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德国的雏形开始抬头,人们愈发渴望出现一个统一的国家来领导整个德意志

王国纪事的第一版

1862年铁血总理俾斯麦上台,普鲁士逐渐强大、现代化,德意志的雏形开始兴起。

在此之前,由于人口稀少,普鲁士从未成为强国。德国的国家概念也不存在。在欧洲,只有一个与德国人联系在一起的松散组织——德意志联邦。这个组织包括奥地利和普鲁士两个大国,以及巴伐利亚和萨克森等一系列中小国家。

普鲁士领土

随着时间的推移,德国的民族意识开始逐渐高涨,人们对统一国家领导全德的渴望也越来越强烈。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俾斯麦开始了自己的十字军东征和扩张。德国的扩张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862-1871,普鲁士统一

1871 年至 1899 年的威廉德国

从 1900 年到 1945 年的疯狂扩张

德国地处欧洲中心,东西方缺乏天然屏障,使其成为欧洲各国的主战场。俾斯麦也深知这一点。

他成为首相后,摆在他面前的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扩大普鲁士的版图,建立统一的德国,营造健康稳定的发展环境。他决定通过战争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俾斯麦

第一个受害者是丹麦。

1864 年,普鲁士和奥地利对丹麦发动了进攻。在两个大国的共同努力下,弱小的丹麦很快被击败。德意志联邦收回了易北河上的两个公国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在 Pou 看来,这两个公国的大多数人都会说德语,因此他们应该是德国政治实体的一部分。丹麦只是强行占领了这片区域,而Pou自己的行为只是在为天而行。 .

战争胜利后,普鲁士和奥地利都想自行吞并该地区,双方发生争执,为普鲁士随后的军事行动提供了借口。

普鲁士的第二个目标是前盟友奥地利。

1866年,他打着夺回两个公国的旗号进攻奥地利。奥地利的对手意大利也加入了普鲁士。战争开始时,奥地利拥有27.50,000人的常备军和近200,000人的预备役。普鲁士只有21.40,000的常备军和160,000的预备役。

但此时奥军仍装备后膛炮,而普鲁士普遍使用更先进的后膛炮,并使用铁路部队运输和电报通讯。尽管在数量上占优势,但巨大的技术劣势导致奥地利在短短七周内就输掉了战争。

普奥战争

战争的失败导致奥地利失去了在德意志邦联成员国中的领导地位,德意志邦联解散了。

次年,奥地利改为奥匈帝国,胜利的普鲁士征服了北部地区,成立了北德意志联邦。与此同时,它迅速建立了战争期间欧洲最强大的军队。而参战的意大利也分得一杯羹,从奥地利手中抢走了威尼斯地区。

普鲁士的一系列军事行动很快引起了欧洲各国的注意,他们意识到一个新的大国即将在中欧崛起。那么按照正常逻辑,英法俄三国很快就会建立强大的同盟来遏制普鲁士的发展,就像当年欧洲对抗拿破仑一样,但事实恰恰相反,他们只是袖手旁观。

对于英属俄罗斯来说,他们其实非常欢迎普鲁士的胜利。因为他们认为,一个强大统一的德国的出现可以遏制和平衡当时欧洲最具威胁性的国家法国。同时,强大的普鲁士不仅可以将俄罗斯人的注意力锁定在欧洲,为英国蚕食中亚创造机会,还可以制衡俄罗斯人的死敌奥地利。所以,英俄选择看戏是巧合。

在法国方面,他们一直认为只有奥地利才能击败普鲁士。与其耗费实力参与其中,还不如两败俱伤。此外,1859年法奥与奥地利爆发冲突,也让两人无法牵手。可能性。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普鲁士获得了宝贵的四年和平发展。然后给第三个对手——法国带来了火和剑。

德国统一之路

1870年,法国以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为借口对普鲁士发动进攻,以夺回在普奥战争中维持中立所获得的领土补偿坦克行动 欧洲战役,普法战争爆发。

法国实行常备军制度。部队在战场上已经很久了。各级指挥官经验丰富,曾在欧亚非美洲各地作战。就欧洲大陆的出口而言,他们拥有海外最强大的常备军,数量达 370,000,并拥有最先进的单兵装备。

在法国人眼中,军事实力和技术的劣势,会让普鲁士输得跟七十年前一样惨,最终的结局还是普鲁士割地求饶。

然而,强者之中,却有着致命的隐患。法军系统通常没有两级军师,战争时组织仓促,导致胜利时部队之间的沟通协调极为混乱。更要命的是,普鲁士方面采用的是一般征兵制。常备军看似只有32万,但战时却能动员100万人以上。同时,他们还配备了钢管线膛炮,在火力上完全压制了法军。

1870 年 7 月 30 日,法军攻占萨尔布吕肯。战斗的轻松程度超出了法国人的预期,他们傲慢地认为普鲁士人就是这种情况。但他们不知道,这场战斗是整个普法战争中法国唯一的胜利。最后的战斗完全是片面的。普鲁士只用了 11 个月就将法军主力分割并包围了。

9 月 2 日,在色当战役中,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和 8.30,000 名士兵向普鲁士投降,成为欧洲唯一被俘的皇帝。这一战,法军损失了10.40,000,而普鲁士只损失了9,000。

普法战争

消息传到国内,举国哗然。轿车的惨败立即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

1870年9月4日,掌握金融经济的法国大资产阶级乘机发动政变。法兰西第二帝国瓦解,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成立。至此,德国民族团结的障碍已被彻底扫除。但普鲁士当局决心继续战争,派军队向巴黎进军。至此,普鲁士的自卫战变成了侵略战。

1870 年 9 月 19 日,普鲁士围攻巴黎。对于法国人来说,这场战争已经从侵略变成了争取民族自由的斗争。

民族解放意识的觉醒,让法国迅速组建了近百万的庞大民兵力量,将普鲁士军队围困在主要要塞。法国的战争平衡似乎开始上升。但就在这危急关头,法国17万人最精锐的正规军莱茵集团不战而降。法国人之前的所有努力都是徒劳的。在整个法国,几乎只有巴黎仍在抵抗。

到 1871 年 1 月,被围困四个多月的巴黎,用鸽子和老鼠作为口粮,分发给市民。巴黎实在受不了了。

巴黎公社

1871年1月18日,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登基,宣布建立以普鲁士王国和德意志第二帝国为首的德意志帝国。

1月28日,德国和法国签署了《巴黎投降协定》,2月28日,《凡尔赛协定》草签。巴黎的大部分堡垒连同大炮和弹药都被移交给了德国军队,并获得了 2 亿法郎的赔偿。至此,法国已经完全投降了。

在胜利进行曲的伴奏下,普鲁士军队威风凛凛地进入了巴黎​​的凯旋门。法国投降了,但巴黎人民仍然选择抵抗。 3月18日,巴黎人民起义成功,巴黎公社宣告成立。但是这个无产阶级组织只存在了两个多月。 5月28日,法国政府围攻失败,7500人被监禁或流放,2万人被处决。

5月10日,德国和法国签署了法兰克福条约,将赔款从2亿法郎增加到50亿法郎,并割让了阿尔萨斯洛林的大部分地区。正是在这个时候,我们学到的最后一课发生了。

最后一课

这场由法国发起的战争只持续了一年,以巴黎沦陷和普鲁士的胜利而告终。在战争期间,法国人俘虏了他们的皇帝,并推翻了第二帝国。打败他的欧洲霸权。至于侵略战争的始作俑者,被侵党在自己的首都加冕立业,军队编入敌军,但在镇压人民起义方面却是雷厉风行。法国政府真的是对内重拳出击,对外承诺。俾斯麦花了 9 年时间统一德国。

普法战争后,德国从法国攫取巨额资金和丰富的矿产资源,重工业迅速发展,形成了统一的国内市场和独立的经济体系。德国在欧洲的霸权崛起。成为强大的中欧帝国。

但奇怪的是,德国并没有趁势继续扩张,而是改变了外交政策,由主动进攻转为主动防御。难道成为德国总理的俾斯麦突然变了性,从战争狂人变成了狂妄的和平大使?答案一定是否定的。

事实上,俾斯麦非常清楚德国目前在欧洲范围内的实力和影响力。当时,德国东与俄罗斯、奥匈帝国相邻,西与法国相邻,南与意大利相邻。这些国家是当时欧洲大陆上最强大的国家。德国若想扩张,必然与这些大国发生冲突。

此时的欧洲局势与普法战争时完全不同。欧洲国家已经对德国产生了足够的警惕。他与任何大国发生冲突,必然导致英、法、俄联合。这样的对手,目前在德国是完全无法匹敌的。于是俾斯麦干脆站了起来。德国的扩张进入第二阶段。威廉德国时期。

德国迅速和解了与俄罗斯和奥匈帝国的矛盾,三国正式结成三皇同盟。但随着殖民地争夺的加剧,三个国家的关系逐渐恶化。柏林会议后,三皇同盟解体。

三皇同盟

1882年,德国与奥匈意大利结成三国同盟。这一时期,德国的综合国力迅速扩大。 19世纪末,德国已经拥有欧洲最大的军事力量,能够动员近300万军队,经济实力也占欧洲的25%,超过法国和俄罗斯,仅次于英国到1903年,德国的工业实力已成为欧洲最强,德意志帝国迅速崛起。令他的邻居法国和俄罗斯感到恐惧。 1890年至1894年两国结成反德同盟,德国开始认真考虑改变欧洲军队,力争成为世界强国。

他打破现状的第一个重大举措是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来挑战英国的海上霸权。这一决定直接导致了英国和德国之间的海军军备竞赛,一直持续到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个重大举措是在外交上孤立法国,阻止欧洲列强与法国结盟。 1905年,为了争夺摩洛哥的实际控制权,法德之间爆发了危机。德国本来想借此机会威慑法国,但他的行为却引起了整个欧洲的警惕。英、法、俄迅速建立三国协约,德军自焚。

此时的欧洲已不复以往,各国之间相互制衡,联盟可以随意改变。反而演变成德奥三国同盟与英法俄协约国之间的对抗。军事系统被打破,战争的阴云开始笼罩着整个欧洲大陆。德国的对外扩张也进入了疯狂扩张的第三阶段。

1911年,德国制定了特皮茨计划,试图建设世界第二大海军,从而使德国成为世界强国。这种做法激怒了英国人。事实上,英国在此期间曾暗示,如果德国限制海军发展,它愿意在任何欧洲战争中选择中立,但德国拒绝了这一提议。

然后他们在土耳其和巴尔干地区冒犯了俄罗斯人。摩洛哥的两次危机加深了法德之间的仇恨,德国在整个欧洲都树敌。

如果他采取了适当的缓和政策,他可能会避免进一步升级,但德皇威廉二世采取了更强硬的立场。他不断向英国施压,认为这会使英国主动与德国友好。然而,事情并没有像他预料的那样发展。在德国的威逼下,三国协约非但没有解体,反而更加稳定。

到 1914 年,德国人意识到必须采取行动突破这个防御圈。他们所缺少的只是一个机会。

当时欧洲民族主义正在兴起,斯拉夫人通过巴尔干战争逃离了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他们想效仿,赶走奥匈帝国。

1914年6月28日,斐迪南大公和他的妻子奥匈帝国王储在萨拉热窝视察时被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枪杀。这次暗杀给了德国人一个梦寐以求的宣战理由。 7月28日,奥匈帝国在德国的支持下,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紧接着,德、俄、法、英等国相继参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费迪南德公爵和公爵夫人

1914 年是战争的第一阶段。按照战前制定的施里芬计划,德国首先在西线发动了大规模攻势。但由于英法比三军在马恩河等战役中的顽强抵抗,以及俄军在东线的攻势,德军快速解决的计划破产了。

西线交战双方筑堑壕,长期对峙,转向阵地战。

1915-1916 年是战争的第二阶段。这一阶段还进行了三场大规模的土地战役。

首先是凡尔登战役。德法投入100多个师,军队战死25万多人,伤50万多人,号称萨尔登绞肉机。

第二个是索姆河战役。为了突破德国防线,将其推回法德边境,英法联军在法国北部的索姆河地区展开激战,双方共造成130万人伤亡。历史上第一次将坦克投入实战,因其残暴而被称为索姆地狱。

最后,俄罗斯的夏季攻势迫使德军停止了对凡尔登的进攻,并将大量部队调往东部。夏季攻势结束后,奥匈帝国无能为力,只能依靠德军来维持其军事胜利。整个攻势,俄军伤亡约50万,奥匈帝国损失110万,德军也损失35万。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役

在海上,在日德兰海战之后,英国仍然牢牢控制着海洋。在这个阶段,战争的战略主动权逐渐转移到了盟军一方。

1917-1918 年是战争的第三阶段。 1917年,美国对德宣战,中国等国也相继参战,盟军阵营增加到27个。俄国爆发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退出帝国主义战争,苏维埃政权进入历史舞台。

1918 年 3 月,德军在西线的进攻被挫败

8月8日,盟军反击,将德军赶出法国和比利时边境,德军主力迅速瓦解。

9 月 29 日,保加利亚向盟军投降

10 月 31 日,土耳其投降。

11 月 3 日,奥匈帝国投降。

11 月 9 日,德皇威廉二世在柏林工人和士兵的总罢工后发生武装起义后被迫退位。

11月11日,德国正式宣布投降。第二德意志帝国垮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这场战争史无前例的惨烈,伤亡惨重。战争持续了四年。 30多个国家和15亿人参与其中。伤亡人数达3000万人,造成极其严重的经济损失。

德国战败

战后,同盟国政府首脑召开巴黎和会,签署了《凡尔赛条约》。和约规定德国及其盟国应承担战争罪行的责任,重新划定德国的边界,德国放弃所有海外殖民地,德国向战胜国投降。支付330亿美元赔款,限制德军没有空军,总兵力不能超过10万。就连著名的德国总参谋部也特别认为这是非法的。他们用武力拔掉了德国锋利的牙齿。

1919年,德国进入魏玛共和国。此时的德国军力薄弱,甚至非常害怕波兰的入侵。十年前,德国是欧洲最强大的军事强国,但现在不得不仰望波兰。这种心理上的差距,让魏玛时代的统治精英们下定决心,要夺回分裂的领土,重建德国的军事实力。

他们试图通过外交谈判与欧洲国家达成协议,形成一个能够相对稳定发展的外部环境,但此时的欧洲列强却有自己的盘算。法国的首要目标是尽可能防止德国重新出现,他向英国提出了两国联合军事准备的要求。英方认为法国比德国强大得多,英法没有结盟的必要。英国声称要让德国重新融入欧洲大家庭。就像拿破仑下台后的法国一样。

在东方,苏俄刚刚成立,外交孤立无援,内部纷争不断,内战彻底淹没。曾经是德国东南部盟友的奥匈帝国分裂为几个弱小的共和国。德国本身就陷入了战争赔款的泥潭,330亿美元的赔款对他们来说是负担不起的,他们的经济受到了重创。最后干脆辞职,但法国直接出兵占领鲁尔工业区,逼得德国出钱。

魏玛德国

赔款压力迫使魏玛政府印制巨额钞票以应对赤字,这导致恶性通货膨胀和在民主道路上苦苦挣扎的魏玛共和国国内局势极度动荡。左派指责社会民主党是共产主义革命坦克行动 欧洲战役,背叛了工人的利益,而右派则反对民主制度,坚持要让德国恢复原来的君主制。

1923 年,施特雷泽曼担任德国总理。在这里的七年里,魏玛德国经济复苏,外部环境趋于稳定,进入了黄金时代。一切似乎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但这一切都只是虚假的繁荣。

德国经济复苏的前提是严重依赖外国贷款,尤其是美国。国内贸易总体下降,失业率上升。随着 1929 年施特雷泽曼的去世,魏玛德国的黄金时代走到了尽头。这时,一名奥地利人从艺术生名单中掉了出来,巴伐利亚下士开始在德国政坛崭露头角。他就是阿道夫·希特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