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日美岸基航空导弹仅装备“标准”-Ⅰ防空导弹

在日本战后第一个长期的军事力量发展计划《第一自卫队整合计划》中,海上自卫队建造了第一艘专门用于防空作战任务的导弹驱逐舰“天津风”。在随后建造的“大其峰”级和“奇峰”级导弹驱逐舰上,海上自卫队逐步引进了“标准”系列防空导弹、燃气轮机动力系统、数字战术信息处理系统。

1980年代,日本海上自卫队-----“八八舰队”

海上自卫队用8艘舰艇建造了4艘舰艇,由8架反潜直升机组成的“八八舰队”体系。然而,此时承担海上自卫队主要防空任务的“立风”级和“奇风”级,仅装备了射程约46的“标准”-I型防空导弹公里。而这两类舰只配备了2个照明雷达日本战后驱逐舰,也就是说每艘“立风”/“旗风”级只能使用“标准”-I同时对付2个目标,并且每艘护航编队只能同时拦截4个目标。

同样在1980年代,苏联海空军的潜艇、水面舰艇和轰炸机开始普遍配备射程超过300公里、速度高达3马赫的超音速反舰导弹。同时,苏联远程轰炸机也可以得到电子战Tu-16的支持。这对于只装备“标准”-I防空导弹的海上自卫队来说,显然是一个难以应对的巨大威胁。海上自卫队水面舰队要想在日美陆基航空导弹和战斗机的覆盖范围之外有效执行作战任务,就必须具备更强的防空搜索和拦截能力。

图为:安装在Tu-22M超音速轰炸机上的Kh-22超音速反舰导弹

因此,海上自卫队开始向美国寻求引进在电子干扰环境下仍能同时应对大量目标的“宙斯盾”先进舰载防空作战指挥系统。 1981年,海上自卫队正式要求美国引进“宙斯盾”系统。此时,美国刚刚完成“宙斯盾”系统的全部研制工作,第一艘配备该系统的“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尚未服役。

经过多次谈判和谈判,美国国防部于1984年正式作出答复,“可以向日本提供宙斯盾系统”。此后,日本于1984年8月成立“宙斯盾项目组”,并于1985年8月组建“海上防空态势项目”,对引进“宙斯盾”系统进行规划和谈判。原定于1985年建造的“奇峰”级3号舰也被取消,为引进“宙斯盾”系统和建造“宙斯盾”导弹驱逐舰留下了预算。

1986 年 5 月,防卫厅将其下属的业务运营自我监督委员会扩大并重组为防卫改革委员会。国防改革委员会下设四个委员会和一个分委会。这个分委会就是海上防空系统研究委员会(以下简称“外防研究”)。

“外防研究”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加强日本自卫队海上防空作战能力的各种方案,包括超视距雷达、预警机、拦截机、舰载等项目防空导弹,和研究这些先进武器装备的结合,构成了海上防空作战体系的能力。 《对外防务研究》最终研究结果表明,引进“宙斯盾”系统是提高海上自卫队水面舰艇防空能力的最佳选择。

1988年,海上自卫队正式决定在美国海军“阿利伯克”级Flight I导弹驱逐舰的基础上,设计建造配备“宙斯盾”系统的新型导弹驱逐舰。 1990年底,《国防军加强中期计划》(1991-1995)正式将建造新型导弹驱逐舰所需的“宙斯盾”系统及其他相关装备纳入军事装备采购项目。

日本战后驱逐舰

图为:《金刚》于1991年8月26日启动仪式

20世纪末亚洲最强大型舰艇-----“金刚”级导弹驱逐舰

1990年5月8日,日本新一代导弹驱逐舰,也是美国以外第一艘配备“宙斯盾”系统的水面战舰,该舰在三菱重工长崎造船厂开工建造次年8月26日推出。由于该舰满载排水量接近万吨,海上自卫队将在两艘“榛名”级和两艘“闪耀”级直升机驱逐舰之后再次使用山名。有意义的“金刚”以这艘新型战舰命名,对日本也具有划时代意义。

4艘“金刚”级导弹驱逐舰于20世纪末服役。基于“阿利伯克”级的先进设计,该级舰已成为亚洲乃至世界上除美国海军外最强大的舰艇。舰艇,其综合作战能力远超大多数国家海军中的任何舰艇。四艘“金刚”级舰艇的服役,为海上自卫队水面舰队提供了坚实可靠的防空网络,其反导能力的进一步发展也为海上自卫队带来了更强的作战能力-国防军。

图为:“Arleigh Burke”班“Fitzgerald”并排停靠“Kirishima”

“金刚”级导弹驱逐舰全长161米,最大宽21米,舰深12米。标准排水量7250吨,满载排水量9485吨。虽然该级的基本布局以“阿利伯克”级Flight I/II为基础,但仍有大量“日式”设计。与采用长艏楼设计的阿利伯克级相比,金刚级更倾向于平甲板。船尾采用传统的日本荷兰坡设计,而不是“Arleigh Burke”级日本战后驱逐舰,船尾比主甲板低一层。

这让“金刚”级拥有更高的船尾干舷和更好的航行性能。同时,“金刚”级沿用了“阿利伯克”级倾斜船体的设计,减小了船体的雷达反射截面积(RCS),并对烟囱进行了改装,并配备了海水喷雾系统,以减少红外线辐射。信号特性。

日本“金刚”级导弹驱逐舰和“阿利伯克”级驱逐舰

“Kingo”级的桥梁和上层建筑相比“Arleigh Burke”级要高得多。这是因为“金刚”级作为海上自卫队新一代舰队的核心,需要承担指挥护航编队执行防空反导作战等更为复杂的任务。因此,除了“宙斯盾”系统中的一套Mk 1指挥决策系统外,“金刚”级还为驻守的防空和舰队指挥官增加了一套Mk 1指挥决策系统。在船上。这使得金刚级拥有比阿利·伯克级更大的战斗情报中心(CIC)(两艘船的 CIC 都位于主甲板下方,以减少在舰艇受损时指挥系统瘫痪的风险)。人员和设备的增加使得“金刚”级的上层建筑更高,这也使得其AN/SPY-1相控阵雷达天线的安装高度高于“阿利伯克”级,使得“金刚”等级更高。对地表目标的搜索能力更强。

除了上层建筑,“金刚”级和“阿利伯克”级的另一个主要区别是桅杆。 Arleigh Burkes 使用相对简单的倾斜轻型铝桅杆,而 King Kong 使用传统的重型钢制四角桅杆。此外,“阿利伯克”级的桅杆、桥梁和烟囱均采用铝合金制造,而“金刚”级则摒弃了易燃的铝合金,完全采用钢结构。这也是“金刚”级与“阿利伯克”级Flight I/II相比,吨位增加500至1000吨的原因之一。此外,“金刚”级与“阿利·伯克”级Flight I相同。舰上没有直升机机库,但有直升机飞行甲板和起降辅助设备,可以操作老一代HSS-2B和新一代。 SH-60J/K反潜直升机。

此外,“金刚”级共配备了90台Mk 41导弹垂直发射系统(前后垂直发射系统安装区配备了一台占据3个单位空间的吊车)机)。可以装载和发射“标准”-II中程Block 3/3A/3B防空导弹、“标准”-III Block 1A/B反导拦截器和RUM-139垂直发射“华擎”反潜导弹。

与船体上大量的日本“特色”设计相比,“金刚”级的动力系统完全继承自“阿利伯克”级驱逐舰。采用全燃联合动力系统,其核心是四台获得通用电气授权、石川岛播磨重工生产的LM2500燃气轮机,总输出功率10万马力,使“金刚”级达到最高航速 30 节,20 节以下航速 6,000 海里。最大续航里程。

“金刚”级采用两轴推进。前部第一机房的两台燃气轮机驱动左轴,副机房(第二发电机室)夹在中间,后部第二机房位于中间。第二个机舱驱动右轴。 一、第三机房位于一、第二机房前后。

此外,“金刚”级还有石川岛播磨重工授权的3台501-K34燃气轮发电机,其中1台为备用发电机。每台 501-K34 发电机的输出功率为 2500 kW。 “金刚”级引进的LM2500型燃气轮机和501-K34型燃气轮发电机,为未来海上自卫队新一代水面舰艇的动力系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宙斯盾”作战系统和“金刚”级雷达传感器

“宙斯盾作战系统”是一种先进的指挥与决策(Command and Decision)系统,C&D)和武器控制系统(WCS),可以通过强大的后端检测、分析、跟踪和引导武器摧毁目标处理系统和前端雷达。

宙斯盾作战系统包括宙斯盾武器系统 (AWS)、宙斯盾防空战 (AAW) 能力的快速反应组件、Mk 15“方阵”短程防御武器系统 (CIWS) 和 Mk 41导弹垂直发射系统,“宙斯盾”武器系统是整个“宙斯盾”作战系统的核心,包括AN/SPY-1无源相控阵多功能雷达、Mk 99火控系统(FCS)、武器控制系统(WCS) )、指挥与决策 (C&D) 系统以及装载在 Mk 41 垂直发射系统中的“标准”系列舰对空导弹。 “金刚”级的主要雷达传感器是AN/SPY-1(后来升级为AN/SPY-1D)。

图为:“金刚”级船体前部,可以看到29单元的Mk 41垂直发射系统

这种雷达是S波段多功能无源相控阵雷达的一种。每艘宙斯盾舰配备4条战线,每条战线覆盖110度范围,4条战线可以覆盖全舰范围。 AN/SPY-1D的部件数量增加到4350个,具备强大的远距离高空目标探测能力。弹道导弹等高空高速目标的最大探测距离为450公里。该舰还配备了三台AN/SPG-62火控雷达,用于为“标准”-II型防空导弹提供制导。

此外,“金刚”级还配备了FCS-2-21炮控雷达,用于指挥主炮射击。基于计算机的指挥决策系统是“宙斯盾”系统的“心脏”,它取代了传统的NTDS或CDS战术信息处理系统。信息,自动分析判断周围目标的威胁等级和攻击方式。海军战术数据系统 (NTDS) 的威胁评估和武器分配 (TEWA) 功能使宙斯盾系统能够同时应对几乎所有类型的威胁。

图为“金刚”号上的作战情报中心

在执行防空反导作战任务期间,“宙斯盾”系统能够在发射后通过射频(RF)上行链路与“标准”系列防空反导拦截器建立通信,通过AN/SPY-1雷达对作战中的导弹进行实时中段制导,但仍需要AN/SPG-62火控雷达为导弹提供末段制导。这意味着宙斯盾舰能够通过指挥与决策 (C&D) 系统的适当拦截调度同时拦截数十个目标。此外,舰上的火炮、鱼雷、反潜作战系统、电子战系统等也已整合到“宙斯盾”系统中,统一指挥决策。

“金刚”级装备的“宙斯盾”系统是专为该级舰艇设计的Baseline-J版本,日本称之为OYQ-8作战指挥系统。前三艘金刚级“宙斯盾”Baseline J1的系统架构与“Arleigh Burke”级Flight I的Baseline 4相同,而第四艘“Choikai”则配备了与“ “宙斯盾”基线5.基线J2,并集成Link-16战术数据链系统(“彩海”号也是海上自卫队第一艘集成Link-16数据链的战舰)。

图为:“金刚”级电力系统控制室

除了与“宙斯盾”系统相连的AN/SPY-1和AN/SPG-62之外,“金刚”级还配备了海上自卫队的标准雷达配置水面舰艇,即日本无线研制的OPS-28D海上搜索雷达和OPS-20导航雷达。 OSP-28D采用波导缝隙阵列天线,雷达波导由行波管(TWT)和交叉功率放大器(CFA)组成。采用C波段搜索,引入脉冲压缩技术,提高发射功率和抗干扰能力。还提供了一个陀螺仪,以减轻海况对雷达运行的影响。

但是,由于OPS-28D主要精确搜索远程目标,因此对近程目标的搜索能力不足。为了弥补这个缺点,大多数装备了OPS-28的舰艇还是装备了OPS-20。 OPS-20 也使用波导缝隙阵列天线,但使用 X 波段搜索。它的主要功能是导航,还可以进行近距离海上搜索,弥补OPS-28D的搜索盲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