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全球主流战略轰炸机一向是大国空军必备的“杀手锏”

战略轰炸机一直是大国空军必备的“杀手锏”。作为三位一体战略核反击天基发射平台,它也是空军实力的象征,值得拥有。但是,能够发展出这样的航空巨头的国家很少。按照目前全球的统计,美俄当之无愧是第一梯队,在这一领域各有一支战略空军“三剑客”,处于绝对垄断地位。中国仍处于新手阶段,只有一种 Tu-16 变体源自 1950 年代的技术。虽然很多改进型近年来已经拥有准战略轰6N,但在英国3V轰炸机退役后,已经没有竞争对手了。在这种情况下,目前只能勉强进入第二梯队。

毕竟战略轰炸机不是小物。它们不仅体积大,而且具有各种先进的子系统。它们完全是一个国家航空工业成就的高度融合。科研实力最高的美国排名第一,俄罗斯排名第二,起步较晚的中国航空工业技术排名第三。 H-6只有各种修改是正常的。比如速度、射程和弹药容量都不好。由于自主研制大型轰炸机难度太大,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无法形成有效的空中核威慑。既然不能建,就得想办法引进或购买。然而,选择是有限的,只能寄希望于俄罗斯。半个多世纪以来,经历了对方从主动赠送到限制销售的过程。

全球主流战略轰炸机

战略轰炸机的发展背景

美苏霸权在二战结束前就被提上了日程。尤其是美国率先制造了原子弹并投入实战。从实战效果来看,足以让苏联心惊肉跳——钢铁洪流挡不住一颗核弹。尽管核弹是毁灭性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但它们必须投在对手的领土上才能发挥作用。在弹道导弹出现之前,大家都在努力研制原子弹和氢弹,还有天基发射。研制平台战略轰炸机。

由于美国在二战中远离战场,没有受到破坏,再加上战争中出售武器赚钱,B-29“超级天空堡垒”和B-从螺旋桨到喷气机时代建造了 52 架“同温层堡垒”。战略轰炸机。从高亚音速到超音速时代,B-47“平流层喷气机”、B-58“流氓”、B-1B“蓝瑟”、3马赫神话XB-70“女武神”超音速战略轰炸机,甚至创造了世界上唯一的B-2“幽灵”隐形战略轰炸机。不仅型号众多,而且性能也极为先进。有压力,就有动力。苏联在感受到美国无可比拟的领先优势后,全力追赶双方,逐渐打成平手。

XB-70“女武神”超音速战略轰炸机

B-2“幽灵”隐形战略轰炸机

向美国投下核弹,战后苏联研制三代战略轰炸机

冷战时期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你有,我也有。美国领先于苏联,上面的美制车型基本上都有对应的苏制版本。先后开发了三代近10个型号。我们将解读最具代表性的模型。二战期间,战略轰炸能力不足的苏联向当时的盟友美国求助,希望根据租借法案引进B-29。我已经意识到苏联将成为未来的主要对手。美国人当然不愿意提供,但事故无处不在。在日本的轰炸任务中,美国B-29曾受伤被迫降落在苏联。截至1945年8月,苏联共通过扣押和报废收集的方式获得了3架完整的B-29和两架残骸。

不费吹灰之力就搞定了。基于此苏联造图二型轰炸机,图波列夫设计局奉命进行反向测绘和仿制。首先是将 R-3350(2200 马力)改为 ASH-73K(2400 马力)。机枪被一门强大的23毫米加农炮取代。 1947年5月19日,仿涂4“公牛”战略轰炸机成功首飞。模仿相当成功,整机仅比 B-29 重约 1%(340 公斤)。实际需求非常迫切。同年量产22架飞机,1948年正式服役。它的出现使苏联第一次拥有了空中战略打击平台,三年后实现了空投原子弹(苏联在 1949 年)。原子弹试验成功)。

B-29战略轰炸机结构

Tu-4“公牛”战略轰炸机

成为战略竞争对手后获得技术更加困难。苏联只有在战后以德国技术为基础,才能实现从活塞式动力到喷气式动力的跨越式发展。并成功建造了第二代战略轰炸机(第一代喷气式战略轰炸机),代表机型有涂16和米亚4轰炸机,前者属于中型轰炸机,后者属于大型轰炸机。由于喷气时代的到来改写了未来空军的方向,6000公里航程的Tu-4和B-29已经不再适合现代战争的需要,至少不能实现相互跨洋战略核打击。面对美国的B-47和英国的3V轰炸机,苏联只能通过一步步发展过渡机型来积累经验,比如平翼布局的伊尔28和涂12,涂-82 喷气式飞机,带有后掠翼设计的轰炸机。

通过不断的尝试,基础逐渐夯实,然后意外购买了英国的“Nin”和“Derwent”喷气发动机,并以此为基础,仿制了RD-4 5、RD-3rd级喷气发动机。 1952年4月27日,配备两台AM-3A涡喷发动机的Tu-88原型机首飞成功。同年完成国测,获得军号,命名为Tu-16轰炸机。它是我们未来的轰炸机。 -6 原型。苏联正式服役的第一代标准中型轰炸机(或称过渡性战略轰炸机)采用悬臂中翼固定后掠翼布局,最大起飞重量79吨,最大飞行速度1050公里/小时,作战半径2300公里。最大射程7200公里(3吨炸弹的射程约6000公里)。

Tu-82 轰炸机

Tu-16 轰炸机

与此同时,米舍夫设计局也在研制Mia-4“野牛”战略轰炸机,这是苏联航空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型飞机。它采用常规布局,上掠单翼,最大起飞重量140吨,最大载弹量20吨,最大航程12000公里。从字面上看,它是一款相当标准的远程战略轰炸机。 1953年实现首飞,共生产飞机110余架。由于性能不尽如人意,一直受到油耗高、续航里程短的困扰。实际上,该机主要承担空中加油机、海上侦察机、特种运输机等任务。

Mia-4“野牛”战略轰炸机

Tu-16虽然非常成功,但射程和承载能力有限,不符合苏联远程战略核打击的要求。因此,其后继产品Tu-95战略轰炸机也随之研发。与热情奔放的米亚舍夫设计局相比,图波列夫更加成熟稳重。他认为,虽然喷气式飞机是一种发展趋势,但早期涡喷发动机带来的高油耗难以满足航程和载荷的双重要求。 ,所以涡轮螺旋桨发动机是速度和航程的完美结合。

Tu-95“熊”战略轰炸机1954年首飞成功,1956年开始交付,采用非常特殊的同轴反向四叶螺旋桨,最大飞行速度超过900公里/H。以早期的Tu-95M为例,最大起飞重量182吨,载弹量12吨,最大射程14960公里,最大飞行速度882公里/小时。 1958年,在得知B-52战略轰炸机创造了14500公里飞行距离的记录后,Tu-95在13000米高空环游全国,耗时12小时15分钟,飞行17150公里。 Tu-95以实际行动回应美国的空中威慑。它的服役使苏联空军真正具备了远程战略打击能力,也就是所谓的全球战略打击能力。超远程和空中加油可以让Tu-95几乎在世界任何地方。投掷炸弹的地方。

Tu-95“熊”战略轰炸机

Tu-95“熊”战略轰炸机

到目前为止,苏联还处于高亚音速阶段,传统的、危险的空降轰炸模式。随着1960年代美国的3马赫神话,XB-70“女武神”超音速战略轰炸机首飞成功,B-1超音速战略轰炸机研制成功,美国再次走在了前列在这个领域里。为了达到平衡,1955年苏联要求各大设计局拿出超音速机型,即第三代远程战略轰炸机。初始具体性能要求包括:巡航速度1800公里/小时,最大航程12000公里,空中加油后最大航程15000公里。

苏霍伊设计局提交的T-4“红女武神”超音速战略轰炸机,最大起飞重量125吨,最大飞行速度3200公里/小时,最大航程7000公里。由于三角翼设计的亚音速性能太弱,无法考虑巡航所需的大航程,后来改进为可变后掠翼的 T-4M 只停留在图纸上。图波列夫提出了 T-145 项目计划。这款原本是 T-4 廉价补充的机型,重获新生。未来的定型版本是Tu-22M“逆火”超音速战略轰炸机,它的替代对象。就是Tu-16和Tu-22“眼罩”,表现平平。

T-4“红色女武神”超音速战略轰炸机

1967 年 11 月,苏联部长会议决定正式制定 T-145 项目计划,使用现成的 Tu-22“眼罩”航空电子设备、Kh-22 反舰导弹和 K -22系统降低开发成本。采用了可变后掠翼布局,原本放置在垂尾两侧的发动机极不方便搬入机身。 1969年,Tu-22M0原型机成功首飞。经过多次改进和调整,Tu-22M3终于成熟了。模型。最大起飞重量约120吨,最大飞行速度2.3马赫,实用航程7000公里(空中加油后可达12000公里)。内置2个弹仓和4个外挂挂架,标准载弹量可达6吨,最大载弹量可达24吨。可挂载Kh-15、Kh-16、Kh-22等多种空地导弹已成为苏联远程战略打击的核心力量-远程航空和海军航空。

T-145 项目计划

Tu-22M“逆火”战略轰炸机

虽然Tu-22M已经是相当成熟可靠的超音速战略轰炸机,但在航程、载重量等性能指标上与B-1B还是有差距的。出于这个原因,更强大的Tu-160紧随其后。图波列夫在米亚什雪夫设计局的M-18方案的基础上,半途而废,对M-18进行了各种性能优化和改进,采用油耗更低的NK-32涡扇发动机来满足性能要求。

1981年12月,第一架Tu-160原型机成功首飞。经过几年试飞,1986年进入空军服役。成型后,最大起飞重量275吨,最大载弹量40吨,最高飞行速度高达2500公里/小时,亚音速最大射程可达16000公里。 Tu-160采用可变后掠翼设计,内置2个弹舱,配备4个MKU6-1U旋转挂架。它可以携带24枚Kh-15空地导弹,射程300公里,也可以换装射程3000公里。 KH-55核巡航导弹。

M-18 计划

Tu-160 原型

常规核心可以执行战术和战略双重打击任务,大范围和高速突防战术,可以部署到任何地方远程攻击目标,例如美国最重要的航母编队时间。苏联空军由于外形美观,原计划装备100架,原计划装备100架。但随着苏联解体,经济陷入困境,被迫停产,只装备了19架飞机,全部还在乌克兰(美国后来拆掉了几架)。俄罗斯虽然是苏联遗产的最大继承者,但利用喀山工厂的部分零件只能生产6架飞机,而其余4架尚未成型的飞机由于资金不足长期搁置。

Tu-160战略轰炸机

从送礼到送钱不卖,中国从俄罗斯采购战略轰炸机由易变难

1950年代,苏联虽已进入喷气机时代,但仍量产1200多架Tu-4战略轰炸机,可见其对美国战略威慑的压力有多大。 1949年,一个年轻的中国航空工业代表团访问苏联。双方协商航空援助后,苏联真诚同意提供10架Tu-4飞机。距离苏联装备这架飞机仅一年。双方基本保持同步。当时的航空业一片空白,缺乏使用大型轰炸机的经验。 1952年,空军选拔飞行员到梁赞航空学院学习驾驶技术。 1953年2月,首批10架涂4战略轰炸机由苏联飞行员空降石家庄。同年3月,空军成立了第4独立团(称为“独立2344支队”),这是当年唯一的战略轰炸机。权力由军事委员会直接管辖。

Tu-4战略轰炸机

Tu-4战略轰炸机

在第一批交付之后,第二批才来。 1960年,从苏联订购了2架Tu-2飞行员教练机。虽然这是一个训练师,但他们有一个特殊的目的。收到后直接飞到基地代码029,主要用于空投核试验。同年 8 月,又订购了 8 台备用发动机,以及用于维修的相关零件和地面设备。 9月,由21名苏联机组人员驾驶的两架Tu-4飞行员教练机直飞南苑机场,经过三天的交接后正式进入。服务。

Tu-4战略轰炸机服役后,除了完成空投核弹试验外,还长期承担战备任务,直接参与平叛行动和高原物资补给。 1958年以来,Tu-4还承担了特殊保障任务,如空投第一支地空导弹部队的La-7无人机、轰炸黄河、改装成夜间空中拦截机、改装进入无人机母机(无侦察)。 -5),以及成为空警一号的改装平台。的确,大型轰炸机有明显的作战行动。虽然它仍然是螺旋桨轰炸机,但它在1950年代和1960年代的作用不容忽视。

图4无人机母机

“空警一号”预警机

Tu-4 毕竟是二战的产物。随着喷气式时代的到来,各种机型越来越成熟,对喷气式战略轰炸机的需求自然是迫切的。 1958年,苏联Tu-16服役仅6年,我们就开始引进该机,次年进行了第一次复制尝试。但是,基础不够牢固,随之而来的国际环境发生了变化。失去外部技术支持后,我们只能从头开始。 1964年,重新开始仿制Tu-16。三年后,国产轰6投入量产并开始装备部队,旋涡式安装。 Jet-8(仿РД-3М发动机)。

国产轰6的性能与原型机相差不大,最大飞行速度983公里/小时,最大起飞重量75吨,常规载弹量3吨,最大射程5500公里,作战半径2500公里。入役后,作为国内最大的空中平台,除承担常规战术打击任务外,在1960年代核武器小型化取得突破后,已成为三位一体战略核威慑的重要空中平台。

Tu-16 轰炸机

轰6轰炸机

前两架轰炸机的引进进展顺利,甚至还免费赠送了Tu-4,但情况在1990年代之后发生了变化。苏联解体后,来自北方涂22“逆火”的压力一下子消失了。要知道,这架轰炸机是我们在1970年代和1980年代的主要防御对象。当时地面防空靠的是老式的“红旗”苏联造图二型轰炸机,空中拦截靠的是歼-7、歼-8短腿近程战机完全没有拦截能力。看到这款机型的先进性后,与我们的轰6相比,不是一个级别的,所以随着苏27的成功引进,我们也希望得到涂22M甚至涂160战略轰炸机。

花大价钱买少量参考,然后在自主研发超音速战略轰炸机的同时更换落合轰6,震慑美日未来干预台海的战略企图因此,1990年代中方不断求购,俄方仍有出售Tu-22M的想法。毕竟这种模式需要大量的维护成本,在脆弱的经济条件下难以支撑。但问题是Tu-22M3在1993年就停产了,配套的NK-25发动机也已经停产,俄方只想卖早期生产的型号。这样一来,买一堆老式飞机弹壳要花不少钱,而且还需要大修,兼容国产武器、通讯和控制系统等,至少从经济角度看,成本太高,不划算。

Tu-22M3“逆火”战略轰炸机

Tu-22M3“逆火”战略轰炸机

十多年来,双方都有自己的想法。虽然传闻中国购买了 12 架 Tu-22,但 Tu-95MS 和 Tu-22M3 仍然参与了 2005 年的中俄联合军演。当时的俄罗斯空军总司令表示,他打算把这两种型号卖给中国。但是,时间太长,飞机只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老化和贬值。当H-6K等改型出现并不断成熟时,中国航空业已经能够改装出性能不弱于Tu-22M的机型。准战略轰炸机,Tu-22M就不用再说了。

中国涂22M轰炸机效果图

在涂22M不够吸引人之后,涂160成为中国最抢手的战略轰炸机。 2001年,有传言说中俄达成了军售。中国以8亿美元购买了四架Tu-160战略轰炸机,两年后交付俄罗斯。同时承担16名中国船员的培训和售后维修服务。然而,传言并没有成为现实。按照习惯性思维和地缘战略考虑,把这么先进的战略轰炸机卖给邻国,还是有些让人担心的。

东方不亮,西方亮。俄方显然不能在这里购买Tu-160。正好乌克兰还有一批全新的库存。由于涂160的飞行和维修费用极高,单架飞机的年维修费用高达140万美元。乌克兰显然无法维持如此庞大的战略武库,急于摆脱沉重的包袱。中方对此高度重视,派出代表团进行了实地考察。不过,美国和俄罗斯也在密切关注这些战略杀手。俄罗斯出于自身战略安全考虑,希望将其买回来,美国希望将其全部销毁。

Figure-160 复杂的地面维护

Tu-160战略轰炸机

经过讨价还价,最终的结果是,1998年,美国提供1300万美元拆解了包括Tu-160在内的44架战略轰炸机,以及1000多枚巡航导弹。在俄罗斯的强烈反对下,一半的工作被暂停。 1999年,俄罗斯和乌克兰达成协议,购买剩余的8枚Tu-160,以及3枚Tu-95MS和575枚KH-55MS空射巡航导弹。在这方面,俄罗斯支付了2.85亿美元,此外,它还以2.75亿美元抵消了乌克兰所欠的天然气债务。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获得Tu-160就变得不可能了。

Tu-160战略轰炸机

结论

在中俄军工合作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上,前期几乎都是出口,双方在装备时间上基本持平。正是全面引进苏联航空工业体系,迅速奠定了中国航空工业的基础,并在失去外部技术资源后,为优化改进提供了条件。但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基于地缘战略安全考量和战略轰炸机强大的威慑能力,虽然前期可以无偿提供援助,但后期却不能为钱出卖。未来,中国航空业只能依靠自身能力打造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影响力”战略轰炸机。

轰6轰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