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二战日本步兵最典型的三八大盖,你知道吗?

一、第三、八大封面

众所周知,二战中日本步兵最典型的装备就是“38式”(6.5mm 38式步枪),正式名称是“有坂38”(有坂38) .

这把步枪的设计者是日军有坂成坂中将。他参照1898年的德国毛瑟步枪设计了这支“38式”步枪。与毛瑟的唯一区别在于这支步枪。在螺栓机构上,增加了一个滑动金属盖,以防止灰尘落入螺栓。因此,38式在中国战区俗称“大38盖”。

实战是检验武器效能的唯一标准。防尘盖虽然是个创意,但在实战中效果不是很好,因为大盖滑开时会发出很大的金属摩擦声,晚上特别容易暴露。目标,这么多鬼兵不喜欢这个大罩子,有的干脆拆了扔了。

38式使用了更小的6.5mm口径,这是设计师有坂鸣人对小口径步枪构想的主要贡献,因为小口径步枪更轻(7和半磅),小口径步枪更轻。子弹还可以节省日本紧缺的黄铜等原材料,士兵携带的子弹数量增加了很多,但最重要的是后坐力小,射击时初速高.

不过,也有人抱怨38式子弹威力不大,虽然能穿透对方的身体,但并没有。比如横店抗战神中,八路环卫人员拿了一根棉签,用消毒液擦拭,这才治好了伤兵的枪伤!当然世界上威力最大的狙击步枪,这是剧透的夸张,但如果穿透伤没有击中身体要害,杀伤力并不高,这是不争的事实。

所以在 1941 年 12 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步兵和美军都配备了 7.7 毫米口径的 97 式和 99 式低倍瞄准镜步枪。

二、狙击步枪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38大甲”与美军“大八”(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对峙,火力明显逊色。小日本没有美军强大的后勤弹药补给,只能在弹药消耗低的手动步枪上做文章。

于是,成崎有坂在38式的基础上重新设计了7.7mm口径99式步枪。

这支步枪依旧是旋转式后膛,也就是拉动后膛一次的毛瑟式步枪,不过皮料水平和射击精度和38式差不多,不过7. 7mm子弹威力远大于6.5mm口径38式。

为了方便日军在东南亚丛林中与美军作战,太平洋战场的日军装备了99式短步枪。这种短步枪在中国战场上并不常见。如果有的话世界上威力最大的狙击步枪,它将被改装成97式狙击步枪。 ,安装一个2.5倍放大镜。比如抗战剧中,日本狙击手(有时候还是个没孩子的女魔头,坑爹!)用97式狙击枪杀了国军和国军。八路军的指挥官,好像蛮嚣张的。

其实真正厉害的是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装备了99式狙击步枪。这把枪在99式短步枪的基础上加粗了枪管,配备了日本光学学会专门研制的带有固定十字准线的4倍光学瞄准镜。日本狙击手在马里亚纳群岛和菲律宾使用这种武器。这种狙击步枪给美军造成了不小的伤亡,而英军在缅甸也经常遭受这种步枪的伤害。

不过,射冷枪、投暗器毕竟是对武道的不尊重。对此,美军经常使用迫击炮、火箭发射器、霰弹枪、火焰喷射器等来掩面乱打招呼。对手的整个碉堡都被歼灭了,装甲也没有了,,,

三、小队轻机枪

说起二战时期的日本机枪,大家总会想到造型奇特的“曲柄”机枪(1922大正11式机枪),没错,关于这把机枪的传闻很多,所以我不会多说。 我只想补充一点,“弯曲手柄”机枪特别不耐脏。根据日本步兵班的军规,机枪手每天最大的任务就是确保“歪柄”机枪一尘不染。他会受到惩罚甚至枪毙。

其实日军在二战期间还有另外两挺轻机枪,比如96式和99式轻机枪。 96式是在捷克(ZB-26)轻机枪的基础上设计的,不过是一点点日本的作品,而且96式的结构远比捷克的复杂机枪,比如在弹匣里加装了一个注油器给子弹注油,解决了弹壳卡死的问题,但是弄巧成拙,在实战中,子弹更容易被油泥卡住而卡死.

96式不能单发,只能连发。子弹口径与38式相同(6.5mm),杀伤力不足。因此,太平洋战争中的日军装备了99式轻机枪。 99式的30发弹匣,去掉注油器,使用99式步枪通用的7.7mm子弹,加装了一个2.5倍镜,性能是比96式轻机枪优秀,比曲柄高出不少。

1941年12月,99式轻机枪首次装备日军第25军。在“马来虎”山下丰文将军的指挥下,军队仅用了2个多月的时间就占领了英国的防线。新加坡和整个马来半岛。

但直到战争结束,中国战区的大部分日军仍在使用麻烦的“曲柄”机枪,只有少数部队配备了新型96式机枪。由于这把机枪与捷克机枪(ZB-26))非常相似,有网友误以为日本不想看到它的“歪柄”,转而换用从国民军和八路军。 ,其实只要仔细看,捷克式的枪口是锥形喇叭口,而95式是直口,只有99式和捷克式是一样的,也是喇叭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