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中国航空工业历程:烽火中,我迈出的第一步

新中国航空工业诞生于抗美援朝烽火硝烟中。1951年4月17日,第四次战役接近尾声时,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和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发了《关于航空工业建设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在《决定》的指引下,中国的航空工业展开了艰苦奋斗的历程。《决定》也成为新中国航空工业的“出生证”。

从修理到仿制再到自主研制,我们走过了70年的发展历程。如果说中央的这个决定是一面旗帜,那么在这面大旗的号召下,有志于航空报国的仁人志士聚集在一起,为了中央的决定和人民的期望不懈地奋斗着,终于有了今天的成就。这是航空工业不会磨灭,也不会忘记的初心与寄托!

航空工业总部

变迁1951年4月18日,也就是在颁布《关于航空工业建设的决定》的第二天,中共中央批准成立重工业部航空工业局,拉开了新中国航空工业奋斗的序幕。

1952年4月5日,航空工业局正式迁入北京,随着航空工业的不断发展,航空工业局又搬到德胜门内果子市原摄政王府内办公。1963年在航空工业局的基础上组成新的第三机械工业部(简称三机部)。三机部于1972年搬到了北京市交道口南大街67号原交通部办公大楼办公。随着时代的变迁,三机部先后更名为航空工业部、航空航天工业部、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办公地点一直在北京市交道口南大街67号。2008年,两个集团整合后的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总部设在中央商务区。2017年,在集团公司改革发展的新起点上,搬迁至三元桥。

航空工业哈飞中国航发东安

新中国航空工业最早建设的六大重点工厂,大都是在解放前遗留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东安发动机厂(中国航发东安前身)和哈尔滨飞机厂(航空工业哈飞前身)地处哈尔滨平房区,在艰苦条件下,航空工业的创业者们齐心协力,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立起东安发动机厂和哈尔滨飞机厂两座现代化的航空工厂。

航空工业洪都

1951年4月23日,新成立的航空工业局正式通知南京22厂迁到南昌原国民党第二飞机制造厂旧址,洪都机械厂就在这里诞生。到1952年底,铁路、跑道、机棚、宿舍等相关工程陆续完成,一座初具规模的航空工厂诞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