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全国人大代表羊毅:加快推进航空装备社会化配套体系建设

中国航空新闻网讯:航空装备制造业,是牵引科技创新和带动众多产品升级换代的重要推手,是保障国防安全的重要基础,是制造强国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我国航空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航空技术与研发投入持续增强,但与建设新时代航空强国的战略目标相比,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要想提高军用航空装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除了要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布局,还要进一步提高全产业链自主化水平,这就需要吸引国内更多的优质资源进入航空装备产业链。”

作为一直工作在航空工业光电所科研一线的全国人大代表,航空工业特级技术专家羊毅在今年两会期间提交了关于加快推进航空装备社会化配套体系建设的相关建议,呼吁推动航空装备社会化配套驶入快车道。

破解体制机制问题是军用航空装备社会化配套的关键

我国制造业连续十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位,这为航空装备实施社会化配套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推动航空装备社会化配套”,就是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快向社会开放航空产业链,在航空装备发展过程中充分利用社会化资源推进开放式创新发展,市场化资源配置,形成开放型协同创新体系,提高航空产业的社会化发展力度。

为破解我国航空制造业发展的主要瓶颈问题,“全军武器装备采购信息网”应运而生,经过多年运营,已经成为全军武器装备采购信息的权威发布平台、优势产品技术的主要汇集渠道,军用航空装备供应商开发的主要源头。

“全军武器装备采购信息网”平台是军用产品和技术信息的主要交互平台,但因军用装备研制涉及国家秘密、军民科研生产管理体制不同等体制机制等现实情况,目前该平台在企业的注册数量、信息交互等方面还不能像社会平台那样方便快捷,加上军用航空装备产业链发展政策尚不明确等原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军用装备社会化配套的进程。所以羊毅认为,“要打造开放性的产业链,必须首先明确产业链条发展过程中的信息共享机制、利益分配机制、融通创新体制机制等问题。”

航空装备社会化配套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航空装备是重大技术装备中最具战略价值的组成部分,特别是其具有显著的带动效应。

据美国国家先进制造办公室发表的题为《国家制造创新网络:初步设计》报告显示:服务业每投入1美元,在相关经济活动中将产出0.55~0.66美元;在制造业上每投入1美元,在相关经济活动中将产出1.35美元;1个制造业工作支持了2.5个其他制造业的就业,可以带来1.6个制造业之外的就业;而1个诸如航空制造业这样的高端制造业工作可以支持高达16个其他制造业的就业,可以带来5个制造业之外的就业。

因此,对我国这样一个崛起中的大国来说,航空制造业必须在国际竞争中实现领先,才有可能实现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确保国家安全的战略目标。“航空装备制造的产业链是非常长的,一个产品从原始创新到应用基础研究,再到产品研制、定型生产,直至最后的批量生产,可能需要10到15年的时间。”羊毅说:“所以,我们要构建一个开放型的科技创新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前端研究和后端制造可以顺利实现信息交互和思想碰撞,以此吸引国内更多优质资源进入航空装备产业链,以长期的战略性投入抢占航空技术制高点,才能实现航空武器装备的高质量发展。”

为此,羊毅建议应完善军用航空装备产业发展政策,推动航空产业集群发展;建立健全利益分配机制、信任机制和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建立社会资本引入机制以持续提高航空装备的战略性投入;加快建立开放型融通创新体系以汇聚磅礴之力;加快“全军武器装备采购信息网”应用以提高融通创新效率。(马丽元 袁新立 任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