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抗战历史的人,都知道正面战场上有“五大主力”的说法

摘要:熟悉抗战历史的人都知道,正面战场有“五主力”,指的是:新一军、七十四军、五军、十八军、新六军。抗战期间,“五大主力”都取得了突出成绩。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在“五大主力”之前的抗日战场上,中国军队装备最好、战绩最好的是德军的四个兵器师:第87师、第88师、第36师、教团。

德国装甲兵是装备德国军械的部队。当时,中德两国正处于“蜜月期”。中国原计划为60个师装备德式武器,但由于种种原因,最终只装备了4个师。这四个师在抗战初期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他们三人在南京之战中失去了精髓,只收编了一个师,后来又参加了滇西的反攻。德国军械师的历史,就是一部艰苦卓绝的抗战史。

一、老套路,不适合现代战争

1924年6月,黄埔军校在广州成立,中国国民革命军有了第一支正规军。因为有系统的训练,这支军队不同于当时军阀的地方武装,是当时最强的军事力量。此后,北伐、中原战争等战役考验了这支军队,蒋介石也依靠这支军队获得了名义上的统一。中原战争结束后,南京政府手下大约有200万大军,但这200万大军是大杂烩。黄埔军校零散枝叶衍生出来的军队只有70个师,占人数的1/3,也就是人们所说的“中央直系军”,而剩下的2/3军队没有接受过现代军事训练。的杂色军队。直营和杂牌的区别很明显。前者装备精良,战斗力强;后者装备简陋且分散。即使是直系部队,受当时中国经济和军事能力的影响,装备也远不如欧美先进国家。以步枪为例,在同一作战单位中,有国产汉阳、德国毛瑟、捷克式、比利时式、日本式等,也有国产步枪。枪械不统一,无法形成有效火力,也给后勤保障带来很大困难。不仅枪械不好,军品也不好。黄埔军校的教官大部分来自保定陆军军官学院。保定军校于1903年在袁世凯倡议下成立。 1923年因军阀混战、资金短缺等原因关闭。次年,黄埔军校成立,原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教官转入黄埔军校继续任教。但是,他们的军事思想还停留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没有涉足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军事思想、新武器、新战术、新思想,显然不能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蒋介石和他周围的一群军事助手显然意识到了这一点,将目光转向西方寻找​​军事“伙伴”。这个“伙伴”很快就被找到了,这就是德国。

二、中国和德国各取所需

德国与中国的合作可以追溯到晚清。晚清时,英国是中国最大的贸易国,但这种贸易关系的建立却被一艘巨船轰炸。德国是第二大贸易国,但与英国不同,德国对中国没有积极的帝国主义野心。晚清政府也视德国政府为合作伙伴,从德国购买武器。著名的德国克虏伯公司帮助中国在旅顺港和大沽炮台建立了防御公司,配备了克虏伯重型火炮。北洋海军还从德国订购了三艘先进战舰:定远、靖远和涞源。当时中国最大的军械厂汉阳钢铁厂也是在德国的帮助下建立的。此外,德国还帮助张之洞和袁世凯训练了一支新军队。

中德关系的转折点发生在义和团事件期间,随后延续到一战。义和团事件中,德国驻华公使克林德遇害,德皇威廉二世扬言要报复,德国加入“八国联军”,清政府战败,赔款。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当时的北洋政府奉日本之命对德宣战。中国虽然成为了胜利的国家,但它的利益却被日本剥夺了,日本取代了德国,占领了青岛和胶州湾。

中国派遣军总司令是谁_军改军种司令调整 海军孙建国_北京军区司令李少军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失败对德国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英法等战胜国签订的《凡尔赛条约》规定,德国最多只能保留10万兵力,不得拥有坦克和重炮,不得进行海外贸易。当时,德国的科技和军事生产能力仍处于世界前列。德国为了挽救衰退的经济,将目光投向了东方的中国。

中国需要德国的武器,德国需要依靠生产武器来振兴经济。中国需要德国军事人才,大量德国军事人才因退休而失去生计。就这样,双方很快走到了一起。

三、德国军事人才来华

第一位来华的德国军事专家是马克斯·鲍尔。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鲍尔担任德国总参谋部作战部的主要参谋,深受上级鲁登道夫的赏识。鲁登道夫是德军著名将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立下了汗马功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没有生活来源的鲍尔在国外生活并在匈牙利担任军事顾问,生活不愉快。当时,中华民国政府特使想邀请鲁登道夫来华,但鲁登道夫名气大,会引起英法等国的关注和抗议,所以鲁登道夫推荐了他最喜欢的门生鲍尔。特使找到了鲍尔,鲍尔接受了邀请,开始研究中国军队,并为中国军队撰写了《现代陆军组织方案》。蒋介石等人看到《建议书》后,非常满意,立即派人邀请鲍尔来华。 1927年11月,鲍尔来到中国,遇到了非常信任他的蒋介石,称他为“欧洲唯一的朋友”。之后,成立了由25名德国军事人才组成的“军事顾问团”。鲍尔交给他们的任务是:“帮助蒋介石消灭全世界的军阀,使中国成为德国市场。”他们抗议,认为此举违反了凡尔赛条约,引起了各国的注意。德国政府下令鲍尔等人回国,但鲍尔认为,这个顾问团的成员都是为了薪水,纯属个人行为,不会回国。 1929年5月,鲍尔病逝于上海。

第二位来华的德国军事专家名叫韦尔泽尔。弗泽尔的军衔是少将。他接替鲍尔,帮助蒋介石赢得中原战争。蒋介石的实力空前增强。第三位来华的德国军事专家名叫西克特。西克特是德国著名将军,曾任德国国防部长。当时他被誉为“国防军之父”,但因与兴登堡总统意见不合,被免职来到中国。此时的德国越来越强大,对英法等国的意见置若罔闻。第四位来华的德国军事专家是法尔肯豪尔。法尔肯豪尔在西克特的建议下来到中国并接替了他。 Seekert 因身体原因返回德国。法尔肯豪尔此前曾担任德国驻日武官,对日本的方方面面都有深刻的了解。他帮助国民政府建立了抗日防御体系,并重组组建了中国军队。

中国派遣军总司令是谁_军改军种司令调整 海军孙建国_北京军区司令李少军

蒋介石和法肯豪尔的想法是参照德军标准,三四年后,中国军队统一为60个步兵师,轻重武器全部进口来自德国。国民政府高官普遍认为,当年日本有17个常驻师,估计能投入中国战场的有10个左右,而中国3个满员师面对一个日本师,胜利是有保证的。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德国机械师。

四、60 名德国机械师,只有 4 名装备

蒋卫国在回忆录中说,蒋介石当时信心满满,鉴于当时中国的国力,他打算先装备40辆德国装甲兵。当时,中国军队装备严重短缺。按照德国枪匠的标准,一个师需要36门山野炮,40个师就是1440门。当时全国只有138支枪,不足1/10,质量不符合德国枪匠的标准。 一个师需要4门150毫米榴弹炮,40个师就是160门,当时中国甚至没有。就算装备赶上来了中国派遣军总司令是谁,训练还是需要的,而且中国军人大多出生在农村,没有上过学,所以训练还是头疼。

国民政府决定先拿到德国的武器,其他的问题再接再厉。按照装备德军60个炮兵师的标准,240门150毫米榴弹炮需要从德国采购。国民政府决定在5年内分10批采购这种重型武器。第一阶段可购买24门火炮,可装备一个炮兵团。

1935年,24门150毫米榴弹炮从德国克虏伯公司运往中国。中国组建了单纵队第十炮兵团。其余重炮抵达中国后,组建第九团至第一团。团体。但由于缺钱等种种原因,直到全面抗战爆发,中国才拥有这24门重炮。无论是60名德军机械师还是40名德军机械师,抗战爆发时,原计划的装备都远未完成,最初只配备了4个,分别是第87师、第88师和第36师。 ,中央军校教学总队。即便如此,与真正的德军师相比,装备还是很不完善的。例如,第87师在战争初期就缺少一个炮兵营、四个步兵炮兵连和一个高射炮营。 87师、88师的前身是南京卫戍区一、二近卫师,属于嫡系的嫡系。 1932年“1月28日”淞沪抗战中,两个新组建的师合并为第五军,与十九路军并肩作战,迫使日军四次换帅。第36师成立于1933年,由第87师、第88师补充部队4团组成。中央师范团是德军四大军械师中成立最早的,也是编制中的一个师,2旅4团,成立于1931年。

军改军种司令调整 海军孙建国_北京军区司令李少军_中国派遣军总司令是谁

虽然在装备上与真正的德军师相比,中国的四名德军炮手有一定的差距,但在抗战初期,他们还是给日寇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五、淞沪战场上的德军装甲师

1937年8月,7月7日事变一个月后,中日在上海的战争即将爆发。中国军队第87师、第88师奉命率先奔赴上海战场。当时在上海的日军约有5000名海军陆战队员,还有一定数量的各种口径的坦克和大炮。

8月13日下午,日军突袭驻扎在八字桥地区的中国军队,中国军队反击。一场涉及数百万军队的为期三个月的战斗开始了。 8月14日开始,中国军队猛攻日本海军陆战队。此时日军没有岸上机场,航母远离战区。日军给司令部的信息中,经常出现“痛苦而危险”、“极其困难”、“反复处于危险之中”等字眼。德国工程师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527团共有连长9人,其中7人阵亡。第88师第264旅旅长黄美兴也阵亡。这是中国第一位在淞沪会战中阵亡的将军。战斗打响后,国民政府紧急增援上海的三个师,包括第36师在内,都是当时中国军队的精锐。

中国军队进攻十天,日军防御体系支离破碎,危在旦夕,等待大陆增援。以松井石根将军为首的日军第3师和第11师冲向上海,随即陷入胶着状态。陆军将军松井石根和海军第三舰队司令长谷川清请求从大本营紧急增援。 ,日军大本营认为言过其实,于是派参谋西村俊之检查。西村一回到日本,他就在报告中说:“敌人的抵抗真是顽强,无论是被炮击还是被包围,都绝不退缩……两个师正在激烈的斗争中。”次日,日本宣布进入战时体制。日军第9师、第13师、第101师、15个步兵旅先后进驻上海。日军在沪达12万人,坦克200余辆,飞机200余架,火炮300余门,舰艇数量庞大,上海已成为“血肉工厂”。

中国派遣军总司令是谁_军改军种司令调整 海军孙建国_北京军区司令李少军

淞沪战场有多惨烈?比如第一军第8师是直系部队,战斗力强,守卫云藻滨,与登陆的日军作战,4天后,德军装甲师第36师各师警军团遵照第八师撤出战场。原来八千人的八师,现在只剩下七百人了。

上海久攻不下,日军组建第10军,下辖第6师、第18师、第16师、第114师,前往中国。迄今为止,在上海的日军已超过20万人。第6师和第18师集结后,在舰队的护航下,于11月4日晚进入中国杭州湾海域,然后趁着浓雾偷袭,淞沪会战形势逆转。日军在杭州湾北岸登陆,在淞沪战场迅速打开了中国军队的南大门,不仅切断了中国军队南下的通道,还直接威胁到杭州的安全,苏州、南京等城市。

双方再次陷入生死较量。中央军校教学团也被派往上海战场。教学兵团原本是培养军事干部的地方,此时也转向前线作战。 11月6日,刚刚抵达上海的教学兵团与第36师一道,与日军展开攻防战。日军在飞机掩护下,动用数十发炮弹轰炸赤泉地区教学兵团和第36师阵地。中国军队没有退却,一次次击溃日军的冲锋。次日,守卫张岗的第67师被日军成功进攻,伤亡惨重,不忍再战。然而,日军登陆后,形势不可逆转。 11月11日,上海沦陷。中国军队的伤亡人数来源各异,但普遍认为在25万至30万之间。四名德军机械师撤离上海时,伤亡过半。

1月19日,上海远征军司令员松井石根和第十军司令员柳川平介下令日军不等东京总参谋部命令,全力追击南京。同样惨烈的南京保卫战开始了。

六、南京战役中的德国工匠

南京之战是一场势均力敌的战斗。一方是日军第10军,由4个师组成,日军损失不大;另一边是刚刚从淞沪战场撤退的中国军队,伤痕累累,筋疲力尽。中国军队有12万人,其中3万人是未经训练的新兵;日军有10万人。南京镇守的主力是德军装甲师第87师、第88师、教学兵团,以及淞沪战场新成立的第74军。

第87师守卫中山门和光华门。 12月8日黎明,日军开始在中山门外进攻。第87师副师长陈一丁回忆说:“敌机从早到晚轮番轰炸,地面火炮轰炸中山门和城墙,拉开了一个缺口。”接下来的两天,日军出动飞机和舰船,向第87师发起进攻。防御阵地不断被轰炸,第259旅的阵地被日军坦克攻破,全旅官兵与日军肉搏。由261旅守卫的光化城门也被日本人入侵。黄昏时分,旅长易安华和副师长陈一丁率领一个增援团,分成两组,向日军发起进攻。经过8个小时的血战,他们终于把日军赶出了城门。后来的回忆录写道:光化门内外,尸横遍野,血流成河,脚被卡在地上。当晚,旅长易安华、上校参谋倪国定、两个营长、30多名连排长全部阵亡。第四天,第87师阵地的防御工事全部被日军摧毁,士兵们仍在废墟中抵抗。下午 3:00第五天,第87师的通讯设备全部被炸毁,与外界失去联系,但仍在奋战。 12月13日凌晨2点,第87师看到守军离开南京城,开始陆续撤退。

第88师保卫雨花台和中华门。 12月10日,日军袭击了由第87师控制的光化门附近。第88师派出一个营增援并夺回光化门阵地。当天下午,日军再次以坦克为先导,增加一个旅的兵力,向光化门发起猛攻。光化门被攻破,日军涌入。第87师情况危急。第88师派出两连增援。光化门的战斗十分激烈,两名连长和代理连长相继阵亡。黎明时分,日军被击退,第88师两个连300多人,只回来了十几个人。最激烈的战斗发生在12日。从凌晨开始,日军就集结了近百架飞机和数十门大炮,向雨花台发起猛烈进攻。中午时分中国派遣军总司令是谁,262旅的朱池身边只剩下间谍连的部分官兵。日军再次进攻,朱赤带着剩下的士兵迎战。他的肚子被炸了,他被枪杀了。在第262旅全员伤亡后,由旅长高志松率领的第264旅与蜂拥而来的日军进行了肉搏战。战斗下午,264旅官兵精疲力尽,高志松英勇牺牲。雨花台沦陷后,第88师撤出南京,只剩下2000人。第36师和教兵团也在南京城内与日军作战,但伤亡比第87师和第88师少。教学二团团长谢承瑞在南京逝世。

南京之战后,教团的名称被取消。虽然第87师和第88师还有自己的称号,但他们已经不再是曾经的英勇德军装甲师了。唯一还保留着德国枪匠风格的就是第36师。南京保卫战后,第36师赴各地继续抗战,在武汉会战的富锦山战役中取得了辉煌的战果。后参加滇西反攻,直至抗战胜利。

后任中华民国海军总司令的桂永清在南京保卫战中担任教学总队总司令。还是有人对他说:“你们德国机械师都是一流的人才。”桂永清说:“一流人才。南京城下牺牲人​​才,剩下的都是二流人才,包括我在内。”

王子君。 1930年代中德合作的起止与“德国军械师”[J].同舟共济,2018(11):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