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军报:中国弹道导弹拦截试验成功只有9次判断为成功

上月4日晚9时,中国人民解放军再次在西部地区进行中央反导拦截试验。引导拦截测试。

当然,说到我军的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很多读者会习惯性地把它和美军的两个导弹防御系统,分别是“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和“战区导弹防御系统(TMD)”(两者现在合并)进行比较。平心而论,美军导弹防御系统(BMDS)目前的表现似乎并不是很好。以部署在阿拉斯加格里利堡基地的 GMD 系统(即“陆基中段拦截系统”)最为熟悉的 GBI 为例。在大型拦截导弹方面,目前实施的17次拦截试验中只有9次被判定成功,拦截成功率刚刚过半。

也就是作为高空末端区域防空系统中国的反导弹拦截系统,众所周知的“萨德”系统表现出色,对特定目标的拦截成功率达到80%以上。相比之下,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的五次中段反导拦截试验全部成功,两次直升机反卫星武器试验(其实也具备中段反导能力)都成功了,而且成功率远高于美军。GMD系统看起来不错,让很多读者相信我军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在先进水平和成熟度上已经超过美军。

2017年萨德进入韩国引起轰动

那么,解放军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在技术性能、建设完备性、实战能力等方面是否达到了“相对成熟”?我们是否“超越了美军”,拥有了美军所没有的东西?

美国陆基中段反导系统(GMD)发射拦截器

大伊凡觉得是时候给大家泼冷水了:说吧中国的反导弹拦截系统,虽然我军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在过去10年里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但是横向比较,我们和美军的差距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一些子系统还存在不足;而在纵向对比上,中国人民解放军建设的弹道导弹防御系统距离真正形成战斗力、真正延伸国家陆空天防、真正在短期内有效拦截的战略纵深还很遥远。未来。可能出现的“新质量作战目标”,无论是技术还是实战能力,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横向对比:子系统存在技术短板

先说一下我军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在子系统方面的技术缺陷:我们都知道,一个完整的导弹防御系统光靠那个小拦截器是没有用的。“后台”或“眼”是部署在国界附近、指向来袭弹道导弹方向的大型相控阵预警雷达。

同时,考虑到空间飞行目标反射面积小、飞行速度快,诱饵弹头释放后更难分辨,大型相控阵雷达一般采用X波段(X-Band),即需要极高的角度测量精度和检测。距离极远,能有效捕捉和跟踪太空中的高速小目标。此外,弹道导弹防御系统更重要的预警系统也更为复杂。毕竟即使是地基X波段(X-Band)雷达也要考虑到地球曲率的影响,所以导弹防御系统是名副其实的,可以称为全天候早期的子系统预警系统实际上是一个红外预警卫星星座。

X波段雷达

以美军为例:目前,美军已经为自己的导弹防御系统部署了五种数十种大型导弹预警雷达,包括AN/FPS-108“眼镜蛇戴恩”(阿留申群岛)、AN/ FPS-115 1架(中国台湾)、AN/FPS-132“PAVE PAWS”6架(美国3架、格陵兰1架、英国1架、卡塔尔1架)、AN/TPY-2“萨德” 12、SBX“海巨眼”海基X波段预警火控雷达一台(母港夏威夷,阿留申群岛执勤点);和弹道导弹 在天基红外预警卫星星座建设方面,美军有两个项目:国防支援系统(DSP)红外预警卫星和高轨红外预警卫星星座(SBIRS-High),著名的一颗正在建设中。我们已经多次提到它。“低轨红外预警卫星星座系统”近期将用于承担高超音速飞行器的预警任务。

美军“铺路爪”远程预警雷达用于导弹预警和太空监视

相对而言,中国人民解放军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在预警系统建设方面仍存在重大不足:从陆基远程相控阵预警雷达的建设来看,根据现有公开报道,包括一些对能查到的论文进行分析,大伊万认为,目前我军陆基远程相控阵雷达的建设,与美军1996年在夸贾林山脉建立的GBR-P相控阵雷达试验类似。模型,只有部分项目用于验证,可以直接服务于中途拦截测试。

美国从日本手中夺取马绍尔群岛后,斥巨资建设夸贾林环礁,作为其在太平洋的海军、空军基地和反导基地

真正能覆盖全国,至少覆盖主要威胁方向的陆基远程预警雷达阵地尚未建成,仅依靠现有的空军国土防空系统雷达,其测角精度和探测小空间目标的能力远非不可能。它满足中远程弹道导弹拦截、跟踪和提供火控元件的需求。且不说我军天基红外预警卫星星座建设一直滞后,直到2015年之后,才有模糊的报道称我国成功发射了实验性红外预警卫星。但即便如此,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生产的 SBIRS(天基红外预警系统)卫星

当然,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来说,由于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工程已经升级到整体战略系统工程水平,所以要达到与美军导弹防御系统同等水平,构建预警系统。基本上可以覆盖该国的领土。,这对我们来说只是时间问题。

纵向对比:远离“新品质作战目标”

但是,解决了“横向”的问题后,并不代表“纵向”就没有问题。毕竟,一方面,对于中国,尤其是中国的地缘政治环境,我们的弹道导弹预警阵地设置远比美国麻烦,同时,我们也面临着可能的意想不到的威胁方向;另一方面,对于目前的弹道导弹突防技术而言,已经到了“技术换代”的临界点,因为为上一代弹道导弹突防技术设计的导弹防御系统可能即将落伍。

美军在西太平洋进行的反导试验

设置预警位置比较麻烦

我们先说第一个问题。大家都知道,就冷战时期美苏的主要弹道导弹防御方向而言,苏联主要分为两个防御方向,一个是北方,一个是西方。北部是主要防御。美军陆基洲际弹道导弹穿越北极轨迹,而西方主要防御北约军在欧洲大陆部署的中程弹道导弹;美国军方也不例外。这是主要的警告方向。毕竟,无论是苏军陆基发射的弹道导弹还是机动洲际弹道导弹,还是苏军在要塞海域发射的潜射弹道导弹,他们中的大多数必须越过北极弹道才能击中美国的目标。因此,对于美苏而言,将主要预警预警雷达指向北方,符合客观战术需要。

但是,对于中国来说,我们弹道导弹防御所需的预警雷达指向几乎是主要军事强国中最复杂的:

来源:百度地图

我们已经面临美国陆基发射洲际导弹走北极轨道的威胁,但与此同时,我们也面临美国潜射“三叉戟-IID5”洲际导弹的威胁。由于中国海军缺乏远洋能力,而美国海军在潜射弹道导弹的使用上没有严格的堡垒战术,“三叉戟-IID5”的威胁理论上可能来自任何方向,包括北极弹道、可能来自西太平洋深处,甚至来自印度洋并渗透到我们最脆弱的西南地区。对于我军来说,这无疑意味着要在红外早期预警卫星星座建设上加大力度,甚至要加强与俄罗斯、巴基斯坦等国在反导问题上的合作。AN/TPY-2等大型前向预警雷达部署在更靠前的位置,延长了我军自身预警的深度,延长了我军面对假想敌导弹袭击的反应时间。

近年来,中俄反导合作频频取得新突破

“技术变革”的临界点

再说第二个问题,只要我们时刻关注读者,也应该清楚弹道导弹技术领域最流行、最有潜力、最有前途的“下一代技术”应该是高超音速飞行器技术。对于火箭部队,已经安装了DF-17、DF-26X等多款高超音速攻击机;而俄军还安装了УР-100НУ“三角军钉”洲际弹道导弹。带有滑翔弹头的改进型即将安装3M22“锆石”高超音速反舰导弹;美国军方正在开发三个空基ARRW、陆基L​​RHW和海基CPS(即TBG)项目,均配备带有高超音速滑翔弹头的中程弹道导弹。

与使用抛物线飞行轨迹的传统弹道导弹相比,高超音速飞行器的弹道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弹道低,甚至可能在冯卡门线以下;二是横向机动性强,横向机动范围可高达数百甚至数千公里。飞行轨迹的低延伸将进一步恶化预警系统检测和标定目标的时间。例如,美军的AN/TPY-2(萨德)雷达,在面对飞行高度超过200公里的目标时,视线清晰。它可以达到2000多公里,面对飞行高度只有40多公里的目标时,视线距离将减少到800公里以下。事实上,对于飞行速度超过10倍音速的高超音速飞机来说,飞越800公里只需要3分钟左右,这将给组织拦截造成很大困难。

AN/TPY-2是一种能够探测、跟踪和识别弹道导弹的导弹防御雷达

横向机动性极强,这意味着弹道导弹将能够“环绕”既定的反导拦截阵地,并通过反导火力杀伤区实施机动突防。毕竟,从目前主要军事大国的反导拦截弹的整体设计来看,基本上都是直升机反导拦截弹,拦截高度很高,但是拦截弹的横向机动性不强,拦截弹的拦截高度也很低。相应的高度拦截性能。也不强。随着高超音速飞机的出现,现有的旨在拦截大气层外弹道导弹并强调拦截器超高空机动性的反导拦截器可能“

总之,大伊万觉得,虽然当前形势表明,解放军在弹道导弹防御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处于“危机与挑战并存”的状态。值得一提的是,同样的挑战对于美军来说也是一样的。弹道导弹防御系统领域的竞争注定会持续很长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