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又get新技能!“翼龙”多项“黑科技”应用于防汛工作

在网络上暴雨气氛组的烘托下,北京和华北地区准时迎来了大暴雨,至7月12日17时北京的强降雨仍在持续。北京市气象台最新数据显示,7月11日18时至12日9时,全市平均降水量65.9毫米,城区平均降水量79.9毫米。

我国地域广阔,步入夏季,台风、强降雨天气频发,我国全面进入主汛期。汛期是洪涝灾害的高发期,单靠人类的力量很难与大自然抗衡,随着国家防汛减灾体系的逐渐完善,多种“黑科技”的整合应用赋予防汛减灾系统一个更智能的“大脑”。

在防汛减灾的工作中,收集信息、实时传输也是重要的一环。汛期时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意外:暴雨、大风、通讯中断……这使得受灾区难以及时向外部传递信息。这种情况下,无人机搭载“顺风耳”空中通信基站听声辨位,能够更加方便快捷地收发信息,实现定位精准、通信无死角、无盲区。获取实时情况是抢险救灾工作迅速决策、开展的优秀支撑。

合成孔径雷达成像

在汛情监控过程中,搭载光电吊舱、高速摄像机等载荷的无人机凭借“千里眼”俯瞰全局,具有先天优势。它机动灵活、侦察范围广且不受地形限制,往常开船需要半个小时的防汛检查,使用无人机几分钟就能完成。

无人机可实时回传数据辅助指挥

尤其是大型固定翼无人机可以对目标地区进行全天候、全覆盖地长时间监管,包括对水位进行实时观测,实时掌握河、湖的水位状况,以及灾害发生的情况,减少了工作人员汛期监控的工作强度。在精准勘察范围内,无人机可将高空拍摄到的现场灾情画面实时回传至指挥中心,为救援及研判提供有效信息。

“翼龙”-2H应急救灾型无人机系统是在“翼龙”-2无人机系统基础上,针对灾害探查、应急通信保障、应急投送等任务研制的大型应急救灾型无人机系统。该无人机系统具有航程远、留空时间长、承载能力大、环境适应性强等特点,可在“断路、断电、断网”等极端灾害条件下,完成多谱段灾害现场探查、公/专网应急组网通信、应急物资投送等任务,并融入应急指挥体系。

地面保障紧张有序进行

“翼龙”-10无人机是航空工业自主研制的高空、高速,可配装图像侦察、电子侦察、察打一体等多种任务载荷,满足***和民用市场需求的通用平台。针对高空气象探测,航空工业对“翼龙”-10无人机系统进行了适应性优化改进,满足气象探测试验要求。2020年8月2日,“翼龙”-10无人机与风云气象卫星、无人船等多种探测手段共同形成了立体观测系统,为台风“森拉克”中心位置确定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这也填补了我国基于高空大型无人机海洋综合观测的空白,对进一步开展台风探测以及海洋探测资料数值预报模式应用、提高台风路径和强度预报准确率、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具有重要意义。

高空气象探测无人机

“甘霖-Ⅰ”是在“翼龙”-2无人机基础上改进研制成功的人工影响天气领域的大型无人机系统。“甘霖-Ⅰ”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成本低、工作时间长,其机翼挂点多、承载能力大、拓展能力强,较有人机具有明显优势。

人工影响天气无人机

航空工业将根据市场需求继续加强各型无人机的自主研发,以更好地为国家防灾减灾和国民经济建设提供服务,在应急管理部的指导下,作为航空装备研制生产的“国家队”,将全力保障国家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和能力建设,为我国自然灾害防治能力提升提供强有力支撑,增加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和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