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姚军中国的首列装甲列车(上图)(组图)

作者:保罗·马尔马萨里

姚军译

中国第一辆装甲列车出现在1920年代初期的志湾战争中。中国装甲列车的飞速发展,直到白俄罗斯雇佣军的到来,尤其是军阀张宗昌身边的到来,才开始。

(上)照片中这辆装甲列车的中俄混编人员。(照片:Paul Marmasari 收藏)

白俄罗斯装甲列车

1922年10月,苏联红军将符拉迪沃斯托克(海森威格)夷为平地,大批白俄罗斯官兵携带装甲列车逃往中国。手下张宗昌为佣兵。1922年9月15日,张宗昌被派往符拉迪沃斯托克购买军火。他的一个联系人是尼古拉·梅尔库洛夫,他移居中国,成为第一位白俄罗斯装甲列车指挥官。

白俄罗斯最早的装甲列车是临时搭建的,主要是用沙袋加固的旋转车。1924年10月,第二次知丰战争接近尾声,张宗昌率军(奉天军阀之一)向董正国率领的直隶部队进攻,攻占了重要的铁路枢纽滦州。他们封锁了滦河上的桥梁,迫使嫡系的大批士兵投降,并缴获了许多装备。这些人员的吸收,使张宗昌的部下在几天内就增加到了六万人。俄罗斯工程师立即找回了被俘的铁路车辆,并暂时将它们改造成了第一批装甲列车(被白俄罗斯摄影师永久保存在电影中)。

(上图)白俄罗斯士兵操作的FK96(德国)77mm或38式75mm火炮(前者的日文版)。(照片:Philip Jowett 收藏)

随着北京政变,段祺瑞暂时掌权。为巩固同盟陆永祥在东南地区的地位中国装甲道,在镇压直隶军阀齐邪远的同时,又派张宗昌南下。1924年11月14日,张宗昌的部队抵达浦口。由于浦口和南京之间的长江没有轮渡线,他的士兵在驳船上安装了铁轨,让他们的装甲列车在夜间过河。1925年1月28日,张宗昌的部队在江苏遇到的抵抗力量薄弱,在装甲列车的支援下抵达上海。艺术家萨帕茹为《华北日报》绘制了装甲列车的草图。

(上)注意这辆粗犷的装甲车,明显用装甲板和沙袋加固,并配备一门法国75毫米APX野战炮。(萨帕乔的素描,1925年1月30日刊登在《华北日报》)

吴佩孚的装甲列车

在使用非白俄罗斯装甲列车的军阀中,吴佩孚和张作霖是最强大的两个。这些列车的乘务员主要是中国人。

吴佩孚在 1920 年代中期开始使用装甲列车,此时他已经重建了在 1924 年第二次直接战争中惨败的军队。这些列车的设计可能受到了张宗昌的白俄罗斯模型和楚玉璞,但他们的技术特点和操作思维似乎落后于白俄罗斯同行。我们唯一掌握的信息是它们是由扬子机器厂在汉口制造的,该公司专门从事造船业务,包括当时为中国海军提供的炮艇。1926年,由于在装甲列车制造方面的巨额财政投资,该厂破产。

1925年,吴佩孚的主要对手是国民军,国民军第二军在岳卫军指挥下占领河南信阳。1925年冬,吴佩孚的指挥官寇英杰在围攻该地时使用了装甲列车。据一名军官回忆,寇英杰曾计划用装甲列车运送大量突击部队。这列火车将作为“攻城锤”,支援主攻部队,火车上运送的部队将击退火车,击败铁路沿线的守军。尽管下属暗示敌人的部署可能是一个旨在诱使他们执行此类行动的陷阱,但还是下达了进攻的命令。火车一突破敌人的防线,它掉进了守军准备的大沟里。虽然火车侧面有铁板保护中国装甲道,但木质车顶保护性能不足。战壕两侧高地上的敌军猛烈射击,将车内的部队全歼。

张作霖的装甲列车,与装甲列车的第一次交锋

第一次装甲列车之战没有涉及现代列车(如白俄罗斯装甲列车),而是在吴佩孚和张作霖的列车之间展开。关于后者列车的信息很少。根据张学良将军的回忆录,这些临时装甲列车是由张宗昌的部队在中东铁路上建造的,张宗昌的部队在 1920 年代初期仍在中国东北地区。在轨枕和钢轨之间浇上水泥后,就可以充当火车的装甲,武器由火炮和机枪组成。船员都是中国人。

尽管吴佩孚与张作霖及其手下张宗昌、楚玉璞结盟对抗西北军,但在1926年吴佩孚的主力在迅速推进的国民党北伐军11面前被击败。处于劣势,张作霖再次将这支军队看成是他征服全中国野心的绊脚石。1927年2月宣战,派精兵入河南,攻打忠于吴佩孚的靳允娥。这将是北方军阀的最后一场大战。金云恩对郑州发起反击。统帅是他最忠诚的部下高如彤。主力至少使用一列装甲列车沿京汉铁路北上,两个联队也被步兵掩护。

“3月24日上午,敌军司令高如桐在近卫和突击部队的陪同下,亲自指挥装甲列车,发动大规模进攻。沿京杭线向五里铺推进后,敌军被被我军包围,火车被我的炮火摧毁,高和他的参谋长沉其昌、旅长宋家贤等40名军官在装甲火车上阵亡,之后,敌人撤退到新郑。我军俘虏敌军1000余人,缴获他的装备,包括一辆装甲列车、八门大炮和大量枪支。高将军等军官的遗体被送往郑州安葬。”

上述官方报道并未提及冯军装甲列车所起的作用。当时的许多说法都证明它参与了一场相当有趣的火车大战。

(上)在这张高如彤的装甲列车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支撑垂直装甲钢板的水泥。显然,一枚或多枚炮弹穿透了装甲并在车内爆炸,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照片:历史画报,1927年6月,陈一川收藏]

1960年代,靳云恩身边的下属徐向臣写过这场战役:

“金云恩进攻的主要障碍之一是冯军部署在郑州南部的一辆装甲列车。高如桐原本打算用自己的装甲列车上的车钩来俘获冯军列车。他的火车确实接近并连接到冯军。军用火车。但是,他只有一个机车,敌人有两个(但单个机车的功率比前者小)。在短时间熄火后,车钩高如彤的装甲列车上的机车被释放,整列火车被拉向冯高还在车里,他命令车上的大炮向敌列车开火,冯军大炮还击,摧毁了高如彤的整个火车,他死在了战斗中。”

另一边的张学良将军在回忆录中讲述了这一幕:

原来是张宗昌安装的。负责大炮的船长拼命地向敌人的火车开火。封闭车厢的震荡效应杀死了敌方列车上的许多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