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神舟十二号任务0号指挥邓小军:从212号到0号,他走了18年

从212号到0号,他走了18年

——记神舟十二号任务0号指挥邓小军

■奉青玲 王明艳 贾君叶

“各号注意,我是0号,30分钟准备。”6月17日早上8时52分,在神舟十二号飞船发射任务倒计时30分钟时,酒泉航天发射场,0号指挥邓小军的声音传遍各个指挥大厅。

在神舟飞船发射测试指挥链条上,对航天员、飞船、火箭和发射场实施分域分级指挥,区分调度级别和层次,十个关键系统设置有200多个调度代号,0号指挥居于指挥链条的最顶端,是飞船发射过程中发射场的最高调度员。从火箭产品进场到发射,0号指挥需要对整个任务的组织计划进行设计和实时掌握。从进入发射程序到点火,0号指挥要下达上百个口令,对发射程序要烂熟于心。尤其从发射前30分钟开始,0号指挥成为发射场的“施令官”,航天员,飞船,火箭,发射场系统、航区测控通信系统等载人航天各大系统均须听其号令。

发射当天,邓小军在岗位上

“零号是每个航天人崇拜的岗位,我很庆幸走到了这个岗位。”邓小军高兴地说。

从212号走到0号,邓小军花了18年。

“当时没想别的,就想干载人航天”

——心怀载人航天梦,义无反顾赴戈壁

邓小军在工作中

1980年,邓小军出生在四川省威远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从小就喜欢科幻,对宇宙、太空有一种无形的向往和好奇。高考前填报志愿的时候,一个航空航天专业的招生简章吸引了他的注意,本想学医的他,很快转变了兴趣。怀着研发火箭、卫星的梦想,邓小军报考了飞行器测试发射工程专业。

2003年大学毕业,向往干载人航天的邓小军放弃了离家近的单位,选择了离家千里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没想过这个单位有多远,条件好不好,待遇怎么样,都没思考过。”

戈壁滩上,有独一无二的事业——载人航天,有独一无二的岗位——火箭测试发射,强烈的事业感召力让邓小军义无反顾来到了这里。

“来的时候,看到在戈壁滩上还有那么大个水库,还有我们弱水河,潺潺的河水在流动,我想这是一个多么神奇的地方。”新奇的环境,崭新的事业,让邓小军决定在戈壁滩扎下根,好好干。

“小小的一个插头,跟我们的成败直接相关”

——从操作手到0号指挥,他走上指挥链条最顶端

邓小军(左一)在工作中

到了发射测试站,恰逢神舟五号首飞任务。邓小军入职的第一个岗位就是箭上一级操作手,代号212,直接跟长2F打交道,从事火箭控制系统的一些测试和操作。

火箭在发射场的测试中,箭上一级操作手是最受人关注的岗位,这个岗位每次测试都要在火箭模拟点火后,手动发出火箭起飞信号。

“点火”,“起飞”,在神舟五号首飞任务火箭总检查测试中,听到指挥员的口令,邓小军就执行起飞操作,火箭开始模拟飞行。“火箭起飞由你发出,整个系统的牵动都受你这个信号来控制,那种感觉真的挺爽的。”回忆曾经的岗位,邓小军难掩自豪和兴奋。火箭在发射场要经历组装、测试、转运和加注等若干环节,第一个岗位就让邓小军体会到了干航天测发的自我价值感和巨大魅力。

航天无小事,毫发系成败。刚进入岗位第三天,邓小军就上了入职第一堂课。因为操作人员的疏忽大意,将一级火箭一台设备上控制系统的插头连到了遥测系统上,导致加电测试的时候,发动机出现了快速的冲击摆动。虽然事后实验证明,发动机工作安全性没受影响,但这次事件让邓小军深刻认识到了航天的高风险和高责任。“任何一个操作,小小的一个插头的正确性,跟我们的成败是直接相关的。”

邓小军在工作中

把别人的教训当做自己的教训,自那之后,邓小军牢牢树立了“一次做对”的工作理念。箭上工作他小心翼翼,从火箭顶部的仪器舱,到尾段的发射台,每一个地方的插头他都要去查看,去摸一下,心里才放心。“跟火箭打交道,是我们整个任务里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你地面测试的再充分,你数据分析的再好,都要归结于箭上操作的准确性。”

加入到载人航天测发大军的邓小军,珍惜难得的机遇,刻苦钻研岗位知识,提高岗位能力。在2006年中心组织的技能大比武中,他力压技术专家和前辈骨干们,在测发基础知识和测发总体知识两门竞赛中,取得了双第一的好成绩,让众人刮目相看。

2010年,在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任务中,邓小军作为箭上指挥,对箭上进行了分舱管理设计,设计了组织指挥文书体系以及管控模式,整合了岗位,精简了人员,提高了效率。这个模式应用到天宫一号、神舟八号等任务中,均发挥了良好效果,邓小军因此获得天宫一号任务突出贡献章。

认真、仔细的他,历任箭上操作手、箭上单元指挥、箭上指挥、地面控制系统指挥、卫星任务0号指挥。从操作手到指挥,从箭上操作到地面测试岗位,工作上他精益求精,从无差错。经过18年纵向、横向多岗位多型号多发任务的历练,这次,邓小军终于如愿以偿,担任载人航天任务的0号指挥。

“你的身体离开了,但是你的职责不能离开”

——0号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团队

下指挥口令

“5、4、3、2、1,点火……”对普通人来说,零号的高光时刻就是喊口令和数倒计时。但对邓小军来说,0号的作用不在于平时计划内流程化的工作,而在于发射前最关键时段的应急处置能力,“这个是最关键的,也是要求最高的。”

参加测试

6月17日凌晨2点22分,任务进入负7小时程序后,邓小军第一个走进测发大厅。整整7个小时,他一直头脑清晰,精神焕发,准确地下达着一条条口令。在测发指挥这个大舞台的中央,他就像男主角一样,受到万众瞩目。但邓小军却说,“0号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团队。”

火箭转到发射区之后,轮番的演练接踵而至。0号指挥要协调的系统多,流程长,协同工作多,工作密集,需要反复地切换状态。邓小军每天都是第一个上岗,最后一个下岗。整个流程中,指挥不能断线,“你的身体离开了,但是你的调度、职责不能离开。”哪怕去上个卫生间,0号岗位都必须有人在位。“因为我坐在那儿不能动,一旦要去了解什么情况,或者要到前面去保障,我不能走,所以我会安排别人配合,阶段性地接替我或者代我去办理。”

0号指挥,这么复杂的一个系统,不是一个人单打独斗就能够完成的。在正式登台亮相前,邓小军和他的测发团队做了充分的准备。

2019年,他带领测发团队赴北京航天一院下厂学习,对任务产品进行再认识,再熟悉。回来后,通过专攻精练,强化测发系统的理论培训以及实操训练。产品进场前,他们还开展了多轮次的专项训练,确保掌握任务流程,熟悉任务操作,具备操作能力。年初以来,顺利通过了上级组织的三轮次任务评审考核,岗位人员都具备了上岗资格。

“往那一站,你就能闻到一股熟悉的味道”

——与火箭相依相伴十几年,那种感觉很美好

邓小军在工作中

自神舟十二号产品进场以来,发射场的工作全面启动,邓小军就开启了5+2、白加黑的忙碌模式。每天都有很多条线的工作需要去协调,每天下午都要组织召开阵地组会,还要腾出有限的时间,专门去做0号指挥一些文书的准备、学习、讨论。忙碌的他,连回去陪家人散个步,都成为一种奢侈。

大战在即,第一次担任载人发射任务的0号指挥,邓小军既期盼,又忐忑。他不允许自己的岗位出现丝毫的不完美,因为这个岗位是他的梦想,必须精心呵护。

由于工作调动,从2014年开始,邓小军离开了航天岗位。2017年10月,邓小军面临人生的一个选择,是留在技术室从事不载人的型号工作,还是到机关负责航天任务组织管理工作。因为恋恋不舍载人航天任务,邓小军放弃了技术室主任一职,义无反顾回到载人航天岗位上,执着地追寻着他的载人航天梦。

再次回到火箭旁,熟悉的味道让邓小军激动不已。“你走到窗口的时候,往那一站,就能闻到一股熟悉的味道,来自于火箭一级发动机舱那种特殊的味道。”与火箭相依相伴十几年,火箭已经成了邓小军的亲人,亲人重逢的那种美好感觉让邓小军终生难忘。

船箭组合体转运

在戈壁滩18年,每一次航天发射,邓小军都会去看,不是坐在大厅看,就是在戈壁滩,在神舟桥,在自己家楼顶。“每次发射都不一样,现在就剩塔尖上我没去看过了。” 他还会把每一次发射的网上视频搜集起来,珍藏着。

每次看着火箭点火,喷薄出炽热的火焰,冉冉升空,邓小军心底都会油然而生出一种获得感、幸福感,这是他最眷恋的感觉。工作18年,邓小军把对航天炽热的爱,化作每一次任务中冲锋的脚步,化作在岗位上的点滴坚守,化作加班的日日夜夜。以前喜欢摄影的他,因为忙于工作,逐渐荒废了;以前周末经常跟爱人孩子出去拍拍照,现在也顾不上了。

2020年8月24日,就在邓小军紧锣密鼓组织某重大发射任务全流程演练的时候,他接到了妻子从山东岳父家打来的电话:“爸爸走了,你赶紧回来吧。”此刻,火箭已经转往发射区了,箭在弦上,0号指挥又是最关键的岗位。邓小军只能跟妻子说抱歉,继续留在岗位,把任务圆满完成。岳父去世百天的祭祀日子,邓小军因为忙于卫星发射任务,也没能回去参加。他看着手机上岳父在抢救室留下的最后一张照片,歉疚地说:“神十二任务结束后,争取回家祭拜一下他老人家。”

选择载人航天,邓小军无怨无悔。能将个人梦想与航天梦、中国梦完美结合,邓小军更感到庆幸。圆满完成神舟十二号任务,邓小军如释重负。但短暂的轻松过后,迎接他的又是新一轮的挑战。“后面任务会越来越多,职能使命拓展得越来越宽,测发领域还有很多吸引人的挑战,有更多的发展和创新工作要去做,我还要带领团队再努力,大干一场。”邓小军信心十足地说。

作者:奉青玲 王明艳 贾君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