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以色列铁穹导弹防御系统成功率超过90%

从5月10日到12日,巴勒斯坦武装组织从加沙地带向以色列共发射了1050枚火箭弹,其中850枚火箭弹落入以色列境内。根据以色列媒体的报道,在以色列的拦截行动中,铁穹导弹防御系统(Iron Dome Missile Defense System)的成功率超过90%。

一时间,在以色列的城市上空上演了一场引人眼球的攻防战。铁穹系统对于以色列的重要性显而易见,这样的导弹防御体系如何形成?其历史战绩如何?值得探讨。

三层区域反导体系实用至上

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以色列的国土面积非常有限、人口和重要设施高度集中;而且几乎所有与之接壤的邻国,都与其处于直接或者潜在的军事敌对状态中。

因此,对以色列来说,任何一种射程类型的火箭和导弹都能对它造成非常严重的威胁。比如巴勒斯坦的加沙地区,距离以色列最近的城市只有1800米;一发火箭从发射到落地耗时都不足10秒钟时间。

以色列反导防空体系示意图(图中缺失箭式防御系统)

基于这样的原因,在其他军事强国与大国通常选择优先发展针对远程(典型如洲际导弹)、中程导弹防御能力的同时,以色列的反导体系规划,走上了完全不同的总体规划……简而言之,现阶段以色列的反导体系采用三层设计:

第一层:铁穹系统

第一层是负责近程拦截的铁穹系统。其核心任务是拦截从加沙地区、黎巴嫩地区发射的火箭弹。包括真主党武装常用的喀秋莎火箭、哈马斯武装的卡桑等各类自制火箭。

以色列对这一系统的应用需求最为强烈,而且使用频率和弹药发射数量都非常高;因此其部署以实用化为主要目标,在设计制造过程中再依托成熟技术进行开发整合。

第二层:大卫·投石索系统

第二层是负责中程拦截的大卫·投石索系统,用于拦截和摧毁来自黎巴嫩和叙利亚的中近程导弹。

第三层:箭式反导系统

第三层是负责远程拦截的箭式反导系统,它具备大气层外拦截能力,主要用于防御来自伊朗等国家射程较远、弹头会再入大气层的导弹。

反导系统思路转型专注拦截近程火箭弹

从历史上看,目前的三层反导体系并不是以色列最初所设想的反导体系: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以色列主要考虑研发的是针对远程导弹的箭式系统。

真正逼迫以色列反导系统总体规划转型的契机发生于2006年——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真主党、哈马斯等武装力量开始大量使用廉价且易于获得、甚至是自制的近程火箭弹,向以色列境内发起不定时的袭击。到2006年,黎巴嫩真主党向以色列北部发射了4200枚左右的火箭弹。在造成以色列的大量平民伤亡外,还有25万人被迫疏散、100万人启动避难,经济损失超过55亿美元。

在这样的形势下,2007年2月,以色列国防部正式决定,将针对7至50公里射程的近程反导系统作为应对近程火箭弹袭击的主要方案——这个由以色列国防军和以色列拉斐尔国防系统公司共同完成、耗资2.1亿美元的系统,就是今天的“铁穹”。

近程火箭弹的威胁特征

针对以色列的近程火箭弹威胁,存在这样几个特征:

1、全年无休。火箭弹可能在任何一天、任何一刻发射过来。且数量较多,在一次冲突期间需要拦截数百发火箭弹是常态。

2、发射地点不固定。真主党和哈马斯经常在平民区发射火箭,甚至故意在第三方国家军事观察员所在设施附近发射,以诱骗以色列反击火力。

3、火箭弹从发射到落地时间很短。

4、经常出现多个目标需要同时拦截。

5、精度不佳。即便对方目标是打击城市居民区,也会有不少火箭弹的最终落点是无人区域,威胁性较低。比如2006年黎巴嫩向以色列发射的4200枚左右火箭弹中,有3200枚左右落入了沙漠地带,真正需要拦截的只有1000枚左右。

铁穹系统的关键性能

针对上述威胁,“铁穹”在设计时具备如下关键结构特征和性能:

1、全套系统能在极短时间内完成准备工作,进入作战状态。

在系统展开、与上级指挥中心有效联通后,2分钟内即可发射拦截弹。雷达能在5秒内对多枚火箭弹的搜索、识别、跟踪;并测算出发射地点、轨迹位置等信息,将其传递给战场管理控制系统;后者在5秒内,会完成对各枚火箭弹的威胁性判定、精确测算火箭弹的飞行弹道和落点,并向发射装置下达指令,发射、引导拦截弹飞向高威胁性目标。

2、发射装置的备弹量设计非常大,远超传统反导系统。

比如美国近程拦截导弹全部加起来都只有几百枚,而一套铁穹系统中,就设置了3至6台20联装的发射装置,拦截弹数量达到60至120发。配合舍弃低威胁目标的选择性拦截,铁穹系统一次能应对的来袭火箭弹数量相当可观。

3、拦截弹的设计中,优先考虑命中精度和成本控制。

要求尽可能实现单发直接命中目标,而且单发造价必须控制在3.5至5万美元,而对动力射程等性能指标则没有做较高的要求。

EL/M-2084主动相控阵数字雷达

为了满足这些性能需求,一套铁穹系统采用一台EL/M-2084主动相控阵数字雷达作为探测传感器,以战场管理及武器控制系统(BMC)作为中枢,控制3至6台发射装置。

BMC

每套发射装置,可携带20枚塔米尔拦截弹。而为了在性能与成本之间实现最佳平衡,塔米尔拦截弹采用了“目标—雷达—BMC—拦截弹”制导回路的指令中段制导+末段主动雷达制导设计;弹体长3米、直径160毫米,质量为90公斤。

塔米尔拦截弹

拦截能力较高让火箭炮变成“放烟花”

2011年3月,铁穹系统正式投入实际使用。2011年4月,铁穹系统完成对加沙火箭弹的首次实战拦截。

在部署的初期,铁穹系统就表现除了较高的实际拦截能力:

在2012年3月9日至13日的巴以冲突中,三套铁穹系统完成了对56枚高威胁性火箭弹目标的拦截,有效拦截率达到79%。2012年11月14日至21日,五套铁穹系统完成了对358枚高威胁性火箭弹目标的拦截,有效拦截率达到84%。

铁穹系统的实用化和大量装备,极大的减轻了近程火箭弹对以色列造成的防御压力,稳定了以色列国内的社会秩序和信心:近几年来,在户外观摩铁穹系统拦截火箭弹甚至成为了一部分以色列居民的“娱乐活动”。

延时摄影下的铁穹系统拦截画面

在相当大程度上,铁穹系统提供的防御能力,已经成为以色列对周边采取强硬政策、甚至是军事行动的底气所在。这大概也是反导系统的最终意义所在。(文案:侯知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