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航空工业一飞院:最好的缅怀是坚持自立、自主、自强

“徐舜寿先生是我国航空事业的重要开创者之一,飞机设计的一代宗师。在当年十分困难的条件下,共同开创了新中国航空事业、开创了603所,并坚持自立、自主、自强。如今,我们条件好了,更要把自立、自主、自强作为全院上下贯彻的工作原则。”

3月23日,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党建文宣部部长周国强受谭瑞松董事长委托,代表集团党组向徐舜寿先生铜像敬献花篮,深切缅怀一代宗师徐舜寿!

传承奋斗精神、充盈奋斗情怀、激发奋斗热情。在航空强国的道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随后,周国强就航空科研院所如何加强型号研制中党的建设、“党建+型号”中探索实践的相关问题与一飞院进行座谈。

徐舜寿是新中国飞机设计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在我国航空工业自力更生、艰苦创业阶段,他的名字与诸多“第一”定格:中国第一架自行设计的喷气式飞机、第一个飞机试验室、第一个飞机设计所。

徐舜寿的贡献,不仅在于飞机设计、机构及基础的建设,还培养了大批卓有成就的航空科技人才,在于他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在实践中形成了系统的飞机设计思想以及人才培养理念和方法,为新中国航空工业的起步和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徐舜寿和一飞院的故事

一代宗师徐舜寿

徐舜寿不仅是我们一飞院的一代宗师,也是我国飞机设计领域的一代宗师,是新中国飞机设计事业的奠基人。

徐总逝世前曾领导或参与了新中国几乎所有飞机设计及仿制工作,其中自行设计的型号有:歼教1、初教6、东风107、雄鹰302(即强5前身);仿制的型号有歼六、歼七、轰六、轰五改、运七等。

他撰写了《飞机性能捷算法》,编译了《英汉航空工程名词字典》,翻译出版了《飞机构造学》、《飞机强度学》,他在“文革”逆境中抱病编译《飞机寿命》,首次系统地介绍飞机结构的疲劳问题以及“安全寿命”设计原则,他亲自组织编制了《基本功大纲》和《设计员手册》,是当时国内唯一的飞机设计依据。

他慧眼识才、知人善用,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栋梁之才,如顾诵芬、屠基达、陈一坚、管德、陆孝彭、程不时、陈嵩禄、郭松林、黄德森、高忠社、钟定逵、陈绍猷、吴克明、龚国政、付大卫等。

徐舜寿同志于1964年7月调到603所,任技术副所长兼总设计师,直至1968年1月6日去世,徐总在603所工作时间总共不超过4年,但却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

他具有严谨科学的工作作风。作为总设计师,他工作深入,熟悉基层,掌握每个专业组、每个设计员的业务能力及特长;他工作细致,严肃把关,他亲自审查每一份设计报告,不仅审阅设计方法和结论,还要考察设计的可行性,纠正用词的准确性;他特别重视试验验证,强调“实践第一”的原则。

他为人正直,光明磊落,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他总是站在国家利益的高度,向领导直言相谏,当好参谋,即使遇有不同意见,他也据理力争,从不随波逐流。他一直认为:“搞设计必须有科学程序,前后衔接,逐次接近”;“航空工业最好是一个飞机一个飞机地干下去,人也培养出来了,技术也提高了”。这些观点已被证明是完全正确的。

他是航空界的伯乐、年轻人的导师。他认为飞机设计需要两种人才——“常规的快手,关键的专家”。设计时要做到六快,即构思、查表、计算、画图、论证、总结要快。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苦练基本功,多看技术资料,多看型号图纸,多画图,多练仿宋字。他鼓励年轻人要“坐下来,钻进去,冒出来”,争当技术尖子。他特别欣赏苏联专家克拉西莫夫的“小狗游泳论”,对人才坚持优先培养,自然淘汰。他对人才培养的远见卓识至今仍有重要指导意义。

徐总在603所期间,还干了两件大事:一是组建并带领300多人的测绘仿制设计队伍,投身运七飞机研制,为运七飞机正确选型和总体设计作出了贡献,为我国民用飞机的研制闯出了一条新路。二是,他领导完成了我国核试验取样器的设计,他曾就飞机投放氢弹的可行性问题,当面向周恩来总理汇报,为中央下决心用飞机投放氢弹提供了科学依据。

为缅怀一代宗师徐舜寿,603所于1989年在阎良为他塑了铜像,并设立“徐舜寿青年科技进步奖”。2005年5月19日,一飞院向徐总的母校——清华大学赠送了2.37米高的徐舜寿汉白玉雕像,让他的光辉形象和高尚品格感召一代又一代莘莘学子。

一代宗师徐舜寿给我们一飞院带来的是,科学求实的精神和严谨踏实的作风。

今天航空工业的发展离不开一代代航空人艰苦奋斗、砥砺前行。

忠诚奉献、逐梦蓝天,缅怀是为了坚守,铭记是为了传承。立足新时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迈向航空强国伟大新征程,需要我们继承和发扬好以徐舜寿为代表的航空先辈们的伟大志向和优良传统。胸怀“国之大者”,不忘初心,做忠诚奉献航空人,牢记使命,干逐梦蓝天强国事,共同为实现航空梦、强军梦,“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图片:李雯歆文字:刘代佳 注:部分资料为历史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