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十年一遇的沙尘背后,他们守护着东航2500架航班

中国航空新闻网讯:2021年3月14日傍晚,起源于蒙古国的沙尘随气流向南移动入境中国。15日,沙尘影响京津冀地区后继续向东南移动,进一步影响河南、山东等地并波及华中及长三角中北部地区。漫天沙尘席卷而来,而在中国民航的天空下,东航运行及客户中心(以下简称“OCC”)大厅里,王秀春及团队的小伙伴正紧盯着面前屏幕上的气象云图,以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研判预警天气趋势,全力护卫东航2500余航班的安全与正点。他们,是来自东航运控中心飞行情报及气象信息处理中心的气象分析员。

起步艰难而发展迅速 中国航司也有强大后劲

随着民航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基于国外先进航空企业的发展经历,社会化行业基础气象服务(包括空管气象服务)不能满足行业企业的发展需求,促使民航企业建设发展自己的气象队伍。东航于2019年底建立了OCC所属的飞行情报与气象信息处理中心,在公司领导的关心支持下,中心自2014年起逐步引进中国气象局、日本WNI气象服务、美国气象公司服务,建设了东航全球台风网、火山灰监控预警网、东航危险天气(雷雨、冰雪、台风、大雾)分析数据库,使东航气象团队具备了国际运行区域的火山灰、雷雨、北美暴风雪、大西洋台风等危险天气的监控预警能力。

气象工作主体是做整体运行的决策预报,包括台风决策预报、系统性雷雨和冰雪决策预报、大雾预报等等,另外提供放行签派席位具体航班的放行天气分析支持。近年全球极端天气频繁、异常,更容易出现异常的暴雨、雷雨、冰雹等强对流天气,民航运输生产受台风、冰雪、雷雨、低云、火山灰等危险天气的影响越来越严重,作为气象分析员,需要密切跟踪复杂、危险天气形势的演变,提前发布重点机场和枢纽航路系统性大风、雷雨天气预警信息快报。相应信息通过每日生产例会、微信、邮件发布到指挥中心、飞行签派部,供运行决策、飞行、签派放行使用。

近年来,东航气象先后研发了华东近海北上转向台风、华东近海登陆台风监控预警、浦东平流低云监控预警等技术并发布东航增强型气象系统专业产品,主要包括季节性地面大风,沙尘,道面积雪,雷雨、强降雨天气,台风、系统性冰雪天气以及区域内东航主要机场的大雾低云天气的预警预报。得益于重点运行区域雷雨预警、预报技术,东航有效地提高了运行效率以及安全、效益水平。

2020年,通过发布大范围雷雨预报,东航预警了30多次长三角、50多次珠三角和30多次京津冀雷雨,发布了50余次区域大雾预警和40多次大范围降雪天气预警,共计发布各类重要天气预警信息4000余次、短信通知1500余次。全年共有23个台风在西北太平洋、南海生成,其中东航运控中心重点监控预警了21个影响东航运行的台风,特别是4号“黑格比”、7号“海高斯”、9号“美莎克”和10号“海神”,通过提前预警、加密监控,使用东航台风7级风圈监测、预报最新技术进行科学分析,为东航应对台风的运行决策提供了准确的气象依据,实施了最佳应对方案,既确保了安全,也实现了梯次决策的高效目标。

吸纳精英同时培养人才 羽翼渐丰全因满心热爱

王秀春,1984年考入北京气象学院气象系天气动力学专业,毕业后先后进修、就读于日本名古屋大学。1988年至1995年在内蒙古锡林浩特气象台先后任气象预报工程师、预报室主任、气象台台长,1995年至2000年在内蒙古锡林浩特机场气象台担任气象预报工程师。2005年,王秀春从地方民航机构进入航司,一直在东航运控中心从事气象预报及管理工作。

随着东航飞机机队规模的扩大,航班量也快速增加,航空公司的运行控制方式越来越向集约化方向发展,集中运行控制的水平不仅仅保障飞行的安全,同时显著地影响公司的效益。进入东航运控中心后,王秀春对飞行、运控、营销、地面保障部门进行了大量需求调研,完善了气象精细化预报对集中运行控制的影响分析。为了尽快建立东航增强型气象系统的目标,王秀春带领气象团队先后研发了东航日常生产关于雷雨、台风天气的精细化预警、预报技术,不仅保证了飞行的安全还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多年来,王秀春带领团队创新地研发了东航台风7级大风圈半径客观分析精细化预报的技术方法,对东航台风预报技术进行一次又一次的完善,2020年东航对发生的23个台风都进行了密切、及时跟踪,对影响东航运行的20个台风进行了准确地分析,对登陆华东、日韩、南海的台风预报准确率平均达到了85%,明显处于先进水平。与此同时,东航台风网、火山灰预警网等一系列业务平台的完善,极大地促进了航路危险天气预警网以及高清晰度、高密度的航路颠簸预告产品、航路积冰预告产品的研发,全新建成的东航增强型气象信息综合处理及工作平台有效协同了飞行、客舱、运行人员提前掌握相关航路的颠簸、积冰的精细化分析数据,提前准备预案,减少飞行事故征候事件的发生,进一步提升了东航航班的运行品质。

夏季雷雨天气严重影响东航虹桥和浦东机场两大主基地的运行安全,为了提高雷雨天气的安全保障水平、增加运行效益、确保运行通畅,东航进行了雷雨天气的精细化气象服务,取得了显著的效益,受到公司、业内的好评。东航44个主要通航机场72小时的逐小时运行风险控制数据化产品持续完善中,填补了国内外航空气象预报的空白。

巾帼不让须眉 自建东航气象“娘子军”

在公司OCC大厅里气象席位上,还活跃着一群爱岗敬业的铁娘子。航空运输业靠天吃饭,而她们就是敬天观天爱天的气象分析员。施奡、朱玲怡、陆慧、张袁瑜、刘雪静都是朝气满满的“80”后,在航空公司的运行中,运控中心作为前场运行的中枢和指挥中心至关重要,在这样一个岗位上,她们的各项能力不是与身俱来的,必须通过长期的实际工作和在工作中的积累以及总结经验才能够逐渐锻炼成一名资深的气象分析员。

在日常的工作中,她们必须炼就对危险天气有极其“敏锐”的洞察力,当预判危险天气时,通过切实可行的科学预报方法积极掌控天气变化的趋势,及时告知签派人员,可以减少航班因天气原因造成的返航、备降,在保证安全的同时,节约运行成本,提高航班正常率,为旅客带来更加舒适、安心的飞行体验,为公司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作为一名民航人,善于总结和学习是不断提升业务素质的根本途径。在工作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弥补不足,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是快速提高的最佳方法。在过去的九年中,施奡参加了中国民航局、国家气象局以及民航飞行学院组织举办的一系列针对性的培训和交流会,由其撰写的论文《盛夏京沪航路强对流天气影响的分析研究》于2014年9月在《中国民用航空 空中交通》刊物上进行了发表,论文《浦东机场平流低云特征及对运行控制的影响分析》于2016年5月在《民航气象技术交流会论文集》刊物上进行了发表,七人合著的《民航气象预报》一书也于2016年11月出版,并用于企业高技能人才职业培训系列教材。

2020年夏天,在抗击4号台风“黑格比”时,身为班组长的施奡主动提出留下值班,和同事们一起一次次分析“黑格比”的登陆时间、地点,登陆后的路径、风速、降雨量情况,脱离影响的具体时间等,24小时坚守岗位,不间断值班,在保证公司运行安全的情况下,最大程度地保障了公司的运营效益。2020年抗击疫情期间,气象团队全体员工坚守岗位,努力落实好每日天气预报的制作,在日积月累中不断积累总结经验,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努力成为签派员和飞行员的左膀右臂,为旅客提供安全的航程,为公司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