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这支部队就是中国海军第一支某潜艇基地官兵绝对听党指挥

这支部队是中国海军第一支核潜艇部队——海军北海舰队的潜艇基地。自成立以来,该基地官兵驾驭核潜艇横渡大洋,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建造丰碑:水下长航,创造了世界核潜艇长航新纪录;极限深潜,考验我国核潜艇的深海作战性能;运载火箭的水下发射,宣告中国海基战略威慑力量的形成。

计算“三个账户”

1950年代,为了打破世界军事大国的核讹诈和核垄断,维护国家的独立、独立、安全和尊严,毛主席在2017年发表了“核潜艇,需要1万年才能生产出来”。 1959年10月,伟大的号召开启了我国核潜艇事业艰巨的建设和发展进程。 1970年12月26日,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下水,成为继“两弹一星”之后国家的又一重要武器。

对于核潜艇的重要性,某船员队政委苏云宝在政治教育课上说:“作为新一代核潜艇人员,首先要计算‘三个账’:计算党和国家领导人管好账,每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都高度重视核潜艇力量建设,为基地的壮大和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几十亿元,管好设备,用好设备,责任重大;算算党和国家对机组人员的培训账户,我们和飞行员一样,是国家重金打造的。”

基地官兵绝对服从党的指挥。基地党委始终坚持“支部立于公司”的方针。每次出海,都要增设海上临时党委。潜艇的一切行动均由临时党委按照上级党委的指示进行。曾经,“水下先锋船”奉命前往深海执行重要的航行任务。海上形势瞬息万变,危险迫在眉睫。紧要关头中国核潜艇部队解密,临时党委“一班子”严格执行上级命令,认真指挥操纵,正确应对复杂形势,出色完成任务。

驯服“钢鲸”

那一年,海军从各舰艇部队派出的36名官兵组成了中国核潜艇的第一批船员,开始探索控制核潜艇的艰难历程。

面对核物理、高等数学、流体力学等30多个学科和数以万计的装备,36名官兵迎难而上,夜以继日地学习,检查材料,爬上机舱,感动管道,钻过反应堆舱,熟悉每一个环节,掌握每一个系统,最终找到控制核潜艇的“门户”,完全靠自己的力量驯服“钢铁巨鲸”。

1988年9月,基地官兵驾驶核潜艇悄悄潜入万庆碧波,执行水下运载火箭发射任务。运载火箭冲破海面,带着橙红色的火焰,准确的溅到了目标海域。至此,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具备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能力的国家,标志着我军海基战略防御力量初步形成。

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新一轮军事改革浪潮来袭,在信息化条件下打赢海上局部战争已成为紧迫的时代课题。面对新形势新使命,基地官兵积累了执行远航任务的经验,在实战条件下不断提升制胜本领,努力打造一支强大的远航作战能力。能吓倒敌人的大海。他们创造了中国核潜艇历史上的核潜艇热交接应急调度、水下多雷齐射等多项第一。对抗训练系统和核电模拟。集成了训练系统等先进训练设备的模拟训练中心。

在南海某海域,一场新的战术演习拉开帷幕,核潜艇按计划潜伏在深海。他们面临的是一个前所未有的问题:预定的打击目标位于船的侧面和船尾。按照传统的方法,要攻击目标,必须转船,但战机转瞬即逝,怎么办?当时的海事司令员袁玉白下达命令,潜艇必须借助鱼雷的自动转向功能搜索目标。这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因为一旦出现失误,就可能导致鱼雷搜索失败,甚至转向攻击母舰,后果严重。官兵反应淡定,操纵鱼雷如蛇出洞般冲向目标,一举将其摧毁,创造了我国核潜艇历史上的又一个第一——大角度的成功实施鱼雷攻击。

“怕死不做核潜艇”

对于核潜艇官兵来说,每一次航行都是生死考验;要想战胜敌人,首先要战胜自己。因此,他们的口号是“不做核潜艇,怕死”。

基地的“O九广场”(“09”是我国核潜艇项目启动时的代号,潜艇基地官兵自称“O九人”),矗立着“黄继光式水下英雄”——总工程师孟昭旭雕像。人们纪念他,是因为他以“堵死”的精神守护着巨型钢鲸。

那年,某艘船在执行远距离战备巡逻任务,反应堆舱冷却系统突然失灵。反应堆舱内有放射性物质,长期进入反应堆舱,无异于血肉之躯“堵枪口”。船上10名共产党员组成救援队,孟朝旭冲在最前线。进入机舱后,孟朝旭很快就确定了故障位置。为了尽快排除故障,他忽略了留在舱内的时间限制,也忽略了舱外战友的一再催促,一口气排除故障。孟昭旭因长期努力工作透支身体而去世,享年45岁。临死前,他反复说:“感谢党组织的培养中国核潜艇部队解密,我选择了核潜艇无怨无悔,死而无憾。”

那年初冬,一艘核潜艇悄然离港,一个“人”潜入深海,开始了我国核潜艇第一次最大的自持试验。空气、水和阳光是生活的三大要素,但对于长航官兵来说,这三者却是最昂贵的“奢侈品”。在过去的 50 天里,水已成为最大的问题。喝水洗脸已经成为一种奢侈。长期在水下生活后,船员的体质明显下降。很多人出现失眠、头晕、食欲不振、记忆力减退、低血压、腰腿痛、大腿根部溃疡等症状。第70天,我的核潜艇已经超过了法国核潜艇67天的远航记录。我们应该在这里停下来还是继续?时任该船政委的常宝林对全体官兵进行了“民意调查”,他们都选择了“继续航行”。最终,他们在核潜艇的控制下顺利完成了90天一夜的航行,创造了核潜艇水下航行的新纪录。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公开报道显示,当外国核潜艇从极端长途航行返回时,许多船员被担架抬下船,而我们的远航战士在寒风中仍屹立不倒。 . .

解放军报记者乔天福摄

推荐人:xscclf 2013-11-02 执行主编:zjy2013-11-02 责任编辑:xwf 2013-11-04 校对图:109 2013-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