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阿根廷手握两大优势,为何打不赢家门口的战争,输掉了马岛?

原标题:阿根廷手握两大优势,为何打不赢家门口的战争,输掉了马岛?

39年前的春夏之际,阿根廷与英国之间爆发了一场战争,史称“马岛战争”。军史专家反思这场战役时,发现原本手握道义和军事两大优势的阿根廷,却偏偏成了最后的输家。当年,身为拉美第二大国的阿根廷,称得上是雄心万丈,到头来连家门口的一个小岛都守不住,这是为什么呢?

中国有句老话,“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要想打赢一场战争,战前必须做好万全的准备。战前,阿根廷国防部长认为,英国绝对不会全面出兵,理由很简单:马岛距离英国本土1.3万公里,附近也没有军事基地,仅靠漫长的海上补给线,就想打赢一场大规模战争,无异于痴人说梦。

基于这个判断,阿根廷别说“运筹帷幄”了,甚至连个战争计划都没制定。遗憾的是,这位国防部长的预测全错:英国获悉马岛被占之后,立即宣布与阿根廷断交,72小时之内就组建了一支特混舰队,浩浩荡荡地杀向南大西洋。

另一方面,阿根廷总统加尔铁里认为,自己是美国在拉美地区的铁杆盟友,美国必然会以中立态度行事,甚至天真的将美国视为赢得这场战争的最大砝码。他幻想着战争打响后,只要美国出面调停,既能使阿根廷保住马岛主权,又能使英国体面的下台,他们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多么的荒唐可笑,自己打的主权战争,却把胜利的希望寄托于他人,岂有不败之理?果不其然,被加尔铁里寄予厚望的美国,在战争爆发之后,第一个对阿根廷实施经济制裁,对英国却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帮助。

从1982年4月5日英国特混舰队出发,到4月28日英军完成对马岛附近海域的封锁,在这23天的时间里,阿根廷人原本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备战,可他们全都沉浸在一种莫名的自信之中,完全没有警觉即将到来的战争,无论从哪一方面来看,阿根廷都没有准备好这场战争。

第一,阿根廷没有独立的国防工业,大战之前,他们却没有储备足够的武器弹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中国的小孩子都知道这一点,阿根廷人却傻傻地等着英军杀上门。等到战事一开,美国、欧洲、英联邦国家都对其进行严厉制裁,阿根廷进口的“飞鱼”导弹虽然取得初战辉煌,可用光之后得不到补充,严重削弱了阿军的持续作战能力。

第二,马岛虽然在阿根廷“家门口”,但大部分空军基地距离该岛都超过500公里。倘若阿根廷能利用这23天的时间,扩建岛上的斯坦利机场,那么空军的“幻影”战机、“天鹰”战机就能从马岛起飞,摆脱作战半径的限制。可阿根廷方面却认为没必要,只要能起降运输机足以,结果战争爆发后,阿根廷的空军抵达马岛上空,只能逗留几分钟,等于戴着脚镣与英国空军作战。

第三,马岛上的守军也没有战斗力。驻岛部队是从各地部队抽调而来,不少士兵来自北部亚热带地区,完全不习惯在马岛这种严寒地区作战(年平均温度低于6度)。另外,60%的守军是新兵,服役不满4个月,既缺乏训练,又没有野战工事,这仗还没打就注定要输了。更绝的是,在如何反制英军登陆这个问题上,他们压根没有作战方案。

阿根廷的足球世界闻名,可会踢球的人不一定会打仗,跟足球场上的勇猛相比,阿根廷人在战场上的表现就显得怯弱很多。

南乔治亚岛一战,阿根廷守军以逸待劳,面对75人的英军小队,竟然不战而降,战斗精神之弱令人瞠目。据说,英国攻占南乔治亚岛只开了2次火,一次是用反坦克导弹攻击一个可疑目标,一次是误把海豹当成了阿军。

4月29日,阿根廷海军兵分三路,杀向马岛南部海域。次日,英军宣布:凡是闯入200海里封锁区的阿海军舰艇,都将被击沉。阿根廷海军收到消息,居然默认了敌人制定的战场规则,三支舰队乖乖地徘徊在封锁区边缘,不敢越雷池一步。

然而,英国人可不是吃素的,你以为在200海里外晃悠,我不就不打你了?拜托,这可是在打仗呢!5月2日,游荡在封锁区边缘的阿根廷海军“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巡洋舰,被英国海军“征服者”号核潜艇击沉。在附近护航的两艘驱逐舰,不仅没有搜索并消灭英军潜艇,为战友报仇,反而开足马力掉头就跑,导致200多名阿根廷海军士兵溺死。

自此之后,阿根廷海军龟缩港内,闭门不出,坐视英国海军掌握制海权。北洋水师避战保船的一幕,竟在数十年后,再一次在大洋彼岸上演。

陆军疲软,海军避战,关键时刻还是空军站了出来。5月4日上午,阿根廷三架“超军旗”超低空杀入英国舰队,击沉“谢菲尔德”号驱逐舰;5月21日,阿根廷空军再次出动,击沉英军“热心”号护卫舰,并击伤4艘舰艇。5月22日至25日,空军攻势达到顶峰,先后击沉“羚羊号”护卫舰、“考文垂号”驱逐舰以及“大西洋运送者号”运输船……

阿根廷空军犀利的攻势,使英军受创不轻,就连英国人也承认:阿根廷飞行员的攻击,令人心惊胆战。遗憾的是,这是阿根廷在“马岛战争”中为数不多的亮点,并不能左右战争全局。6月14日,马岛守军投降,战争以英国胜利而结束。

不少人认为,阿根廷之所以失败,归因于武器装备和综合国力的差距,但事实并非如此。首先,阿根廷的不少装备,都来自于欧美强国,与英国相比差不了多少。其次,英军万里奔袭,即使国力胜于对方,但阿根廷在家门口打仗,仍占比较大的优势。

只要阿根廷转变一下思路,哪怕集中一部分兵力,专门袭击英军防卫能力薄弱的运输船队,远离本土的英国人就很难在马岛站稳脚跟。可阿根廷偏偏选择硬碰硬,最终耗尽了自己的最后一滴血。时至今日,阿根廷仍坚持对马岛享有主权,可仗打输了,何来主权?弱肉强食的世界,向来这般残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