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加力奋飞,中国空军迈向“20时代”(图|简历)

强身健体,中国空军迈向“20时代”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王玉凯通讯员唐军

不久前,空军某试训基地举办了一场感人的“试飞英雄”故事会。

台上的解说员是被中央军委授予“试飞英雄”荣誉称号的老兵黄炳新。

全场观众是新时代试飞事业的开拓者李继宽和邓友明。他们是 J-20、Y-20 和 Z-20 战斗机的试飞员。

台上台下,相隔数米,代表着中国试飞事业的两代和中国空军装备发展的两个时代。

10多年前,56岁的黄炳鑫脱下军装,离开了心爱的军队,将试飞的任务交给了年轻的李继宽、邓友铭等人。

当时,黄炳鑫是歼轰7试飞员。穿过他的身影,人们看到的是一架代号为“飞豹”的战机。

如今,回到试飞单位,黄炳新发现,机场的战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一代“20家族”换上了他熟悉的歼轰7战机。

看着国产新战机,黄炳新非常兴奋。此时此刻,“20”这个数字,给了黄炳鑫更多的期待和憧憬。

离开试飞部队10多年,中国空军装备历经世代升级。 “20”——新一代战机的型号,意味着中国空军的装备水平已经走向世界前列。

在去年的第十三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歼20、Y-20、直20同台亮相,向世界展示了属于的“20时代”中国空军。

作为一名拥有20多年试飞经验的功勋试飞员,黄炳新深知,中国空军装备的跨代升级,充满着试飞员们的忠诚、奉献、热血和牺牲。战鹰第一次飞向蓝天。

蓝天一直是大国竞争的舞台。世界航空先驱李林塔尔曾说过:“发明飞机算不了什么,造飞机算什么,但试飞难度极大。”

这句话表达了试飞员对一个国家航空业发展的重要性,以及试飞职业的高风险。 70年来,中国空军试飞员成功试飞了180多种机型、2.2万多架国产飞机。这份闪亮成绩单的背后中国空军头盔显示器,是500余次重大险情和32名优秀试飞员的宝贵生命。

蓝天试剑,勇者无畏。中国空军试飞队走过了极其艰难的征程,也为我国航空事业赢得了无限辉煌的前景。 “哪怕有朝一日化作流星坠入天空,也会在天空中留下闪耀的轨迹。”黄炳鑫在故事会的最后感慨地说。

今年是中国空军试飞部队成立70周年。让我们走近这群特殊的英雄,以及那些在和平时期最接近牺牲的人。

为国磨刀,仰天长啸

——铭记中国空军试飞事业70年辉煌成就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王玉凯通讯员唐军

“龙”试翅,蓝天就是明证。一些飞行员在外面拍照。李少鹏 摄

关键词忠诚度

“即使只有万分之一的希望,我们也要用生命保护飞机和数据”

在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内部,有一尊名为“一飞冲天”的雕塑,8根“1”金属条交错排列。这件造型奇特的雕塑是为了纪念 2011 年 1 月 11 日下午 1:11 的历史性时刻。

那一刻,空军试飞员李刚首次成功试飞我国新一代隐身战机歼20,开启了中国空军“20时代”。

很多国家都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试飞员第一次驾驶新战机升空,可以光荣退休,国家会支持他一辈子。

但新型战机的上天之旅,不是首飞就能完成的。新战机就像一张白纸,试飞员要为它填写各种性能参数。这意味着他们必须弥合差距——从以前没有人尝试过的到世界上没有经历过的。

歼20从首飞到出兵部署用了近7年,李刚和战友又用了7年的时间进行了试飞。

“飞吧,飞到你不能飞的那一天!”这不仅是李刚的选择,也是空军试飞英雄群的共同心声。

雷强是歼10的首席试飞员。当他飞行到战斗机试飞员的最大飞行年限时,他向上级申请特别批准延长试飞期限。战机停飞后,他站在了无人机科研试飞的第一线。

在雷强30多年的试飞生涯中,最让他难忘的一次飞行是24年前歼10的首飞。

那天,一向稳重的歼10总设计师宋文从动情地对雷强说:“等飞机准备好,就看你了。”

总之,凝聚了全国300多家科研院所和厂家10年来的成果,充满了数千名科研人员日以继夜的辛勤付出和努力……

那些年,雷强看着宋先生从黑发到微微磨砂的鬓角,再到满头银发。他一边戴上头盔,一边说:“宋先生,别着急!只要飞机的引擎还在,不管发生什么,我都会把飞机飞回给你。”

宋文从眼里噙满泪水。他连忙上前,紧紧握住雷强的手。

“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希望,你也要用生命保护飞机和数据。”从成为试飞员的那一天起,雷强就明白,在这14亿人中,能有幸承担如此神圣使命的人,只有少数人。

在中国空军试飞历史博物馆的一面墙上,刻着他们的试飞精神:“忠于使命、追求卓越、勇于奉献”。

“忠诚”二字写在最前面,刻在每个试飞员的骨髓里。对他们来说,每一次飞行都是“刀尖​​上的舞蹈”,也是“忠诚”二字的最好证明。

历史博物馆里,一张自信、年轻的脸让记者感动——他就是牺牲的试飞员喻金旺。

2011年7月,于金旺在电视荧屏上接受媒体采访——

“如果空中发生了什么事,你会选择跳伞吗?” “不,飞机坠毁,损失的巨额国家财产,是几千万科研人员日以继夜的辛勤付出和努力。作为试飞员,只要有一个我就有想办法让飞机飞回来。”

喻金旺明白,经历特殊情况就像面对强大的死亡。每一毫秒都是终极考验,考量一个人的意志、性格和正直,更重要的是信仰、智慧和忠诚。对与错,给予与索取,只是一时的选择。

三个月后,喻金旺兑现了诺言:面对危险,他没有选择跳伞,与心爱的战士融入蓝天。

“国家最重要的武器,是命运铸就的。”一代代热爱试飞事业的骄傲蓝天,用生命书写着无限的忠诚。他们的壮举和辉煌成就,为中国航空工业的腾飞谱写了精彩篇章,必将载入中国空军装备发展史。

关键词限制突破

真正的难点不只是与死神对抗,更在于对新技术、新装备的理解和掌握

试飞有一个非常重要和特殊的使命:打破安全边界。业界常用的术语是“飞行信封”。

如果说试飞员在执行预定任务时,遇到突发危险,能够成功应对危险并逃脱,这就是所谓的“绝境求生”,那么边界试飞在明知危险却冒着生命危险的边界上进行测试是“向死而生”。

在歼10试飞的这些年里,试飞员李中华和他的战友们承担了数十次极限试飞任务,对数百个科目、数千个参数进行了数千次试飞。

当歼10战机全部试飞课程完成后,英勇的中国试飞员创造了第三代战机试飞“零坠机”的世界奇迹。其中,李中华创造了该机的六项“最好”,包括最大飞行速度、最大动态升限、最大过载值、最大迎角、最大瞬时盘旋角速度和最小飞行速度。

试飞员突破极限,在中国空军史上屡屡记载——

1993年10月16日,唐连刚、张海等8名试飞员在蓝天白云中首次成功实施空中加油,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掌握空中加油技术的国家;

p>

2018年11月6日,李继宽驾驶歼10B推力矢量演示机完成5次典型超失速机动,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推力矢量飞机超失速机动技术的国家。 .

p>

突破极限的背后是什么?用中国试飞研究院原副院长周子全的话说:“航空科学的每一次突破,都是基于试飞员的技术突破,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上一层楼。”

优秀试飞员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天上,也体现在地上——

在歼10战机研制过程中,李中华提出了10多条改进意见和建议,均被一一采纳。连战机的舵杆模型都被他和战友们用橡皮泥捏出来,然后移植到生产过程中。

2009年7月28日,在试飞员李国恩的建议下,空军“飞行质量与人机效率联合研究中心”正式成立。 J-15舰载机从设计制造到首飞只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

试飞员邓友明深入参与了运20的设计,包括驾驶舱布局、控制面板、显示器、机组操作手册、地面模拟器等,其建议被设计团队充分采纳。这是我国运输机研发中的首例。 在运20总设计师唐长虹眼中,试飞员就是设计组的一员。

如果说第一代试飞员是勇敢的,第二代试飞员是技术型的,那么第三代试飞员现在是专家——“会飞的工程师”。在试飞员眼中,真正的难点不仅在于与死神的对抗,更在于对新技术、新装备的理解和掌握。

时代在变,技术在变,试飞员的能力指标也在变。 “优秀的试飞员不仅是科学冒险家,还是航空理论的探索者、飞机设计的参与者和飞行的先驱。”李继宽说。

对于试飞员来说,除了闪亮的军功勋章,他们还以镀金的科研奖励证书为荣-

2006年,雷强、李中华为歼10战机研制做出突出贡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2012年,王文江、梁万军因“枭龙”战机试飞获得“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

2019年,李继宽成功试验我国自主研发的推力矢量发动机,并获得“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

……

在天上磨刀,突破极限。 70年来,中国空军试飞员参与完成国家级科研项目2000余项,打破我国航空工业上千项记录,突破一大批关乎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技术以及部队的战斗力。

关键词青春气质

“赶上”的时间是用一代代试飞员的青春买来的

飞行员一生会经历数千次起降,其中大部分都是稍纵即逝的,但总会有一两次特殊的飞行,会持续一生。

2004年,空军特种试飞员梁万军在空中突然遭遇一级特殊情况。他镇定自若,迫降。他上演了震撼人心的8分钟生死,创造了世界航空史上的奇迹。

妻子王文敏得知消息后,失眠了。半夜,她突然对老公说:“我特别希望自己快点老去……”

梁婉君奇怪的问道:“人人都想永远年轻,为什么还盼着变老?”

王文敏说:“你比我大,我老了你也一定老了。你老了就可以退休了,等你退休了,我就彻底放心了。”

试飞是我丈夫的第二人生。王文敏知道,只有脱掉军装的那一天,她的丈夫才能接地。

不要要钱,不要放弃。 “我们从事的是国家和民族的事业,我们要的是为空军装备的发展和航空工业的腾飞做贡献。”梁万军了解到,我国航空业起步较晚,基础薄弱。动物。

1952年3月,为适应朝鲜战争抗美援朝的需要,人民空军成立了空军试飞队。今年是空军试飞部队成立70周年。 70岁对于一个人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年纪,但对于一支立志成为世界级的军队来说,却是正值鼎盛时期。梁万军常说:“要赶上世界第一,我们要更加努力!”

“赶上”的时间是用一代代试飞员的青春买来的——

1956年,27岁的试飞员吴克明驾驶第一架国产歼5飞机,冒着飞机坠毁的风险飞出8G超载,测试了3台发动机空停等极限科目在一次试飞中。助推中国航空业迈入喷气机时代。

1958年,试飞员于振武驾驶歼击一号飞机,这是新中国设计制造的第一架飞上天空的飞机。那一年,他也是27岁。

1960年代和1970年代,面对苏联专家撤离的窘境中国空军头盔显示器,一位年轻的中国空军试飞员在一年内试飞了新中国的第一架“七七”。从此,中国的航空业走上了自己的设计之路。的路径。

1980年代和1990年代,年轻而充满活力的试飞员李中华和战友们挺身而出,攻克了世界范围内三角翼飞机失速和旋转的飞行技术难题。

世纪之交,33岁的李刚加入试飞队。他有幸赶上了空军装备飞速发展的时代。从“飞豹”到J-10、J-11、J-15,再到J-20。在驾驶了中国大部分战斗机之后,他也到了退休年龄......

一组数据着实令人震惊和感人:据统计,32名遇难的试飞员平均年龄只有40岁。其中年龄最小的只有22岁,是一名刚刚进入试飞部队的直升机试飞员。

一代战机凝聚了一代试飞员的奋斗;一代战机带走了一代试飞员的青春。

从雷强记事起,父亲雷雨天身穿大皮靴的飞行员形象就一直是他的目标和榜样。雷强第一次成功试飞歼10时,把直播视频带回家拿给父亲看。

那时,参加抗美援朝空战的新中国第一代飞行员雷雨田年近八十。

当晚,雷雨天独自坐在马尾辫上,一边看一边擦眼泪。半个小时的视频,他一遍一遍的看,直到深夜……

老人的喜悦只有自己才能实现:儿子雷强不仅圆了自己的梦想,也圆了一个民族的梦想!

点击上方二维码,观看李继宽试飞精彩短视频。

点击上方二维码,观看邓友铭试飞精彩短片。

试飞是勇敢者的事。从事试飞业务20多年,歼20试飞员李继宽多次遭遇特殊情况,生死关头,但他一直热爱这个职业。他说:“能够试射中国自主研制的先进战机,我感到无比荣幸和自豪。我愿意继续在试飞的第一线奋斗,为实现战略转型贡献自己的力量。”空军的。”运20试飞员邓友明见证了我国的自主创新。在大飞机研发过程中,他以勇于挑战极限、不怕牺牲的无畏精神,在大型运输机试飞中实现了一系列“零”突破。他说:“挑战极限是我永远的追求,我会努力砥砺前行,以实际行动承担起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