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空军第三批批女批女飞行学员迎来一个特殊时刻(组图)

6月21日,空军哈尔滨飞行学院某旅,空军第十批女飞行员迎来了一个特殊的时刻:她们获得飞行等级徽章,告别飞行员身份,成为真正的空军飞行员。

今年6月,他们与全国820万毕业生分享了毕业季的喜与悲。不同的是,这些女孩即将踏上一条人迹罕至的道路。作为空军第三批女战机飞行员,她们的目标是驾驶难度更高、淘汰率更高的战机。目前,空军中能驾驶战斗机的女飞行员少之又少,她们的每一步都在经受考验。

这一刻,这些女孩等了5年。百万分之一的选择,日常的学习训练,残酷的接地和淘汰,筑起了一条艰难的飞行之路。不是每个人都能迎来属于飞行员的毕业季:2013年共有38名女学生进入学校。五年来,飞行员学生人数一再减少,只有十几名学生成功毕业了。

对她们来说,成为一名女飞行员不仅是一种身份,更是一种责任。脱下军装,她们是青春少女;身着飞行服看你能坚持几秒?美国空军的飞行员被强制达到,她们是空军飞行员,是大国空军和现代空军的亮丽名片,是中国女性挑战自我、勇于担当的象征。

“招收千分之一,残酷淘汰才刚刚开始”

“我第一次了解女飞行员是在2009年,”一头短发、身着蓝色飞行服的重庆女孩李超婷说。那时的她还是一名初中生。

那一年,空军首批女战机飞行员现身国庆60周年阅兵式。2010年春晚,16位女飞行员集体亮相小品《我的心飞翔》,飒爽英姿,赢得现场观众热烈掌声。

“这太酷了!” 女飞行员的短暂亮相,为这些开花少女们揭开了神秘飞行世界的一角。但实际上,这些书海相伴的同学们,对于飞行事业还是知之甚少。他们看到的只是飞行的光鲜一面,很多人甚至认为“准备好了就可以上飞机了”。

2013年,当女生进入高三时,空军征兵局的工作人员来学校讲课时,有的不知不觉就报名了,有的作为班里为数不多的女生视力合格,在班主任的鼓励下参加了考试。试试你的运气——空军按照战斗机飞行员的标准招募女飞行员,要求双眼肉眼视力1.0以上。

吉林姑娘黛玉是个例外。这个热爱军事题材电视剧的女孩,从小就立志报考军校,梦想成为一名军人。得到赵飞的消息后,她在山东老家二话不说买了最快的回程机票。

关于招聘和选拔,这些女飞行员的共同经历是初体检时人山人海。随着100余项大项、数千项小项的航空医学健康评估,以及航空飞行心理素质筛查,人数锐减。

“下次吃饭,这个人就没了,宿舍里的床已经收好了。” 江苏姑娘李万欣回忆道。

也正是高考成绩决定了他们能否成为飞行员。当时,空军将选拔女飞行员的文化表现标准提高到一流本科控制线,这意味着要想成为令人羡慕的“天空之傲”,首先要挤“单-高考“栈桥”具有绝对优势。

最终,空军从全国数十万应届女高中毕业生中选拔了38名,成为第十批女学员和第三批女战斗机飞行员。这些女生的高考成绩普遍超过当地分数线好几分。

事实上,更高的高考分数意味着更多的选择。“飞行员是一个非常光荣的职业。” 当被问到为什么最终选择了这条路时,陕西姑娘程景云说:“我们来这里是因为对飞行这个职业的认可。”

当年8月,38名女生来到空军航空大学报到,踏上了成为女飞行员的漫漫征途。由于人数少,他们在高考后的暑假成为媒体的宠儿,报纸和电视都将他们誉为家乡的骄傲。可这群自带光环的学生没想到,一进入学校,就迎来了沉重的危机感。

“招聘是万分之一。” 课堂上,老师意味深长地说:“可是,残酷的淘汰才刚刚开始。”

“我以前认为800米是长跑,但到了大学,我意识到这只是一个热身。”

根据空军培养计划,38名女飞行员将在空军航空大学接受4年的基础教育、航空教育、专业教育、一级飞行筛选,最后转入哈尔滨飞行学院某大队。一年的飞行。型教练飞行训练。届时,通过考核的学员将成为获得工学学士和军事学学士双学位的战斗机飞行员。

家人朋友都不知道这些复杂的程序,一提到就自豪地介绍:“她是飞行员!” 只有他们知道,虽然学生飞行员和飞行员只有一个词的区别,但必须摆脱那个“学这个词需要多少艰辛”。

李超婷记得,大一时,导师在课堂上介绍了培训过程。前两年主要以大学基础教育和体育锻炼为主。他们必须学习与普通高校相同的课程,两年后转入飞行专业知识。

老师特别强调“全过程消除”,让她有些紧张。之后的日子里,兄弟停飞分流的消息接踵而至,让她的焦虑更加严重。

虽然接地气很可怕,但距离还很远。当时困扰这些女孩子的问题,就是体能水平如何跨越。回顾毕业那一刻,有人说那是五年学习训练中“最黑暗的时刻”,也有人直接摇头:“别跟我提体能!”

“我高中时跑的最远是800米,一进大学就得跑3000米。” 回忆起当年,四川姑娘景甜苦笑道:“以前我以为800米是长跑,到了大学才发现,这只是热身。”

从高中毕业到合格的军人,体能是必须跨越的“娄山关”和“腊子口”。程景云记得,刚进学校的时候,课程安排是满满的。下课后,他只好赶到宿舍换上健身服,赶上体育课。校园内有三个体育馆和两个操场。“操场总是由我们保留。”

“三千四百个单双杠,还有一个小五项,有一个扭曲的梯子。” 这段在女飞行员中流传的歌曲涵盖了她们的主要训练科目,被戏称为《体能血泪简史》。螺旋梯和固定滚轮主要锻炼平衡功能,增强飞行员学生的空间定向能力。

河北姑娘王嫣然记得,最夸张的是一天跑了一个万米,两个三千米,两个1500米,还有单双杠,螺旋梯,滚轮. 已经。”

当时,作为空军航空大学唯一的女学员,她们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为了在体能上不落后,不服输的姑娘们往往咬紧牙关多练习。“在整个大学里,我们称自己为学生,没有女性角色。” 刘娜同学得意的说道。

“煤渣跑道,灰蒙蒙的天空,干枯的枝桠……旋梯一转,春天就来了……”第一位女战斗机飞行员张晓在通过体能等级后在日记中写道. 八年后,这些女飞行员也经历了同样的心路历程。

虽然说起话来他们还是咬牙切齿,但对这次经历还是心存感激:高强度的体能训练铸就了强健的体魄,撑起了心中不断燃烧的飞翔梦想。

“看,这是你常去的商场”

大二暑假的试飞成为女飞行员学生“黑色记忆”的转折点。

“试飞是为了让我们提前体验第一架训练机,看看我们是否具备基本的操控能力,是否适合飞行。” 一向走在前列的李朝廷解释道。

虽然他们已经当了两年的飞行员,但这是他们第一次接触飞机。经过几天紧张的航空学习和地面准备,女孩们如愿地坐在前舱,在后舱教官的指导下进行了第一次飞行。

飞机随着螺旋桨的轰鸣升空,云层越来越近。“升空后唯一的印象就是你很忙,教官让你看仪器和天地线,你的注意力还不够。” 浙江姑娘曹雅容说。到达指定空域后,教官见她有些紧张,便让她松开了握着操纵杆的手和踩着方向舵的脚。

在几十分钟的飞行中,他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熟悉的世界。刘娜在空中看到一架民航飞机。张锐的指导员指了指地上的一座建筑,对她说:“你看,这就是你常去的商场!”

更重要的是,坐飞机飞翔的感觉深深烙印在每个人的心中。“一上飞机,一切都不一样了。” 张锐道:“之前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试飞就像一扇窗户,让学员们看到了云端的风景,而一年级的飞行训练对于初学者来说就像一把钥匙,为他们打开了通往新世界的大门。

2016年12月25日,38名女飞行员从空军航空大学司令部调到训练团进行为期半年的初步飞行训练。在这里,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老师,他们通常用代号互相称呼。这些完成了航空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学生,只是为了戳破飞行的“窗纸”而留在实践中。

“最难忘的是第一次单飞。” 李朝廷回忆道。单飞,即学生飞行员独立驾驶飞机。在飞行器教学初期,要进行起降、编队、特技飞行、夜航等科目的训练,每个科目都要进行单飞试验。在漫长的成长过程中,第一次单飞可以说是飞行员学员的“成人礼”。

2017年3月15日至16日,女飞行员迎来了首次单飞考核。按照程序,学员在单飞前必须由教官带领起降8次,然后接受乘务长的飞行检查。

李超婷记得,单飞前,经验丰富的教官看着她系好安全带,提醒她,拍拍她的头盔,在飞机滑出时给她竖起大拇指,“场面很温馨,很感人。”

“压舱石”离开了,偌大的驾驶舱内只剩下学生。检查仪表,等待命令,松开刹车,油门踏板,操纵杆,上升......随着发动机的隆隆声,最初的紧张情绪消失了。“一开始,我觉得自己是在单飞,心里没有底线。后来,我越来越自信了。” 李朝廷说道。

随着初始训练机以标准的“轻三点”动作降落,女飞行员首次宣布单飞成功,表明她们初步具备了独立飞行的能力。

“3月15日单飞,朝霞舞彩云追!” 一位老师编了两句顺口溜,把女孩们逗笑了。在短暂而温馨的单飞仪式中,他们给老师们赠送了自己亲手制作的小礼物,手捧鲜花和证书,沉浸在“成人礼”的欢乐中,暂时忘却了“全程淘汰”的压力和苦恼。

但残酷的接地系统隆隆作响,并没有停止任何学员。

“你没有明天的飞行计划……”

女飞行员在参加初始飞行训练后不久首先联系了接地。3月的长春依旧寒冷,最低气温达到-14摄氏度。

曹雅容想起,一个普通的飞行日就要结束了。当晚公布第二天的计划时,中队长突然对一个学生说:“你没有明天的飞行计划……”

当事人一愣,不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领导告诉我们,这是地面训练,明天没有计划,不代表未来没有计划。” 女孩们后来意识到这是船长为了照顾她们的情绪而说的“善意的谎言”。

明白了“没有飞行计划”的意思后,被停飞的学生一时无法接受,眼里噙满了泪水。“我为飞行努力了3年多,突然告诉你,你不能飞,谁能接受?” 曹雅容说道。

留下来的学生也无法接受残酷的现实。一边安慰这1000多位与日夜学习训练密不可分的姐妹,一边偷偷擦干眼泪。分开的时候天上飘着雪,几个老师也开车过来。女孩们和即将上车的战友一起哭泣,甚至还拦车试图拖延分开的时间。

仅仅几天后,类似的情况再次上演。在平时的训练中,为了减轻压力,女飞行员不知道自己的表现和排名,所以停飞的消息往往来得毫无预兆。戴宇想起刚才有个学生在和大家讨论飞行动作,下一刻就接到了“不参加准备”的命令,顿时目瞪口呆,不知所措。

经过半年的初步训练,20多名学员终于进入下一站,空军哈尔滨飞行学院一个旅继续飞行。在改装某款性能更先进的教练机的过程中,已经有好几个学员陆续接地气了。他们留给战友的最后一句话往往是短短的三个字:“飞得好”。

“学生的接地气主要是身体和技术两方面的原因。” 该旅副旅长李海涛介绍,部分学员在空中出现头晕、呕吐等生理反应,承受超载能力较弱,无法正常操控飞机;其他 学生们遗憾告别蓝天,因为他们的飞行技能在教学大纲规定的最大教学次数后仍未达到标准。

“一些被停飞的学员坚持了五年,最终还是如愿以偿。” 李海涛遗憾道:“可是飞行生涯就是这样。”

“有些学员停止飞行时会安慰我们。” 黛玉记得,当一个名叫29的学员停止飞行时,每个人都哭了,但她自己却没有流一滴眼泪。“你不知道我一直PK有多累。” “29”说。

“我觉得很震撼,如果你没有经历过这种时刻,你是无法理解那种煎熬的。” 戴玉说道。

随着接触的增多,女飞行员对接地的理解也更加理性。虽然每次告别战友时,他们还是会流泪,但他们觉得自己努力了就没有遗憾了。当他们不再适合飞行时,“停飞是对他们自己、家人和部队负责”。

曹雅容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被停飞的女学员在空军航空大学和空军工程大学学习新专业,整体表现不错。而剩下的女飞行员始终牢牢记住“飞得好”这句话,在学习和训练的过程中一刻也不敢放松。

“我们只有两个州,飞行和准备飞行,”她说。

“如果不知道前舱是谁,我还以为是男学生呢。”

来到空军哈尔滨飞行学院某大队后,女飞行员的性命仿佛被快进键按下了。“节奏更快,力度更大。”

与最初的教练机相比,某型教练机具有高速度和高天花板。它在性能和科目训练方面与战斗机非常接近,训练难度更大。在学习航空理论的初期,他们要记住驾驶舱内数百个仪器的参数、功能和位置,以及近百种航空特殊情况的处理方法。

那些日子,这些女孩每天凌晨四五点起床,学习到晚上十二点,每天都坚持默默地画出区域半径图、空域地标、驾驶舱图。

“它很能吃苦,我不觉得女孩子娇气。” 李教练也发表了评论。在地面准备阶段,他所教的学生曹雅容半天就将2000字左右的起降程序一字不差地背下来,这让他对这些女飞行员的学习能力印象深刻。

该旅培养了空军第一批女战斗机飞行员,准确把握女学员飞行特点:思维细腻,仪表飞行数据准确,空中失误少,但早期依赖性强,特技飞行能力不足动作刺鼻。

“刚来的时候,真的是靠后舱的教官,有偏差的时候,总以为教官会改正。” 山西姑娘刘洋说。

针对这种情况,该旅强调培养女飞行员的自主性,让她们能够独立准备、独立飞行、独立应对飞行情况。“就算情况偏差比较大,只要不危险,就让他们自己处理吧。” 该旅参谋长马辉解释说,“飞行员具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重要。”

为了锻炼女飞行员学生独立处理情况的能力,该旅明确要求,每次出击,教官必须在学生不知情的情况下设置“特殊情况”。曹雅蓉笑称,每次飞行都要100%精力充沛,时刻谨防教官“吸”。正是这种训练增强了受训者的抗风险能力。许久之后,无论是群鸟还是仪器故障,姑娘们都能从容应对,平安归来。

高级特技被认为是女飞行员最难的科目,负重大,操作多,状态变化迅速剧烈。针对他们柔软的动作,教官反复教他们滚三十、四十左右,按照大纲的上限将负重拉到5G。往往一次出击后,学生们的后背就已经湿透了。现在,女飞行员的绝技都是“一针见血”,在教官眼里已经够“胆大心细”了。

“我们一直在摸索女学生的飞行极限和心理极限,今年我们觉得女学生和男学生需要一个标准。” 马辉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网记者,从报道开始,女学生的训练强度与男学生相同。过去一年,他多次在后舱授课。在他看来,无论是起降还是特技飞行,女学生的飞行技能都不亚于男学生。

“如果不知道前舱是谁,我还以为是男学生呢。” 他笑着说。

“别以为我们不吃人的烟花”

“世界上有三种人,男孩、女孩和女孩。” 面对外界的好奇和质疑,女飞行员学生喜欢自嘲。大多数人都看到了他们光明的一面——穿着帅气的飞行服大步向前,或者乘坐飞机起飞。但除了飞行员耀眼的光环外,他们也有俏皮的一面。

“每次坐飞机,我都会提前涂抹防晒霜。” 刘洋笑道:“驾驶舱里太晒了。”

记者看到,他们的宿舍打扫得一尘不染,被子叠成豆腐块,课桌布置得整整齐齐,是典型的军人作风。

由于训练节奏紧张,他们去逛街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但只要出去,他们肯定会留意店里有什么新衣服,下午逛街、吃饭、看电影。

“别以为我们不吃人间烟火。” 他们笑着说。

李朝廷是这批文艺学生的中坚力量,大学期间带领他们参加了多次合唱比赛。在一次聚会上,他们换了五六套服装上台表演,“让大家感觉好像有一百个女孩一样”。总是充满欢声笑语。

“红岩去蓬莱,鲲鹏去云顶,路还很长,山还很远,多年后我会想念。” 李超婷一边弹着吉他,一边向记者演唱了这首歌——《为了六月的歌》。她决定在毕业晚会上唱这首歌,献给在一起5年的姐妹。

平日里,减肥是这些女孩永恒的话题。“我们的体型看起来很相似,但我们肯定比其他人重。” 曹雅容尴尬一笑。但没有人会真正减肥。高强度的飞行和体能训练需要大量的能量,而且要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

在这些女飞行员的心中,飞行是第一位的。飞行确实改变了他们的一些生活习惯。程景云在打车的时候不自觉的注意了仪表盘。曹雅容特别注意安全问题看你能坚持几秒?美国空军的飞行员被强制达到,绝对不会做法规禁止的事情。一边在食堂吃饭一边看电视上的航班新闻,大家都安静了下来。

当得知川航坠机机长刘传健是一名15岁的前空军飞行员,当他是第一次飞行教官时,他们感到“自豪”,得意地笑了笑。

每次有飞行安全相关消息,父母总是第一时间打电话提醒女儿注意安全。这时,这些90后又会反过来安慰自己的父母。

刘娜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网》记者,“我们都轻描淡写,好消息不坏消息。”

“做一个战士,而不是一个演员”

刘娜说,每当哨声响起,他们就会切换到另一种状态。

近年来,空军加快了战略转型步伐。作为空军主力战斗力的源头,飞行学院正在刷新从实战理念到实战课程的作战人员训练标准。

“与第一批女战斗机飞行员相比,这些女飞行员的战术基础训练比例明显增加。” 该旅副旅长李海涛表示,随着空军新一代军事训练条例的实施,女飞行员的训练越来越贴近实战。

在这一理念的引导下,之前比较注重飞行基础课程的女同学们体验到了以最低速度飞行的感觉,了解了每一个战术动作的背景和意义,飞行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

湖南姑娘彭小慧记得,快着陆航线单飞时,天上突然下起了雨,但机长还是下达了起飞命令。就在飞机起飞后进入第三个转弯时,密密麻麻的雨滴落在挡风玻璃上,前方的视线瞬间变得模糊。

虽然心里“咯噔”一声,但她还是迅速调整了状态,立即寻找地标,结合仪器,逐渐判断飞行路径,保持飞行状态,结果顺利返回。

为使训练更加贴近实战,该旅在强侧风、低能见度、复杂天气等恶劣条件下组织训练,并定期开展夜间飞行训练。

参谋长马辉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以往夜间飞行飞机降落时,地勤人员会用探照灯照亮跑道,飞行员在空中很容易找到跑道。现在是夜间标准灯着陆,只有跑道两侧的指示灯亮。女飞行员必须先在空中找到跑道,然后小心降落。“这是一个心理突破的过程。”

各种贴近实战的训练课程,让女飞行员在毕业前闻到一股浓浓的“火药味”。李朝廷说,这也为他们毕业后飞战斗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她突然想起了空军第三批女飞行员杰出代表刘晓莲少将在大学期间与她们交流时的情景。“做战士,不做演员。” 空军超级飞行员和功勋飞行员对许多年轻面孔说。

“这句话一直激励着我们前进。” 李朝廷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