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美国人民被德国人彻底激怒前,美国并没有参加一战的能力

因为直到美国人民被德国人彻底挑衅,美国才具备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能力。

所谓战争,尤其是民族国家时代的战争,无非就是三个要素:兵、将、钱。士兵是战争的参与者,将军等专业人士是战争的指挥者,金钱和食物是战争的基础。当时欧洲各国普遍兵多,钱粮不足,于是有英国劳合·乔治内阁整顿炮弹危机,德军主动撤出突出部,平了前线,减少防御力量,缓解家政工人短缺问题。德国发动超限潜艇战,企图让粮食生产匮乏的英国饿死的尴尬,

但美国恰恰相反:它的钱几乎是无限的,但它的士兵却如此之少,以至于它甚至没有吓到圣马力诺。需要注意的是,与一些只会背诵历史没有思考能力的人不同,20世纪不再像三十年战争。有钱就有大军——七年战争的时尚流行。雇佣兵制度在拿破仑战争期间衰落,法国一度视之为宝的职业军事制度在普法战争后彻底转变为义务兵役制。20世纪,列强争夺的不仅是工业产能和国库盈余,还有动员和组织能力——即便是曾经对宗教漠不关心的普鲁士,19世纪中后期开始在军队中建立宗教以配合军队。“德”、“德式秩序与荣誉”唤起了应征入伍者对国家的“义务”,提高了整个应征入伍制度的动员能力。

当时的美国还保持着特立独行的军事体系:一方面,孤立主义决定了美国的国防压力只来自墨西哥和加拿大,因此美国不需要大陆军队;意识形态:作为一个强大的大政府的标准——大军只存在于建国以来的特殊阶段,比如反对同盟叛军,或者在美西战争中反对敌对国家,在这个特殊阶段之后舞台结束后,美国政府将迅速释放南山。比如二战胜利后,美军在短短三年内就从几千万缩减到了170万。或许美国对“合理军事力量”的理解最好的例证就是巴巴里战争:

阿尔及利亚对美国的海盗行动始于 1785 年 7 月 25 日(捕获了大篷车 Maria 和 Dauphin)。这四个国家要求赔偿66万美元,但美国特使只有4万美元。通过外交谈判取得合理的赔偿数额是艰难的。玛丽亚号和多芬号船的船员被拘留了十年,其他船只的船员也相继被捕。1795年,阿尔及利亚与美国达成协议,释放115名被俘水手,美国支付了100万美元的赎金。这占美国预算的 1/6,同时要求更多的钱作为税收,以防进一步抢劫。

即便缺少少将的美国最终打赢了第一次巴巴里战争,但和约也能很好地体现出当时北美第一大国的军事实力薄弱:

1805 年 6 月 10 日,美国与的黎波里签署停战协议。为了平衡对方拥有的人质(或俘虏)数量不等,美国向的黎波里支付了6万美元的赎金,的黎波里免除了美国的贡品。

美国参加一战的借口_美国参加一战 陆军_美国参加一战军人数量

这种弱小的军事力量背后,是当时美国的特殊意识形态:

对于美国民众来说,一方面,为了对抗欧洲式的大政府,美国民众更偏爱枪支自由和相应的民兵组织,对战斗的主力——正规军颇为警惕。 . 甚至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政府也未能趁势留住大陆军,这导致了1940年日本军队的“异想天开”(在大型武装军队之前攻占美国西海岸)美国);

另一方面,苍麟懂得礼节,逐渐富裕起来的美国民众开始有了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对于这种精神追求,同时期的欧洲国家采取了“民族主义”或“民族主义”。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被包装为德国秩序和荣誉与英国和法国自由主义的战斗,而不是纯粹的帝国。意识形态的决战——也正因为如此,当共产党把战争重新定义为“强者宣战,平民死亡”时,德国发生了一场水手起义,因为这场名义上的民族战争不再为人民提供“自我-实现“需求”。然而,与欧洲民族国家不同的是,美国的“民族”在被“民主意识形态”重新定义之前” 普遍缺乏类似国家主义或民族主义的人生价值观存在的基础,于是当时的美国民众开始思考“道德”——1920年,一战结束后的第三年,美国政府颁布了禁酒令,颇具宗教色彩和民族色彩。这个法案被普遍认为是美国政府对清教徒和女性选民的奉承,而在这种奉承背后,这种对“堕落之源”的深仇大恨,揭示了美国民众的另类追求:这是相当宗教和民族的。这个法案被普遍认为是美国政府对清教徒和女性选民的奉承,而在这种奉承背后,这种对“堕落之源”的深仇大恨,揭示了美国民众的另类追求:这是相当宗教和民族的。这个法案被普遍认为是美国政府对清教徒和女性选民的奉承,而在这种奉承背后,这种对“堕落之源”的深仇大恨,揭示了美国民众的另类追求:

“清教徒”崇尚敬畏神,过清净、简单、真实的生活,把饮酒享乐视为“堕落之源”。19世纪中叶,随着葡萄酒业的发展和城市中酒馆数量的增加,酗酒者随处可见,饮酒的危害也逐渐凸显。“清教徒”和许多有远见的法学家和社会学家焦急万分,将酒精视为犯罪和贫穷的根源,甚至称其为“魔鬼的利口酒”。

另一个值得考虑的例子是伊迪丝·卡维尔案:1915年,在德国占领区协助200多名盟军战俘越狱的护士伊迪丝·卡维尔被捕,然后是德国人,根据法律战争中,间谍罪被定罪并被判处死刑。但这种“依法判决”却激起了美国民众的愤慨——虽然1812年战争中被俘时也有不少英国军官因身穿便衣被依法处决为间谍,但美国民众在1915在他们眼中散发着完美的人类美,而“协助释放战俘”只是宣扬真善美“仅此而已”。

那么,卡维尔的处决是否合理?虽然杀死她的决定无疑是愚蠢的,但不可否认的是,她确实帮助了英国军队,因此一旦被抓住将面临死刑。尽管处决卡维尔是一个正常的法律结果,但这是一个糟糕的政治决定。- 考恩·埃文斯

美国参加一战的借口_美国参加一战 陆军_美国参加一战军人数量

卡维尔被处决的消息激怒了整个国际社会——尤其是美国,德国潜艇击沉民用轮船卢西塔尼亚号至今仍历历在目——德国不得不将其余的人赶到死刑。刑期减为监禁。对于英国政府来说,伊迪丝卡维尔是开发口号的金矿。

显然,要让这样的人参加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狗咬狗战争是非常困难的:如果缺少一个足够“高贵”的“名字”来参军,更何况是动员参军,只是让代表选区民意的国会议员已经很难投赞成票。

对于美国的政治精英来说,当时盛行的意识形态是建立在华盛顿建立的孤立主义之上的:

要把美国建设成为一个自由进步的伟大国家,最重要的是要摆脱对个别国家的永久根深蒂固的反感和对另一些国家的情感依恋;不与任何外国建立永久联盟关系;美国是孤独的,远离其他国家。这样的地理位置,让美国能够并且使美国能够追求独特的外交路线,使交战国无法从美国获益,也不敢轻易冒险挑衅美国。——华盛顿离任时的告别演说

总之,美国的政商精英倾向于以海洋为天然城​​墙,远离欧洲大陆大国之间的纷争,利用这种中立性来维持贸易的畅通,所以美国不需要维持一支庞大的军队——甚至可以说,美国这种种马的状态,也可以向欧洲列强证明,他们在政治上缺乏进取心。这种以政治独立(中立)保证贸易畅通的想法,对于许多机械唯物主义者来说可能难以理解。例如,在他们看来,战争是资本家赚钱的最佳机会,但霍布斯鲍姆(左翼历史学家)说:

既然国际和平是自由国际商业和金融交易所依赖的资本家——甚至可能是军火制造商以外的工业家——繁荣扩张的必要条件,那么商人怎么可能希望扰乱国际和平呢?

美国参加一战军人数量_美国参加一战的借口_美国参加一战 陆军

尤其是1917年以前的美国,英法对弹药和草料的巨量消耗足以让全国各地的工厂全面开火,参战不仅必然导致德国对美的潜艇战(以前的潜艇战袭击了悬挂盟国国旗的船只,例如1915年的卢西塔尼亚号),同时大规模入伍将导致美国工厂工人数量大幅下降,因此即使纯粹基于从经济角度考虑,参战不仅有失败的风险,而且对资本家的伤害也很明显。如果德国商人和英国商人还需要通过世界大战来保证市场和资源,对于主张开放政策的美国来说,这种经济驱动力显然要弱得多。这就是为什么,即使1915年发生了导致数千名美国乘客死亡的卢西塔尼亚事件,美国政府仍然压制国内的宣战派别,直到两年后截获德国联合墨西哥颠覆美国政权的电报。正式开战。

总而言之,对于美国企业来说,供应短缺和自由贸易的中立性远远优于冒险和劳动密集型的战争参与;对于美国政治来说,1917年之前根本就没有足够的动员能力:德国在卢西塔尼亚之后,超限潜艇战暂停,德国军方甚至在伊迪丝卡维尔受到美国舆论的抗议后,暂停了对剩余7名间谍的处决。案子。这种明显的“快感”适时加入了美国的孤立主义论调美国参加一战军人数量,从而压制了德国交战派的崛起——

直到 1917 年德国的赌注:重启无限制潜艇战损害了美国企业的命运;与墨西哥政府的阴谋损害了美国的政治权力;最重要的是:关于卢西塔尼亚和伊迪丝卡维尔案后德国“邪恶势力”的死灰复燃,让美国人民完全有理由将20世纪“匈奴”的失败作为另一个道德出口:对德战争不再是大政府扩张军力的别有用心。为了捍卫世界文明的重要努力——美国人民甚至自发地把这种愤怒发泄在国内的德国移民身上,最终导致德国移民在美国的隐身。

于是面对如此汹涌的舆论,美国国会议员投了赞成票,美国政府征募了建国以来最大的军队;

但本质上,让美国进入如此动荡的舆论,并不是美国政客的心机,而是德国军政官员的非理性——就像他们在后俾斯麦时代的一举一动一样:

1871 年至 1889 年间,俾斯麦以无与伦比的技巧处理了这场竞争。毕晓普很清楚,控制它的关键是刻意限制目标。——霍布斯鲍姆,帝国时代

美国参加一战 陆军_美国参加一战的借口_美国参加一战军人数量

当普鲁士军队肢解奥军时,考虑到法国可能的背叛和欧洲大陆可能的重新审视,冷静的俾斯麦(他从政的原因之一是1851年奥地利对普鲁士的羞辱)辞职迫使普鲁士国王赶紧给奥地利一个宽大的契约。相反,后俾斯麦时代的德国军政领袖,逐渐将潜在的盟友和中立国投向了英国的怀抱。首先是在意识形态上与英法旗鼓相当的俄罗斯,然后是可以控制欧洲胜利的美国。

与出拳快速却不考虑后退的德国不同,这位经验丰富的英国政治家考虑的更多:一战中英国参战的“理由”被包装为“保卫被德国入侵的比利时的中立”德军处决卡维尔护士后,虽然这样的间谍罪完全符合战争法,但英国政客抓住美国舆论的起起落落,打出一连串的组合拳,污名化德军和给美国民众提供了道德存在的理由。事实上,与在独立战争和内战中为英联邦提供大量帮助的德国人相比,英美之间的矛盾,无论是在历史情感还是贸易上,

至于英美关系,我们可以进一步讨论。假设仅经济竞争就可以导致战争,那么英美的竞争和敌意就应该构成军事冲突的准备条件——正如马克思主义者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仍然相信的那样。然而,正是在 20 世纪的第一个十年,英国总参谋部不再期望对英美战争采取任何预防措施。从此美国参加一战军人数量,彻底排除了发生英美冲突的可能性。——霍布斯鲍姆,帝国时代

于是一方面因为德国的一再施压,民生一片哗然,另一方面,英国“及时”交出了“共同捍卫人类文明”的橄榄枝,哪怕美国政府想谋划策整体最优解——假设加入盟国是整体最优解 无中生有的美国民主政府解决不了对英宣战后参军的少数士兵,以及美国国内暗流涌动的问题。政治环境。

更不用说日德兰海战后德国海军的无情表现。在世界第一海军面前,美国对英国宣战,基本上就意味着暂停对外贸易。因此,在军火商挥舞支票购买国会议员的同时,其他行业的资本家也会购买议员,以确保商业路线畅通——甚至对于军火商来说,他们一方面为数以百万计的英国和法国人提供武器。欧洲大陆的军队,另一方面是为不到50万人的美军提供武器,更重要的是,用十根手指算清楚。

所以无论是政治、商业还是选民,美国都不会站在一战的盟国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