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中国科技人员20余年艰辛调试过程非常顺利(图)

2011年1月3日,中国高调宣布核燃料后处理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中核404厂乏燃料后处理中试装置热调试成功。铀、钚等产品成功分离,可在核电站回收利用。

国内媒体迅速跟进,赞不绝口。“铀的利用率提高了60倍”,“中国的铀资源够用3000年”。在网上,这部电影受到了热烈的掌声。

甚至有人将这一技术突破与后来歼20的成功试飞联系起来,上升到了政治层面。这被解读为官方有意为胡锦涛主席访美释放谈判筹码。

这一消息也引起了股市的剧烈波动。中核旗下的两只股票中核科技涨停,而从事海外铀资源开发的中核则大跌12.7%。

不过中国乏燃料后处理,国际铀市场的信心并未受到影响。1月4日,纽约的铀价在每磅6美元左右,不仅没有下跌,反而比2010年底上涨了1美元。过去两年,国际铀价上涨约 20%。

“媒体的一些报道过于夸大和过度解读。”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顾忠茂研究员接受《凤凰周刊》记者采访时强调,热力调试的成功是中国科技人员20多年努力取得的突破。鼓舞了士气,令人欣慰,但与其他核电大国相比,中国民用核燃料循环技术还远远落后中国乏燃料后处理,需要迎头赶上。

调试过程非常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