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1950年6月朝鲜战争战役让美军连吃败仗都不孤单

美国前军事分析家丹尼尔·埃尔斯伯格于 2021 年向《纽约时报》披露了一份五角大楼的机密文件。这份写于 1966 年的美国军事研究报告显示,在 1958 年 8 月 23 日轰炸金门战役之后,美国最高层军方曾考虑对中国大陆发动“核打击”。

1940 年代末是美国空军“核轰炸一切”口号最响亮的时代。因此,1950年6月朝鲜战争一爆发,联合国总司令麦克阿瑟就敦促使用原子弹。 1950 年 7 月中旬,在与美国陆军参谋长柯林斯会面时,他建议使用原子弹摧毁连接朝鲜半岛与中国东北部和符拉迪沃斯托克的桥梁和隧道。为了威慑苏联,1950年7月末,10架携带核弹的B-29轰炸机也进驻关岛基地。

抗美援朝志愿军一战、二战,美军连败。愤怒的麦克阿瑟主张“将战争扩大到中国大陆”,用35-50颗原子弹将中国东北的重工业城市和军事基地变成废墟。麦克阿瑟的狂野主张在当时的美国军队中并不孤单。美国陆军部认为,志愿军参战后,“从军事角度来看,形势比7月份更有利于使用原子武器”。他们建议开始准备授权麦克阿瑟使用核武器。在此背景下,美国总统哈里·杜鲁门在 1950 年 11 月 30 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公开表示,“美国正在积极考虑在战场上使用核武器”,并表示战场指挥官将“对使用核武器负责”。核武器”。

杜鲁门的表态被解读为“朝鲜战争最高统帅麦克阿瑟已获授权随意使用原子弹”,顿时在全球引起轩然大波。

最激烈的反应来自英国首相艾德礼。他先是同意法方“美国应阻止美国将战争扩大到中国”,然后于12月4日亲自前往华盛顿会见杜鲁门。英国的担忧并不奇怪。自从苏联拥有原子弹以来,英国就一直非常担心美国B-29轰炸机所在的英国本土会成为苏联核打击的目标。

迫于外界压力,杜鲁门被迫正式宣布“无原子弹”。但他并没有放弃对中国进行核打击的准备工作。 1951 年 4 月 6 日,杜鲁门同意将 9 枚核弹头交给美国空军,并在冲绳基地部署了配备核武器的 B-29 轰炸机。 1951年9月至10月,美国空军在得到杜鲁门批准后,还在朝鲜半岛进行了代号为“哈德逊港行动”的模拟核打击训练,目标也是中国。

在 1953 年 2 月 11 日的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上,联合国总司令克拉克要求使用原子弹“消灭开城周围的中国和朝鲜军队”。艾森豪威尔说他“原则上同意”。但阻止美军在朝鲜投下原子弹的并不是美军的良心,而是他们的试验表明,“如果隧道保护得好,即使是离原子弹爆炸地点很近的部队也不会损失太大,中朝军队已经在150英里长的战线上挖了密密麻麻的地道,“所以即使投下一枚战术原子弹,杀伤效果也不会很好。另一方面档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美军也担心,如果在朝鲜战场上投下一颗原子弹,集中在釜山、仁川等地的美军也可能成为苏联核报复的目标。

金门炮战,美国在台湾部署核导弹

1958年8月,金门炮战打响。美国空军立即在参谋长联席会议上提出“如果解放军封锁台湾海峡,美国空军应对中国发动核空袭”。根据2008年解密的美国空军档案《1958年1-6月美国战略空军史》,当时美国空军提议对厦门机场发动核空袭。 “驻扎在关岛的五架B-47轰炸机已经待命,准备在厦门机场投下相当于日本广岛的原子弹。”同时,日本情报显示档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当时部署在冲绳嘉手纳基地的美军也准备参与对中国大陆的核空袭。时任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约翰·特温宁向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介绍了空军正在考虑的选项,并补充说:“如果对厦门机场的空袭仍不足以迫使中国大陆解除封锁,进一步类似可以对其他机场进行核攻击行动”。

美国《纽约时报》5月22日披露的最新资料显示,美军对中国大陆的核打击计划远不止于此。 1958 年 8 月 25 日,时任美国空军太平洋司令部司令的劳伦斯·库特向美国政府申请核武器授权。他认为,如果事态升级,如果美军不先使用核武器,美国空军常规武器“援助台湾边岛”的计划“就没有成功的机会”。特文宁也表示支持,宣称“如果解放军真的对台湾发动大规模进攻,美军应该首先对中国大陆的空军基地发动核打击”,以防止解放军实施“成功的空袭”。封锁行动”,美军的攻击范围是“最大的”。从北方到上海”。特温宁坦言,美军的首次核打击“几乎不可避免地导致涉及台湾的核报复,也可能危及美军驻扎的冲绳”,但如果美国要“保住台湾”,这是“后果”必须接受。”

与苏联合谋摧毁中国核设施

1960 年底,中央情报局声称已经“完成了一项最重要的任务”:最终确认中国核计划的存在。 1961年1月至1963年6月,美国间谍卫星和U-2高空侦察机频繁对中国西部进行偷窥行动,识别罗布泊基地、包头核工厂等核设施,确认中国将爆炸几年来的第一次。一颗原子弹。时任美国总统肯尼迪对《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克罗克说,“多米诺骨牌效应已经过时,中国将拥有原子弹。一旦中国拥有原子弹,东南亚将落入中共之手。”

正是出于这种恐惧,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于 1963 年 4 月向五角大楼提交了一份长篇报告,制定了先发制人摧毁中国核计划的计划,其中包括“使用战术核武器”可以选择“打击中国目标”。 1963年7月,美国特使哈里曼在莫斯科向苏联通报了中国核武器的进展情况,肯尼迪试图说服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共同对中国采取军事行动。但赫鲁晓夫不愿与“世界第一资本主义国家”美国联手攻击中国,核空袭计划未果。

此后,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制定了一项应急计划,以多批常规武器打击摧毁和瘫痪中国的核设施。然而,考虑到普通的空袭并不能保证完全摧毁核设施,使用核武器的选择再次成为可能。五角大楼桌面。 1964年9月15日,美国政府认为中国核试验迫在眉睫,高层紧急会议得出结论,在中国试爆原子弹和美国对中国未宣战之间,后者风险更大。 10 月,美国发给台北的电报称,“轰炸罗布泊中国核基地的计划将是一项极其危险的行动。”美国按下战争按钮的手缩了回去。

1964年10月16日,中国原子弹试验成功。 1966年,中国导弹与核弹头联合试验也取得成功,标志着中国可信核威慑的终结,进入了大国核讹诈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