新6位陆军航空兵战术编号的大型直升机终于进入部队批量装备阶段.

为了让军队满意,这些年来Z-8有什么变化?

说到AC313/Z-18系列,媒体最喜欢用的就是中国的“梅林”。不过,除了大小相近的三引擎13吨级直升机外,我从来没有真正感觉到这两件东西是相似的。恰恰相反,自从看到AC313的第一张照片后,母家常飞曾经为其制造零件的美制直升机的影子就一直萦绕在我们心中。

没错,就是头尾都是台湾汉翔制造的S-92,真是“国共合作”的新机型

这种感觉有两个原因。一是侧面有很多舷窗——当然这是纯粹的视觉感知,与空气动力学无关;另一个是机身上部发动机舱与旋翼轮毂整流罩之间的过渡,从外观上可以明显看出AC313的机身比EH101“梅林”更像双发S-92。

这个特点早在2004年首飞的Z-8F系列第二代Z-8就存在,也是它们与原版Z-8/“超级大黄蜂”最明显的区别。第一代智8虽然有好几个型号,但基本都是海军自己用的搜救、医疗、舰载。时至今日,和平方舟医院船和井冈山综合登陆舰上的新一批智8,即使是新的,仍然使用第一代涡桨6A。唯一的非海军型号,只有陆军航空兵的Z-8A。

虽然和平方舟上的救护直升机很薄,装备精良,但发动机进气口还是出卖了……

海军和陆军对直升机的要求差异很大。例如,开沟用“超级大黄蜂”的水密船体铆接结构成为Z-8A研制中的第一个简化设计;浮标自然是不需要的。减肥300多公斤后,虽然发动机功率提升不大,但可以让悬停性能看起来更好。

但是,在当时已经装备了米17的陆军航空兵看来,Z-8A的性能仍然不如前者,这只能证明海军直升机经过小幅改装后仍然不适合陆军航空兵。因此,1995年的首飞推迟到2002年定型也就不足为奇了。此时,鲁航已经开始大量采购新一代米17系列,价格优惠。 Z-8A 的订单非常少。再加上海军装备规模小,订单总量无法增加,所以官方有报道称,1993年至2010年,厂家只生产了100对直8叶片。

我画的时候也批评过~

当然,每个人都知道你不能继续购买。二代Z-8下水时,部队的要求很简单,就是“666”——6000米的升限,600公斤的载荷下飞行600公里。但是,对于这个要求,当时还没有能力进行深度改进的涡轴六是无法承受的,那么如何解决这个功率呢?那和当时也在研发的智10一样,黑暗就是辰仓!

白求恩老家生产的PT6系列发动机是一款非常轰鸣的发动机。只有它的涡轮轴系列被用于世界各地的数十架直升机。其中Z-8采用PT6B-67A亚型,Z-10采用PT6C-67C亚型。两者的性能均根据运输/武装直升机的要求进行了优化,不能相互替代。

Z-10H 仅在少数单元中配备,使用更复杂的电光瞄准设备

后来因为美国的干涉,直10一敲定就换了直10H,旋涡轴9。之后,生产了具有减重和简单配置的标准直10。但奇怪的是,虽然二代智8系列的装备数量没有智10多,但单看阅兵式的公开亮相,也不是一个小数目然而,直8B和空军的直8K直到现在都能够使用PT6B-67A。我只能这样解释:

所以当到了第三代直8平台的时候,直接发布了AC313的民用版。最终更换铅笔头,再将同样蜻蜓腿的起落架换成机身两侧时尚的收放式整流罩式,AC313的整体外观颇受好评。不过,真正让它被评为“重生”的第三代直8平台,还是要归功于转子系统和传动系统的全面改进。

旋翼转子,旋转机翼。直升机换成了先进的旋翼系统,相当于固定翼飞机的机翼更先进。直升机和固定翼之间还有另一个区别。想要发大功率,光引擎是没用的,必须匹配传动系统才能跟上。这有点像坦克装甲车。所以即使发动机不动,只要这两个有所提升,整体飞行性能的提升也不是微不足道的。

确实如此。此前,高原环境一直是Z-8系列乃至国产直升机的一大绊脚石。 2015年,AC313首次飞越海拔9000多米,创下纪录。同年,智8G的正式曝光也在高原试验场。后来在高原环境下多次登上央视。央视前两天在报道中提到Z-8G时,还称这款新机可以搭载一个排的特种部队,航程可达1000公里。这些性能是前两代Z-8无法比拟的。

直8G最早官方曝光

但是,它已经达到了这个水平。为什么在陆军不能叫作直8G(G代表高原),不能像它的海军兄弟一样叫作直18?

为了让陆军更满意,Z-8应该怎么改?

虽然是否给大型号的问题涉及到很多方面,但Z-8G确实不像Z-18给海军给陆军那样越级。至少说到支撑航母的特种机,Z-18的载重和体积是不能说的。 Ka-28系列爆炸后,在军舰甲板面积普遍有限的中国海军中,它只是有点大。在陆军中,Z-8G 的问题是它不够大。

由于一些相当奇怪的原因,即使在运送步兵时,直 8 也使用较少的尾门

目前在役的Z-8系列,货舱截面是一个明显的长方形,高大于宽。对于舰载直升机,尤其是特种飞机平台来说,这不是什么大问题。相反,有利于布置任务系统的机柜等设备,这些设备占用的空间很小,但确实足够高。但是,在陆路航空中,大部分需要运输的货物基本上都没有那么长,比如吉普车。 . 总不能让车侧躺开吧?

说到车辆,空军旅的主力车辆是“天猫”系列全地形突击车。纵观世界各国此类空运载具平台的发展,一直都是蜗牛壳里做道场的工作。一开始,“天猫”的设计团队就已经按照我军手中货舱最宽敞的米17直升机进行了设计,而且还是相当紧凑的。不过,直到Z-8G,Z-8系列的货舱空间仍然是1.9米。考虑到跳板的宽度,需要安装一个1.8米宽的“山猫”。 . . . . .

机舱宽度2.2米米17装卸“天猫”是这样的。 . . . . .

可能有人会觉得内容不好,挂着解决还不够?直升机的吊装能力确实是一个重要的指标,但是由于地形不适合空降,经常会吊装车辆。如果你有条件,你为什么还要这么努力?挂东西飞起来很慢,掉到地上就得解开绳子上车。它可以比较一个人和一辆正常飞行和降落的车辆的速度吗?没有速度的空袭呢?

我今天得罪了Z-8,但显然Z-20不可能有能力在机舱内运输“山猫”。我为什么不冒犯它?这就涉及到空中突击旅运输直升机的组合问题。这个星球上最著名的空中突击部队被称为强敌的第 101 空中突击师。在第101师的350架运输直升机中,UH-60和CH-47的比例几乎是4:3。 “黑鹰”就不用说了,为什么服役50多年的“支奴干”还能活得这么好?串联双转子布局带来的大机身优势,不仅让它“大肚能容”,出色的悬挂能力更是无与伦比。

你也可以一次挂两把枪

开个玩笑,如果你只是伪装成人类,这张图告诉你,基本的直8比“奇努克”强大得多:

使用中国吃鸡游戏截图

言归正传,我们对智20的使用和“黑鹰”差不多特战队员从悬停在空中离地55 m高的直升机上沿,虽然智8和别人的“支奴干”还有水平差距——新中智这个蛋糕啊,暂时不能吃,但毕竟要看着大。使用什么布局并不重要。既然要充当空中突袭旅的大型直升机,它肯定能多做几件10吨重的Z-20不能做的事情,而不仅仅是能够运送人员。超出其“大”价值。

所以。 . . . . .

虽然目前还没有在网上看到过宽体直8的图,但是大家可以发挥一下想象力。简单粗暴,拿两个新鲜的直8体,沿纵轴剖开一个,让两块冷却备用;如果没有,就拿房间里的厚片;把两片拍在房间里的片周围,淋上调味料,涂上蛋糊特战队员从悬停在空中离地55 m高的直升机上沿,在热油锅里滚。 . . . . .

实在找不到符合我描述的菜品,处理一下

这个软炸。 . . . . 宽炒。 . . . . 宽体版是直8。就算再少算,这具身体的宽度也能达到3米。这样一来,一个宽度为 2.5 米或以上的货舱可以容纳的不仅仅是“Lobcats”。陆军轻合成旅的主力装备——“2.2米宽的“勇士”甚至“装甲勇士”都能轻松驾驭。从目前的实践来看,“猛狮”不仅机动性更好,而且防护性能优于“天猫”,但也可作为平台搭载82毫米速射迫击炮、近程防空导弹等多种重型武器,作战能力的提升不言而喻。

由于机舱加宽而导致的机身顶空扩大,也可以解决发动机和传动系统布局的要求。虽然自PT6系列开放供货以来,至8系列在平原地区使用时基本处于超高功率状态,而且因为这一次终于要彻底消灭中国的“超级黄蜂毒”了。车身结构和材料应用。直8的空重比直8G高不了多少。但新机的起飞重量必然会比Z-8G大,传动系统仍有改进空间。

我军目前只有2个空中突击旅,远远不能满足军队转型的要求

简而言之,这款可称为第四代Z-8平台的重大改进机型,其试飞和定型周期无法缩短。考虑到空袭旅对重型直升机的迫切需求,估计新机的其他系统基本上是在现有Z-8G的基础上,可以根据部队的要求进行改进。

宽体 Z-8 的未来阶段不仅限于陆军空中突击旅。在这次军事改革中,扩编得到了很大的扩展,空中突击营的海军陆战队在改组后的海军陆战队下成立。现在,有必要使用那些第一代直8平台进行小规模的空中电缆着陆。这个级别的立体落地训练。近年来,海军没有购买过第二代 Z-8。第三代Z-8(Z-18系列)仅作为专用机使用,等待目前正在确定的老机队进行二代半替换也比较经济。

071型综合登陆舰只是具有一定航空能力的两栖平台

虽然这对海军目前的两栖投送能力来说并无害处,但未来国产两栖攻击舰服役后,任务前景更广阔的中国海军陆战队可以将兵力扩展到300万平方以上公里。当然,它们需要更强大的翅膀来帮助它们飞翔。

转子在呼啸,子弹上膛,我们拥有勇敢的翅膀!

穿插突击,敢打敢赢,传承先祖之战的荣耀! (作者署名:洋基框架观测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