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解码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

绿色发展共筑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

■解放军报记者 王 钰

2019年,重庆市城口县修齐镇开展国家储备林建设,通过“林业公司+村集体经济+农户”机制,盘活易地扶贫搬迁户和外出务工人员的闲置林地和荒山,促进群众稳定就业增收。图为11月12日,花坪村村民在栽种树苗。新华社记者 黄 伟摄

绿色,是全面小康的鲜明底色;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注重生态效益,日益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显著特色。

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向高质量发展,同时生态环境也不断改善,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深入人心,美丽中国建设成效显著。迈向新征程,各地积极探索绿色转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在追求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斐然

绿水青山带笑颜

榨菜是重庆市涪陵区特产,也是当地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然而,榨菜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水。过去,这些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造成部分河流严重污染。自三峡大坝建设以来,为保护库区水质,当地陆续建起多座废水处理站。

“现在,污水管网接通了,废水排入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不让一滴污水流入长江。”涪陵区百胜镇一家榨菜生产合作社负责人刘会说。

蓝天越来越多、江河越来越清、生态越来越好……“十三五”期间,我国生态环境的改善有目共睹。

山更绿了。2019年1月1日起,土壤污染防治法施行。这部法律对城市垃圾填埋处理、有害物质排放、农村农药化肥使用等行为作出明确限制。此外,我国持续推动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保护地体系,关停关闭保护区内的矿山、工厂,拆除违章建筑。5年来,全国累计完成造林5.29亿亩。

天更蓝了。以北京市为例,2019年全年,北京市PM2.5累计浓度为有监测以来历史最低。空气质量的改善,很大程度上是加快能源结构调整的结果。过去5年中,我国着力推进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等区域散煤治理,致力于改善能源结构,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水更清了。目前,我国已拥有全世界最大的污水处理能力。2019年底,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达到1.77亿立方米/日。在产业结构调整与废水排放管控的双重作用下,九成以上的“垃圾河”变身为鸟语花香的城市绿地。

发展经济绝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山中也有“黄金屋”

近年来,为保护饮用水源地,辽宁省桓仁县取缔养殖网箱2276个,年减少养殖量1300万公斤。为保证水质,当地还严把建设项目准入关,明确招商引资项目必须为水源保护让路,坚决杜绝可能对水环境造成污染的项目落户。

“短时间内,为保护环境会付出一定的经济代价。从长远看,为子孙后代留下好生态,就是留下金山银山。”本溪市生态环境局桓仁分局局长王成利说。

“两山”理念提出15年来,已经成为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曾经的“穷山恶水”,换一种角度来看待,就是绿水青山的好景色;换一种心态去经营,也是金山银山的大矿藏。那么,如何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有些地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民俗经济,以环境友好的方式,另辟蹊径实现经济的增长与乡村的振兴。

地处新安江上游的安徽省黄山市歙县绵潭村,人均耕地不足1亩。过去,两岸许多农户“靠水吃水”,以打鱼为生。为保护水质,2011年起,黄山市拆除沿江网箱6379个,渔民退养产值近4000万元。

退养之后怎么办?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与扶持下,全村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有的渔民上岸后,开办农家乐,有的在游船观光点表演传统捕鱼节目。曾经滞销的枇杷,也随着各地游客的到来打开了销路。

实现绿色发展,并非不要经济发展。保护好绿水青山是为了更好地获得金山银山。正如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潘家华所说:“现代社会的正常运行和维系,不可能没有制造业。只有制造业的绿色转型,消费者才能有绿色选项,小康生活才有品质保障。绿色发展不仅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引领,更是未来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为此,各地积极推动高质量发展,以生态环境指标倒逼产业转型升级。

作为广东省深圳市唯一一个不考核地区生产总值的“生态特区”,大鹏新区编制我国第一个县区级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实施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和生态环境补偿制度。同时,全区累计淘汰占全区工业企业总数70%的低端企业和重污染企业,重点发展生物、海洋、旅游三大新兴产业。今年上半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大鹏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2%,保持正增长的良好势头。

低碳环保理念深入人心

“绿色生活”新风尚

9月26日,2020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开幕。值得一提的是,本届北京车展亮相和上市发布的新车中,近四成为新能源车型。

这一趋势并非初现端倪——2010年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持有量快速增长,如今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我国面向中长期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政策导向。通过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引导,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购买新能源汽车。预计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有望达到汽车市场份额的25%。

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带有“低碳”“环保”“绿色”等字眼的商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青睐。国家节能中心副主任杨博介绍,近几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增加值以年均15%左右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20年底,节能环保、新能源装备、新能源汽车等绿色产业总产值将突破10万亿元。

由此可见,绿色发展不仅包括绿色生产,践行绿色消费同样重要。在“十四五”即将开局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全方位绿色转型的步伐加快,选择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已逐渐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刚刚结束的“双十一”凸显了消费者的购物意愿与能力,带动了经济复苏。然而,快速增长的网购消费,也给资源环境带来沉重负担,例如过度消费导致的资源闲置、过度包装带来的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问题等。为此,江苏省常州市开展“请为绿色消费打卡”主题宣传活动,呼吁居民对快递包装进行分类回收、循环利用,通过“以旧换新”等活动减少资源浪费。

2019年7月1日,上海市正式开始实施垃圾分类。以此为开端,全国多地陆续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随着这项工作的逐步推进,市民的垃圾分类意识逐渐增强,推动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的回收利用,“新时尚”已成为“好习惯”。

餐饮浪费同样是热点话题之一。今年以来,各地纷纷开展“光盘行动”,大力整治餐饮浪费,呼唤人们珍惜粮食、拒绝过度消费。

日前闭幕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十四五”时期的中国,将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绿色发展成果提升整体发展质量,让绿色成为普遍形态,持续推进美丽中国建设。